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交通部门在中长期具有很高的碳排放增长潜力,对我国低碳转型有重要影响。构建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及其交通模块,设置未来交通发展的基准、NDC和低碳3个情景,深入分析交通需求背后的驱动因子及发展趋势,制定交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我国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NDC情景下,交通部门有望在2038年左右达峰。在低碳情景下,我国交通部门2050年CO2排放将从基准情景30亿t降低为6亿t,并在2030年左右达峰,为我国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贡献17.5%的累计减排量。2016—2050年低碳交通固定投资需求为15.7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中长期低碳投资总需求的53%。通过提高燃油经济性、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发挥城市公共出行最大潜力,交通部门能够以技术可行的方式实现低碳转型,并对我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交通部门 减排路径 自下而上模型 LEAP模型 国家自主贡献(NDC)
  • 简介:本文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23个全球气候模式所提供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RCP4.5情景下的逐日格点资料,根据模式对5个极端气温指数的模拟能力,使用秩加权方法研究了中国未来极端气温变化的概率预估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中国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幅度相对于历史时期(1986—2005年)可能超过2.0℃(概率〉66%),增加的大值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暖夜指数在中国部分地区增加超过15%,西南和东南部沿海是增加的大值区,增幅超过20%。霜冻日数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减少的大值区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减少日数超过了20d。热浪指数在整个中国区域可能增加10d以上,大值区位于西藏西南部,可达30d。不确定性的结果表明,除热浪指数的可信度较低外,其余指数都有较高的可信度。到21世纪末期(2081—2100年),中国区域极端气温增加幅度超过前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很可能增加超过2.0℃(概率〉90%),大值区除中国西部地区外,还扩展到了东北和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中国部分地区的暖夜指数增加超过15%,西南和南部沿海可能超过25%。大部分地区的霜冻日数减少20d,青藏高原周围减少超过40d。热浪指数在中国范围内增加20d,青藏高原西南部增加40d以上。除霜冻指数的信噪比略比21世纪中期大外,其余指数的信噪比与中期基本一致。

  • 标签: CMIP5 极端气温 概率预估 不确定性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解决地质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近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研讨会。部党组书记、部长吴出席研讨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出席。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专业技术 科技创新 监测预警 产品集成 地质灾害防治
  • 简介:选取国际上四大典型碳数据库——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库、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数据库、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库,对中国碳排放核算进行了参数级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IEA和EDGAR的核算更深入;(2)活动水平数据分类方式差异较大,各数据库将煤基燃料分别分为8、4、8、5类,油基燃料分为15、10、14、13类,气体燃料分为4、1、4、2类;(3)各类燃料碳排放因子选用原则不一,有的选用所在机构的特有中国参数,有的选用IPCC缺省因子。

  • 标签: 碳数据库 对比分析 中国碳排放 燃料分类
  • 简介: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 标签: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利用2015年7月和12月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的10m风速资料、MODIS卫星遥感反演的IGBP土地利用数据和WRF模式自带的USGS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数据对WRF模式在西北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10m风速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IGBP土地利用数据能有效改进模式10m风速逐日变化和随不同预报时效变化的模拟效果。其中对2015年7月和12月模拟效果均有改进,且对12月10m风速改进更加显著。(2)IGBP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北地区不同区域风速数值模拟误差改进不同,主要改进区域位于甘肃河东、宁夏北部和陕西南部地区。(3)使用IGBP土地利用数据对模拟10m风速的改进可能是由于其对地面粗糙度数据的改进。

  • 标签: 西北地区 土地利用数据 10 m风速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应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生产部门CO2排放量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同时结合STIRPAT模型建立CO2预测模型,分析2017—2030年中国的CO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耗强度变化对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114.9%、-22.6%。基于预测模型变量构建未来情景,设定正常路线、减排路线和激进路线3条路线,共包含9种情景。正常路线的低碳情景和减排路线的基准情景下可实现2025年达到CO2排放峰值,减排路线的低碳情景可实现2020年达到排放峰值。

