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研究呈现出两个可喜“转变”:从侧重抽象学理分析逐渐向应对解决现实问题转变;从追随西方研究范式逐渐向建构本土研究范式转变。这个转变历程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中国学者积极普及并大力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对环境正义问题的关注。第二,很长一段时期,与西方学者致力于解决其国内环境正义问题,更多强调国内正义实现的特点不同,我国学者更多关注国际环境正义实施中的中国问题,围绕着全球层面如何公平分配环境权利与义务进行自己的话语表达与理论建构。第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理论需求以及受环境群体性事件激增等现实问题的倒逼,环境正义研究出现本土化意识和本土化努力,由注重一般学理意义研究、关注国际正义的实现转向应对本国环境冲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正义视野扩展到我国区域层面和群体层面。另外,与西方环境正义主要表现为环境利益与环境风险在不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配置不同,中国环境正义问题更多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正义”分配,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更多转向制约环境正义实现的政治决策与制度建设。但研究同时存在环境正义理论基础单一、环境非正义根源单向以及理论自觉不足、整体性和系统性缺乏的问题。

  • 标签: 环境正义 中国 成因 路径
  • 简介:主持人语:2015年9月18-20日,在成都召开的“环境悬崖与社会转型发展学术论坛”上,“环境悬崖”这个新概念被正式提出,并成为会议的主题而展开深度讨论和激烈论辩,最后形成基本共识:“环境悬崖”不是对环境的修辞性描述,而是对当前环境极端恶化状况及其趋向崩溃态势的客观陈述.面对环境被推上悬崖这一极端生态状况,反思成为必然.因为只有真诚反思才可正确探求生存的自救道路,构建实施生存自救的行动方案.基于此,本栏目选择了四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对环境悬崖的反思,需要多维度.

  • 标签: 社会转型 环境 学术论坛 转型发展 基本共识 生态状况
  • 简介:相对准确地计量地带性森林碳库大小是估算区域森林碳汇潜力的前提。根据全市不同森林类型设置样地900个,运用样地清查法估算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52.16TgC。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21.97TgC和27.16TgC。碳储量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从化区和增城区;总碳储量的组成中,土壤层碳库比例最大(58%),其次为乔木层碳库比例(40%),而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细根(≤2.0mm)的生物量比例大多在1%2%;天然林碳储量与人工林接近,但是碳密度显著大于人工林(p〈0.05);不同林龄从小到大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成熟林;天然林以阔叶混和它软阔的碳储量最高,阔叶混和黎蒴的碳密度最高。人工林不同林型从大到小排序为:南洋楹〉黎蒴〉木荷〉木麻黄〉它软阔〉阔叶混〉湿地松。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78.03tC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79.61tChm-2和98.42tChm-2。本研究全面计量了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现状,这对评估该地区森林固碳潜力和指导碳汇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广州市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 简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国有林业与国有林区的生态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不仅是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底线,更是为经济发展、造福民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国有林场的改革也到了关键阶段,而国有林场的改革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入国有林场的改革,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 标签: 国有林场 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针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讨论,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 标签: 营林生产 林业生态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从古田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出发,分析探讨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储备库、异地占补、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林分质量、提高补偿标准、创新补偿机制等对策与建议,以便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区划界定 优化布局 生态区位
  • 简介:2015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苏大学李明宇、李丽两位老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为生态哲学的研究增添了鲜亮的一笔,为生态文明建设方略的探索贡献了一份新的力量。通读全书,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见微知著,在高屋建瓴和小中见大之间拿捏得较有分寸。自始至终都彰显了作者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坚定信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作者展开研究的主线,又是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行文中不难看出,对于生态文明而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视角。

  • 标签: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李明 创新
  • 简介:土壤、温度、光照、水分和空气是影响食用仙人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作用及适宜水平进行了探讨,旨为规范食用仙人掌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用仙人掌 环境因素
  • 简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林业也进入生态林业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对云南省森林资源状况的分析,探讨了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提高森林的数量和质量、加快发展林下产业的生态林业发展策略和途径.

  • 标签: 新常态 生态林业 途径
  • 简介:近年来,绿色、生态发展备受人们关注与重视,随即也推动了城市生态园林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生态园林发展过程中,植物的配置占据重要地位,对城市生态园林的社会、经济、生态及景观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作用与配置原则,然后着重分析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式与艺术手法,最后探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带来的各方面效益,望能为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为城市生态园林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城市生态园林 植物配置 艺术手法 配置原则
  • 简介:吕梁市离石区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潜力大。介绍了该区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该区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吕梁市离石区 林业生态
  • 简介: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让土地的利用率最大化以保证生产力。然而现在的土地整理工作却仍存在一些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这应该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本文从土地整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入手,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旨在探究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景观生态学 土地整理 应用分析
  • 简介:分析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南岔林业局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从而指出该局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生态旅游开发前景。

  • 标签: 南岔林业局 优势 劣势 旅游价值
  • 简介:2016年12月8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划定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严格实施立法保护,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立法保护 永久性 山西省 人大常委会
  • 简介:在调查和分析了景宁县旅游产业核心区域的“生态环线”在山体林相、村庄、公路、河岸绿化上存在着树种单一、特色不明显,绿量不足、景观功能弱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分别迹地及荒地绿化、景观林改造、村庄绿化等对不同绿化模式和树种选择配置进行研究,为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提供参考。

  • 标签: 景宁 生态环线 绿化模式 树种配置
  • 简介:通过分析黑龙江森林资源的生态发展状态,研究其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提升该省森林资源的综合发展和科学利用水平。

  • 标签: 黑龙江 森林 生态
  • 简介:生态安全,是直接关系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需要全人类携手并肩共同应对的重大难题之一。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

  • 标签: 生态安全 训练体系 结构分析 森林警察 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政治局
  • 简介:这些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的高度重视以及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着眼改革创新,主动抢抓历史机遇,全面加强各项建设,实现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尤其是我们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大力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全面理顺了执法关系,落实了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独立行使刑事侦查权和治安处罚权;全面完善了执法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均设置了专门的法制机构,派出所配备了法制员;

  • 标签: 森林公安 刑事侦查权 国家林业局 法制机构 历史机遇 处罚权
  • 简介:在当前的邻避治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参考技术专家意见进行决策,不吸纳公众进入决策过程,存在政府职能越位的情况.决策按照“决定一宣布一辩护”程序进行,先是政府通过咨询技术专家意见,形成决策方案后向社会宣布,在公民提出异议后再进行辩护,决策程序不合理.同时,关于邻避冲突防范与解决的法规建立尚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邻避治理需要,存在法律供应不足的问题.这种邻避治理模式侵害了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导致部分邻避设施建设呈现“宣布-抗议-停建”的局面.需要切实尊重公民环境权益,按照环境正义要求重构邻避治理模式.让公民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之中,通过合法程序进行交流和沟通,真正达成有效共识,按照制度规范运行.首先,邻避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邻避设施建设决策与管理中,实现多元主体的相互协作.其次,邻避设施建设决策程序由“决定-宣布-辩护”向“参与-协商-共识”转变.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充分吸收公民意见,回应其合理诉求,在达成共识后再进入决定与宣布环节.第三,邻避设施建设行为的规范化.完善环境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权益救济等与邻避治理相关制度,使邻避设施建设各个环节有法制保障,规范政府、企业和居民行为.

  • 标签: 环境正义 邻避 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 环境权益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