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综考汉代经学,史家一般仅依据有关本之训释疏解诸撰述,以明今古文《尚书》、《春秋》三传、四家诗(鲁齐韩毛)、“三礼”以及“京氏”“费氏”诸《易》学的文本义理,而对於当世创造之文本对经文的引述与训解,包括“奏议”文与“辞赋”作品等,却鲜有涉及。

  • 标签: 汉赋 汉代经学 《尚书》 《春秋》 《易》学 “三礼”
  • 简介:本文从政治史、科举制度史的角度讨论《孟子》在两宋的地位变化,即《孟子》由子部升的问题。特别关注熙宁四年变法以後的历次政治变革中《孟子》地位的升降及其背後的影响因素,并进而梳理两宋科举正经、兼制度的演变,对南宋绍兴六年始实行的以“六”为正经、以《论语》、《孟子》等为兼的制度作了考证。本文认为《孟子》上升为兼影响到其他诸的沉浮,而经学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自汉武帝以来至两宋,总是与政治、改革相关联的。

  • 标签: 《孟子》 熙宁变法 兼经 南宋六经
  • 简介:《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七家、方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效《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方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教书的方法。

  • 标签: 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 医经 方技略 经方 扁鹊
  • 简介:传记固定称有三类机制——附着、替代和另行增加。附着型以《易传》和《春秋》三传为典型,另行增加型既适用于《周礼》,也适用于以“五”暨“九”为本位整体计入《论语》《孝经》《孟子》乃至《尔雅》等入门教材,替代型则以《礼记》为典型。附着较易,地位却不稳固;另行增加和替代阻力大,一旦发生却很难动摇。三大机制对学派、文化、社会权力乃至同物种基因的交流和冲突,都有参考意义。《论语》等入门教材称只是临时性地不区分经传,在历史上还经历了唐宋经典“九”在南宋腾出三个空位之后的吸引。南宋民间“九”性质上同于“十一经”“十三”,“九三传”暨“十一经”很可能诱导了“十三”的提出。

  • 标签: 十三经 传记升经 链式音变 文化接触
  • 简介:《海》、《荒》从文字上看与《山》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的差异。

  • 标签: 《海经》 《荒经》 《山经》 《山海经》 氏族 婚姻制度
  • 简介: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第二届北京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2007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玻璃艺术、装饰及设计展览会;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2007第四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

  • 标签: 北京 文化会展 国际茶业博览会 民间工艺品 希腊艺术 动漫游戏
  • 简介:《太平》是东汉道教徒作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大体用口语对话形式写成,通俗浅显,有许多地方反映了当时俚俗间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汉字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密切相关,每一个词都有确定的写法,但是文字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民间流传的文书中,尤其容易发生。从用字上来看,《太平》中的用字大体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也有不少俚俗的用字。其中有些是先秦以来习用的通假字,也有不少其他文献中并不习见的用字字例,其中有的可归于通假范畴,有的却只是文字使用或传抄中的讹误。《太平》今存一个残本和

  • 标签: 《太平经》 汉语汉字 校读 汉语史研究 对话形式 通假字
  • 简介:律异相》是宝唱等奉梁武帝敕令编纂的一部佛教类书,它是现存最早的整部流传下来的佛教类书,它是在僧昊等所编纂的《众要抄》基础上成书的,它的编纂与《华林遍略》关系密切,这也决定了《律异相》较好的编纂体例。《律异相》是南北朝佛教类书的代表,它所构建的佛教世界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佛教类书编纂。《律异相》等佛教类书在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出现是佛教大发展的结果,它们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经律异相》 编纂 佛教 类书
  • 简介:幢因其体量小、易于建造以及在佛教中的重要宣传作用,自唐代兴起至元代没落,留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山东作为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佛教遗存。其中,幢不但具有其他地区幢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精美绝伦的雕造工艺,对深入研究石刻艺术及建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当地佛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山东 佛教 经幢
  • 简介:《山海》作为先秦古籍,已有关于巴蜀的记述。试将其提取出来分析。先说《山》。本文(札记二)前已述及,《山·中次九》山系为岷山——巴山,其中包括邛崃山、岷山、剑门山、大巴山直至神农架。《山》所载止此,仅及四川盆地的西侧和北侧,再向南就没有了。也不涉及居民部族等情况。其次,在《海》之末(具体地说是在《海内东经》之末)附有《水经》一卷(毕沅疑为《隋书》和《旧唐书》经籍志所著录之《水经》二卷混入,近是),中述及巴蜀之水,有岷三江、水、白水等。此篇本与∥山海》无涉,其著述时间亦晚,兹不详论。