  • 标签: CO2排放预测 LMDI方法 情景分析 中国排放峰值 美国气候新政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华南地区6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降水集中度指数Q,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的结构。结果表明:夏季华南地区北部(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度较小(大),表明该地区降水较为分散(集中)。在趋势变化上,近50年华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集中度都是增多的。北部和南部的降水量也均呈增加的趋势,北部增加更明显。另外,降水集中度在华南北部和南部也均呈增加的趋势,即降水呈现更集中的趋势,尤其是华南南部降水集中度增加更明显。此外,无论降水量为1mm以上、25mm以上还是50mm以上的降水,持续1d降水的雨日都在减少,而超过1d的持续性降水过程都在增多。在空间分布上,华南大部分地区1mm以上降水的雨日呈减少的趋势,而25mm以上和50mm以上的持续性降水过程呈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华南 降水集中度 持续性降水过程 持续时间
  • 简介: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的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的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的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 标签: 社会性别 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 公众认知
  • 简介: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和iOS版)及B/S架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的"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此外,针对市县基层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为新一代区划图提供了一套实用的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在部分市县工作部门进行了推广和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服务系统 APP 智能终端 互联网 抗震设防
  • 简介: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这对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任务。世界各国或地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三合一"模式、"二合一"模式和分散型模式。比较而言,对知识产权实行综合管理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浙江自贸试验区应顺应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成果集聚、集成利用、互利互补的趋势,实行"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模式,并设置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同时,考虑到海关、公安等机关在知识产权边境执法、犯罪侦查方面的职能无法剥离,为协调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与海关、公安等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职能,可考虑建立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作为临时议事机构负责具体协调事宜。

  • 标签: 浙江自贸试验区 知识产权 综合管理改革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新经济”“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作出了新要求和新部署。探索自贸区改革自主权,是应对国际经贸新形势和开放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是一项顺应经济规律、具有战略远见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分析了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效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革自主权的建议。

  • 标签: 制度创新 改革自主权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 简介:中国气象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原基地位于定西市北门外教场川。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试验基地 干旱气象 生态环境 定西市 外科学
  • 简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不同语系结构下语言符号的转换,也要完成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的恰当阐释和有效传播.文学翻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对原文的语义忠实,也要考虑文化信息的载荷.为了提高译文的接受度,译者的主观介入不可避免.《马桥词典》是韩少功于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并于2003年出版了其英译本.本文拟从译者的二度性过滤阐释入手,探析蓝诗玲在翻译《马桥词典》过程中主体性的体现,在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试图找出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马桥词典》 二度性过滤阐释 翻译策略
  • 简介: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的目的是基于二调现有土地调查技术体系与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试验。针对土地调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化土地调查工作流程、完善土地调查指标、系统验证第三次土地调查总体技术路线。相比以往开展的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包括很多新的变化,从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来讲,由国家在加工制作的正射影像图上提取变化图斑,全面应用互联网+举证系统等方式是个主要的变化。本文针对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中国家提取图斑调查进行分析,结合东宁市试点工作,总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三次土地调查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土地调查 技术试验 查新 图斑 提取 中国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的《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9月14-18日分别在南京、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和贵阳6地同步举办主题为"认知地球亲近自然科教助学"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协 近自然 科普 科教 科学精神
  • 简介: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主管部门。中国工商银行沿海各一级、直属分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中央经济工作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中国工商银行以“政策导向、优势互补、分业施策”为原则,就共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 标签: 中国工商银行 自然资源部 经济质量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
  • 简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夏季植被状况与不同生态区增暖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中国植被覆盖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1982年以来,植被稀疏的干旱生态区是夏季增暖最明显的区域,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增速大都位于0.6~1.0°C/10a,而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达到0.8~1.4°C/10a,明显高于中国其他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夏季气温的变化与其所处地区的植被疏密程度之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快速增暖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区,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平均最低气温上最为显著。不同植被覆盖区中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受NDVI变化带来的地表反照率和云量变化的影响,但各生态区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植被稀疏的干旱生态区,植被减少,引起地表反照率增加,感热输送增加而潜热输送减小,加速了该地区整体的增温速率;而在植被茂密地区,植被增加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少,同时由于蒸发冷却,其整体增暖幅度缓于植被稀疏区。所以,植被活动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干旱生态区的面过程上,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收支的显著改变放大了干旱生态区的增暖速率。

  • 标签: 夏季气温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变暖趋势 干旱生态区
  • 简介:11月19日,由联合国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中国浙江德清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贺信。李克强表示,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浙江省人民政府 地理信息 李克强 联合国 世界 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