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发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机制
  • 简介: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在我国发生率高达13%~18%[1]。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是手术部位感染高危人群,我国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为6.37%~9.60%[2]。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累及颅内器宫腔隙极易引起患者死亡[3]。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本研究运用病例对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目标监测表,对手术中各个环节严格监控,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室管理 手术部 病例对照方法 医院感染 目标监测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PCNSL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PCNS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研究进展
  •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标签: 干扰素 药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 多发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与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在小儿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方案,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方案。记录2组麻醉前、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时、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2组疼痛情况和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置入喉罩和麻醉后心率高于麻醉前,对照组插入气管导管和麻醉后HR、MAP均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置入喉罩和麻醉后心率、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应用于断指再植术中镇痛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消失快。

  • 标签: 神经阻滞联合喉罩 断指再植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儿9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3组术前(T0)、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h(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喉罩全麻组T1、T2、T4心率及T1-4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和喉罩全麻组,联合组疼痛出现时间晚于气管插管全麻组与喉罩全麻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和喉罩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麻醉药物用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外科手术 麻醉 全身 麻醉和镇痛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镇痛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43例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术前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对照组手术后仅选取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医治。全部病患分别于手术后6、12、24和48h记录静息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和术后12、24和48h运动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选择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6、12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和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吗啡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镇痛对于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泵,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降低患者术后选择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肩关节镜 肩胛上神经阻滞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舒合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的防治效果,为临床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以入院第五天口腔情况判断口腔舒合剂对口腔溃疡及感染防治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38.3%和有效率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20.0%和有效率40.0%(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1.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口腔舒合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应对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 标签: 口腔舒合剂 神经危重症患者 口腔溃疡 感染
  • 简介:社会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生活节奏迅速加快,使得男性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有近50%的成年男人受到性欲减退、性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困扰。其中,最常见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更是让众多男性“谈而生畏”、“性福”尽失。

  • 标签: “性”福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安全 竞争压力 生活节奏 健康问题
  • 简介:目的:挖掘和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中相关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风险信号,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调取解放军ADR数据库中FQNs相关ADR报告,对涉及神经系统ADR报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比例报告比法、报告比值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4种数据挖掘方法,获取FQNs相关神经系统ADR风险信号,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风险信号。结果:研究共纳入2008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FQNs相关的有效ADR报告11988例,涉及神经系统的1322例。相关FQNs共14种,其中引发神经系统ADR频次最高的前5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出现神经系统ADR阳性信号的药物为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和芦氟沙星。结论:FQNs相关神经系统ADR的主要引发药物为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和芦氟沙星,应针对强化临床应用中相关警戒意识并予以防范。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神经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数据挖掘
  • 简介:目的:比较肠内肠外早期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期间肺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肺内感染、肺内二重感染、肺内感染病死率以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内感染治愈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神经内科疾病 肺内感染 二重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低剂量阿立哌唑(Aripiprazole)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抑郁症(TRD)的有效和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T,J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2015年12月以前公开或未公开发表的关于低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s,1034例TRD患者,其中阿立哌唑组459例,对照组5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立哌唑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72,95%CI:1.33-2.22,P〈0.01);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RR=1.52,95%CI:1.25~1.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1,95%CI:0.94~1.81,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相比,低剂量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TRD即可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低剂量 阿立哌唑 难治性抑郁症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18μg,肌肉注射,1支/次,1次/d,共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IGF-1和IL-3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血清BDNF、IGF-1水平升高,IL-33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F可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有效上调BDNF、IGF-1和下调IL-33表达水平。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33
  • 简介: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食管炎的相关,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0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析Hp感染与反流食管炎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Hp感染率为44%(22/50),低于对照组的66%(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反流食管炎H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食管炎等级越高,Hp阳性率越低。结论Hp感染与反流食管炎呈负相关关系,Hp感染严重时,反流食管炎的病情会减轻,所以Hp对于反流食管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反流性食管炎 相关性
  • 简介:近年来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发病率逐年升高,文献[1]报道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5.3%.目前对于PAD患者单纯促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欠佳,进一步的研究[1-3]发现,神经因素在PAD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的分化、生长及发育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NGF同样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4],我们前期的研究也证实NGF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5,6].NGF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它的2种受体:TrkA和P75NTR[7-9]来实现的.但既往研究仅从"TrkA或P75NTR为单一切入点去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本研究从NGF、P75NTR以及TrkA三者的关联出发,来探讨NGF与P75NTR/TrkA三者之间在血管、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NGF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P75NTR TRK 相互作用 表达情况 促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入装置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析胃间质瘤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间质瘤患者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及安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不劣于华法林,安全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
  • 简介:43岁的张先生是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星期二早上,他像平常一样送女儿去上学,当时并未感觉有任何异常,但在返家的路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向妻子打电话求助。在咨询医生朋友后迅速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考虑他存在急性起病的认知障碍,建议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一侧丘脑前部的小灶急性梗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血脂、血压高,颈部动脉有硬化和斑块,经过积极的治疗,20余天后基本恢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检查 中层管理人员 急性梗死 神经内科 颈部动脉
  • 简介:重症急性化脓胆管炎(SASC)尤其是SASC的高危高龄患者行经内镜鼻引流术很适合,已经成为治疗SASC的主要方法,并得到国内外的共识,其手术创伤小、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好,避免了外科手术后胆管周围粘连,因此对于患有胆胰疾病的高龄患者,内镜下治疗已逐渐成为

  • 标签: 化脓性胆管炎 患者行内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