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新一期的《文化纵横》刊发了唐杰的文章,谈论"80后"一代人的时代感受,描述他们思想成长的轨迹。唐杰说,被称为"80后一代"的群体,生长于一个以改革开放、

  • 标签: 一代觉醒
  • 简介:劳力士是瑞士最著名的手表制造商之一,一直以制造机械表见长。1970年,日本人推出了石英表,因售价低廉,石英表十分畅销。日本石英表让劳力土备感压力,于是,劳力士也开始效仿生产石英表。然而,在1971年这一整年里,劳力士生产的80多万块石英表居然严重积货,一块也卖不出去。按当时每块石英表t美元的市场价计算,劳力士有80多万美元打了水漂。

  • 标签: 劳力 石英表 制造商 日本人 力士 机械表
  • 简介:2008年1月19日下午在陈村家的客厅陈村程德培吴亮程德培: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复兴和繁荣自然有着中国本土的特殊性和偶然性。表面上看我们都是80年代文学的亲历者,但是和80年代文学密不可分的那段前因,十七年和文革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更远到延安讲话,我们则基本上是陌路人。

  • 标签: 伤痕文学 年代 文学批评 文化研究 罗兰·巴特 新小说
  • 简介:想到韩寒,我就会突然想起中学时代学习的第一篇课文《那不是一颗流星》。去年夏天.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读了韩寒的《三重门》。当时我很是惶惑。怎么会是这样?“八零代”难道又是迷惘的一代?

  • 标签: 惶惑 迷惘的一代 韩寒 《三重门》 年代 时间
  • 简介:影片《80’后》由女性导演李芳芳指导完成,讲述了一个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孩的青春成长故事。本文将分析《80’后》的女性遭遇,女导演在影片中呈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以及影片的画面和剪接所表现出的观看视角,并借由这些分析来研究女性主体意识在《80’后》中的反映。

  • 标签: 《80’后》叙事 女性形象 女性遭遇 主体意识
  • 简介:阅读视角,是理解叙述者与作品、读者关系的一把钥匙。选择何种视角,也就是作者确定自己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心理距离。20世纪70年代,电视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俄国的评论家乌斯宾斯基曾提出作者(叙述者)与电视新闻栏目中的"现场报道"记者的身份重合。

  • 标签: 阅读视角 “80后” 快速发展时期 电视新闻栏目 读者关系 心理距离
  • 简介:<正>写这篇评论之前,我试图寻找关于郁郁的评论。有些意外的是,只找到两篇文章,一篇是对《郁郁短诗选》的评论,这本诗集收入了郁郁2000年的20首诗,一篇关于"郁郁其人其诗","其人"为主,"其诗"为辅。①对于一位见证和参与了"文革"之后当代诗歌整个进程的重要诗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忽略。

  • 标签: 诗歌流派 后朦胧诗 话语方式 海上诗群 当代诗歌 《无题》
  • 简介:"80后"写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它是文化产业借助80年代后期先锋文学的想象,密谋策划出的写作群体。这个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及修辞方式:在抒情诗人和讽刺家两种写作欲望斗争中,显示出对世界的优雅的厌倦;"80后"写作群体追求自由,但获得的只能是一种喜剧性的自由.这意味着他们是一代虚无主义之子,在自由和虚无的纠缠中,他们提出一个需要重新理解的诗学命题:什么是文学真实性。

  • 标签: “80后”写作 自由写作 性情写作 真实性
  • 简介:在见面前,我听说过林培源,两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已出版《南方旅馆》等四部长篇。当然是青年才俊,然而,却并不意味着和我必然有小说观念的交集。由于一个共同的朋友碰了面,在广州,他来我们下榻的旅馆,一切自然而然,三个首次见面的人,在异乡,因为谈论写作而老友起来。培源介绍爱尔兰作家托宾短篇小说的"沉默"观,我谈小说家对宇宙世界的重

  • 标签: 小说观念 新概念作文 莫言小说 宇宙世界 托宾 毕飞宇
  • 简介:随着伍绮诗(CelesteNg)以一部《无声告白》赢得美国文坛瞩目,"80后华裔作家"进入人们的视线。他们在英语环境中出生和长大,每个人的写作也如同所生活的国度一样,充满了多样性。不论创作题材围绕家族或是自我,不论小说还是诗歌,这群后生年轻人的文学创作让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移民家庭在西方社会的发展步伐,得以感受华裔青年一辈对自我身份、家庭关系、社会、世界所作的回应。

