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妈妈的故事他掉进河里就不见了。我和妈妈沿河岸向下游跑去。他会出现在尽头,死了,活着都不会离开这条河。我们跑得飞快,妈妈在风里在月光下,她敏捷得像个花豹跳过一道道沟渠。

  • 标签: 妈妈 故事 活着
  • 简介:沈德潜对诗的审美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论诗的宏大之美、赤诚之美和蕴藉之美。“宏大之美”,关感是至大至刚,积健为雄;“赤诚之关”,关感是感情炽热,深沉厚重;“蕴藉之美”,关感则是含蓄不尽,委婉曲折。三者浑然一体,是诗“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内在审美力量。沈德潜论诗之美所显示的独立立场是:“美、善一体化”和“美论与格调论一体化”。他的评论既传承了儒家诗学思想,又增添了诗意审美的向度,颇有诗批评史的意义。

  • 标签: 沈德潜 杜诗之美 美善一体 美论与格调论一体
  • 简介:王嗣奭是晚明时期重要的诗研究学者,他的《臆》是一部颇有卓见的注本。他一生衷情于诗,笺注之力甚勤。长期的吟咏、浸淫,使其深得老诗歌的艺术精髓,尤其是生逢明清易代之际,家国兴亡之感更成为王嗣奭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虽然存世诗作不多,但其写实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民族爱国气节,都不应忽视。

  • 标签: 王嗣奭 《杜臆》 杜甫 诗歌创作
  • 简介:北宋蔡兴宗《诗正异》为诗早期校勘之一家,久佚不存,近人言诗学史,多据《诗话总龟·正讹门》引用32条,余则鲜所论列。今从宋人《新刊校定集注诗》、《分门集注工部诗》、《集千家注工部诗集》等书中共辑得49条,题为《(诗正异)钩沉》。

  • 标签: 蔡兴宗 杜诗正异 辑佚
  • 简介:双重经验在本文的讨论中,是指具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居留与生活的经历,对两地都具有深刻的印象与审美体验,并且能在他们的文艺创作中具体地体现出来。居留的期限不能过短,不然难以产生刻骨铭心的本土情怀,一般性的或蜻蜓点水式的游记不能列入双重经验的范畴,必须是能够沉淀为文本的审美意识与形式结构的基型。作家所积累的双重经验,往往成为他们的双重视角,甚至多元的视角、声音、面向,避开了单向或单声的写作,不只扩大了他们的艺术视野,同时建构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经验 诗文创作 杜运燮 审美体验 文艺创作 审美意识
  • 简介:笔者将《诗解》中诗文本与七种宋、清两代注进行比勘,进而从学术路向的角度把握《诗解》与当时注书传统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尽管金圣叹的诗歌分解在当日既为日渐盛行的考据学风所质疑,又为诗学理论内部的走向所冲击,但其分解本身却蕴含着的突破的契机——关于审美态度、文学观念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动。金圣叹的诗分解不仅受八股时文起承转合——这一学界已经广泛讨论的形式层面的影响,其“代圣贤立言”的内质同样渗入了他的诗解中。因之,金圣叹读解诗有两种方式相互参照、发明着,每一种后面都隐藏着另一种:感性阅读使理性分解免于堕入机械牵合的泥淖,而理性分解则使感性阅读呈现合理的逻辑。从阐释方法历史演变的角度予以衡量,则理性的形式分解是金圣叹提供的更具创新意义的命题,更多地包含着金圣叹个人所追求的说诗旨趣,其中显示了金圣叹对于诗审美地把握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可能性使他的诗歌阐释通向了文学阅读最本质的共同性主题。

  • 标签: 《杜诗解》 代圣立言 自我作论 感性阅读 理性分解
  • 简介:一、运燮、奥登与轻体诗在运燮40年代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类被称为“轻体诗”或者“轻诗”的诗歌,幽默、轻快,与同时代诗人严肃、沉郁的诗风迥然有别,而且它们经常有打趣或嘲讽“感伤”、“抒情”的内容,带有“元诗”的性质。“轻体诗”虽然不是运燮创作的全部或主体,但从整个40年代诗歌版图来看,它们无疑是他最有特色的一类作品。

  • 标签: 杜运燮 诗歌 “重” 40年代 作品 奥登
  • 简介:历史转型的肇始向来为研究者所关注。然而,在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除了在一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里有所论及外,针对1949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史研究并不充分。英著《重构文艺机制与文艺范式:上海,1949—1956》(以下简称《重构》)一书引入了西方当代空间理论,使其研究从时间维度拓展到空间维度,弥补了先前研究的诸多不足与不见,为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重构》 文艺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上海 范式 文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