  • 标签: 《山海经》 巴蜀 四川 地理考证 《荒经》 历史文化
  • 简介:之字纹是施于形罐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系统,加强对其研究可以突破以往侧重于器形及器物组合分析的思维模式,而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诸如红山文化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之间的关系,红山文化分期及早期遗存等,能够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解释。诚然,仅从纹饰方面考察依然有失偏颇,但却不失为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本文希望从之字纹形罐施纹风格的层面,对红山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此求教于方家,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 标签: 红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金龟山 东山嘴 器形 处敬
  • 简介:《山海》中的地理信息,从本质上说,是真实有据的。只不过限于先民既无科学的测绘手段,又经代代口耳相传,真实中又不免混有很多错乱。本文试以“海内昆仑之虚”周围所出诸水为例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山海经》 地理学价值 地理信息 中国 科学手段
  • 简介:龙门石窟的摩崖刻达19部之多,全部为初唐所刻。这些佛教刻,对研究唐代佛教宗派、佛教信仰的流行情况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摩崖刻经 版本 毛道
  • 简介:《山海》里的《海外》和《大荒》两;笔者以为是同一部书的两个不同版本。上古书籍在传抄过程中不断增删改易,是常见的事,所以很古的书中也会混进稍晚的材料。该书主要是我国西部的地理书,大致以昆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部分。从内容来看,《海外》四所记比较原始,并且有系统性;而《大荒》四则次序杂乱,又混进一些较晚的材料。不过,有些信息却十分珍贵,能弥补《海外》之不足。

  • 标签: 《山海经》 《海外》 《大荒》 历史地理学 成都市 中国
  • 简介:明末清初的战乱,到康乾年间开始稳定。清政府对《四库全书》的编纂,促使江浙一带的士大夫对书籍收藏更加重视。海宁地处繁华的杭嘉湖平原,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交通十分便利,文化事业向来比较发达。自清以来,我邑藏书在五千卷以上者就有五十多家,如黄湾马氏道古楼、袁花查氏得树楼、硖石蒋氏来青阁、盐官陈氏香晖堂等等。而新仓“拜楼”更名闻遐迩。

  • 标签: 拜经楼 吴骞 藏书 生平事迹
  • 简介:棒林朱琦(1803~1861)为桐城古文“岭西五家”之一,’膏京师之时,以名御史数上疏,论天下大计,切直敢苦,与陈庆镛、苏廷魁称“谏垣三直”。后以言不见刚,去。一归里,偕龙启瑞、彭昱尧、汀运、商书浚、杨继荣、曾克敬、李宗瀛、赵德湘、黄锡祖于杉湖补杉楼酬唱吟咏,是为“杉湖十子”。义助梁常钜编校《三管英灵集》。太平天国事起,朱琦以组团练助守桂林城,拔擢道员。咸丰十一年(1861)总理杭州团练局,死于太平军攻陷杭州战事。

  • 标签: 文献 广西 龙启瑞 太平军 团练 杭州
  • 简介:一、昆仑是西部地理实体远古的"昆仑"是个既显赫又神秘的地方.产生这种状况的最初原因,是它位于遥远的西部,中原人只是一知半解.在夏书雍州导水一段,昆仑与析支、渠搜,同列为三个进贡"织皮"的西戎方国;在商初仍有这种贡献关系,见所附伊尹.最早前去昆仑探访的,是公元前10世纪的周穆王.晋代出土的,明确记录了他驾起八骏,渡过黄河,经过"温谷乐都"、"积石之南河",走了八千一百里路,后来到达了"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小住三天,"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在那里祭祀一番,还任命了当地人专守此官.可见从远古起,昆仑即属中央统辖,确实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理实体.

  • 标签: 《山海经》 昆仑丘 地理特征 中国
  • 简介:从首山到尾山,经过距离长达六千七百四十四里,是中距离最长的.中包含了不周、钟山、昆仑、积石、三危、天山等名山,表明上古时期先民所具有的我国西部地理知识.但是按照现今所称释的这些山的位置,按该所述各山的次序连线(如不周山为西倾山,钟山为阴山,昆仑山在青海省中部,积石山在青海省东部,玉山在和田,三危山在敦煌,天山在新疆中部),则连成的线时东时西,时南时北,网成一团,与中所述各山的方位及距离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在的其他各中是没有的.这就使人想到:是不是人们今天所称谓和释解的各山,与中所述的各山,不在一个位置.

  • 标签: 《山海经·西次三经》 祁连山 历史地理 玉山 白龙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