  • 标签: 华裔作家 英语环境 家庭关系 创作题材 文学创作 移民家庭
  • 简介:一、中国“80后”作家被传统体制消化掉了吗?张庆国(以下简称张):你是中国“80后”作家的代表,甚至还是这一代作家的思想整理者和研究者。所以,今天请你来,我们两个,其实也是两代人,讨论一下中国的“80后”作家,我想这会很有意思。

  • 标签: “80后” 作家 中国 传统体制 研究者
  • 简介:2009年第8期《人民文学》以整整一期,排发年轻作者的作品,我们正可以借此"国刊"组稿的情况,了解一代文学创作的实力和生态。在这一期作品当中,收录了郭敬明、蒋方舟这样依托市场开始写作的作者,但更多是八零代作

  • 标签: 写作者 黑洞 纯文学 文学创作 表达 文学资源
  • 简介:80后"文学是一个模糊的、描述性的、进行时的概念,主要是指由80年代出生的作家所创作的文学。江冰先生在"80后"文学的早期分类中(1),有偶像派和实力派之别,偶像派以郭敬明、韩寒和张悦然等为代表,其创作主要以青春写作为中心内容,表现对教育体制和家长的叛逆,描写青春的伤痛和成长。

  • 标签: “80后”文学 社会权力 权利 代际 80年代 中心内容
  • 简介:近日,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北京大学许晨阳教授,表彰他对双有理代数几何极其深刻的贡献。

  • 标签: 未来科学 数学奖 教授 80后 北大 诺贝尔奖
  • 简介:在个性张扬的21世纪,“80后”作家和写手们通过个人的某个出发点,侧重于对自我的感性世界,将他们所处的这个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特定民族,形成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不管在艺术认识上表现出了怎样的不同个性和特征,但是必然有时代和民族阶级的一个社会特征反映存在。不管这些“80后”的作家和写手们如何证明和辩解,现在在文学界里始终将他们看作是“青春写作”。“80后”的写手和作家们在形式和艺术上也做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摸索。在公众社会的体系内部,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具体化的规范化的价值理念。对于社会人的体系建设过程中,文化已经呈现出内化行动的坚定理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经济应运而生,人们社会领域的需求也出现较大变化,已经从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快速发展成为文化层面的需求。这些因素也成为助推“80后”文学快速发展的动力,人们的心理行为发生较大变化,人们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的物质功能,以及具有实用功能的物质,而是更高层次的文化领域的价值。

  • 标签: “80后”文学 文学界 小说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 时尚 制造
  • 简介:《白天不懂夜的黑》是一部反思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的中篇小说。在当下,怀念80年代突然成为一个热潮,而且在怀念中还加入许多美化的感情,让80年代变得更加面目模糊。而叶兆言在怀念80年代的热潮中保持了冷静,正如小说题目所写,"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在远观80年代时,忽略了许多"黑"。他用小说这样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对80年代的思考,尤其是表达了当时文学热的思考。小说的写作技

  • 标签: 叶兆言 代时
  • 简介:摘要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辅导员已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注重“80后”辅导员的培养,分析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并探索其形成原因,对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做好学生工作具有非凡的作用。

  • 标签: &ldquo 80后&rdquo 辅导员 思想行为特点 研究
  • 简介:80后”已逐渐成为职场生力军和后备军,这些被称为“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新新人类”、“Y一代”的青年员工与60、70代的员工有着显著的不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坚持科学发展观下,正确对待“80后”员工的特定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他们的潜力,已成为管理者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目前“80后”管理中几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80后”员工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 标签: “80后” 员工管理 对策
  • 简介:序幕:幸福家庭与成功事业1991年初秋,倪浩文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重庆市一家军工企业.刚到单位,倪浩文工作认真,待人谦逊,加上他1.75米的个头,棱角分明的五官,很快吸引了厂里不少女工,特别是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大学生的目光.于是,介绍对象的热心人纷至沓来,甚至有大胆的姑娘当面向他示爱,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 标签: 傍出 傍大款傍 出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