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院前急救对危重颅脑外伤病例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134例中重度颅脑外伤的院前救治情况。结果在134例中重度颅脑外伤病例中,男性94人,女性40人,男女比例约2.351,年龄在18岁以下6例,占4.48%,20~60岁80例,占59.70%,60岁以上48例,占35.82%,平均年龄56±10岁,车祸伤97人,约占72.39%,坠落伤12例,约占8.95%,其他一般外伤25例,约占18.66%。转送入院后经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进一步诊治,98例(73.13%)好转出院,均为伤后1小时内转送入院;17例(12.69%)死亡及19例(14.18%)自动出院或转院病例中有21例受伤后超过1小时呼叫救护车送达医院。结论早期的院前干预,给与及时规范的专业急救处置以及快速转送对颅脑外伤后续治疗及康复,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有一定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早期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包含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额骨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用胶处理急诊外伤伤口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伤患者,按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伤口进行传统缝合方法,观察组患者伤口进行医用胶粘合处理方法。比较两组的处理时间、伤口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伤口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7%,总有效率为48.9%;观察组的优良率为62.2%,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用胶处理急诊外伤伤口愈合快,无缝线瘢痕,瘢痕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医用胶 急诊外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处置模式在外伤失血性休克护理对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以 2017年 5月至 11月由我院施以急救的失血性休克病例 68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作等量 (34例 )常规急救护理处置组与规范急救护理处置组,对两组接受不同急救护理处置后急救总耗时与急救成功比例加以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接受不同急救护理处置后在急救总耗时与急救成功比例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规范化急救护理处置组外伤失血性休克者前一指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处置组,后一指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 P < 0.05)。 结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处置可缩减外伤失血性休克护理对象的急救护理总耗时,提升该类急救护理对象的急救成功比例。

  • 标签: 外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0例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意外伤害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意外伤害儿童的临床资料,评估意外伤害儿童在年龄分布、意外伤害原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危重急诊儿童的意外伤害原因以食物/药物中毒、气管/呼吸道异物为主;儿童意外伤害类型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由捂热综合征转变为食物/药物中毒,最终转化为交通事故。结论儿童意外伤害原因较多,应加强预防,以降低各年龄段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意外伤害 食物中毒
  • 简介:手部外伤通常情况下包括钝器、锐器伤以及毁损伤等等。为了能够保证存在手部外伤问题的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可以最大程度上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降低疾病患者的忧虑问题,本文选择了在本科室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的74例疾病患者,针对其具体状况对其展开相对应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应急护理以及完成手术后的恢复性护理。总结出对于手部外伤问题的疾病患者来讲,手术前后的护理,其中特别是为疾病患者手部功能锻炼的方面做出相对应的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有效防止在手部外伤手术后疾病患者手部出现功能障碍问题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

  • 标签: 手外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5年8月~2017年3月进行手术的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其中I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伤后2d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组40例(40眼),予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Ⅱ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并记录Ⅰ期白内障和Ⅱ期白内障摘除不同干预下的视力、眼压、术后反应等,比较两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伤眼视力>0.6的比例均明显上升(Ⅰ期组治疗前、后为5.0%、37.5%,Ⅱ期组治疗前、后为7.5%、42.5%),伤眼视力<0.3的比例均明显下降(Ⅰ期组治疗前、后为67.5%、30.0%,Ⅱ期组治疗前、后为67.5%、22.5%),眼压改善也较为明显Ⅰ期组治疗前、后为(32.9±3.4)、(25.7±3.1)mmHg,Ⅱ期组治疗前、后为(33.7±2.9)、(21.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继发性青光眼(10.0%)、脉络膜脱离(7.5%)、角膜及虹膜炎性反应(12.5%)、后囊混浊(42.5%)、睫状体脱离(22.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期组(37.5%、17.5%、25.0%、42.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患者较Ⅰ期组患者前房深度增加(3.40±0.20)比(1.75±0.11)mm,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升高(8.77±0.23)比(5.92±0.17)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0.76±0.04)比(1.98±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通性眼外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Ⅰ期和Ⅱ期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预防眼压升高(继发于外伤的青光眼);若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后1~2个月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即Ⅱ期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较伤后2d内行白内障摘除(即Ⅰ期手术)远期效果好。

  • 标签: 穿通性眼外伤 外伤性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5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随后对所选50例患者进行清创缝合以及骨折部位固定等治疗,在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抗感染护理,最后从患者术后的张口度与口腔咬合功能的恢复状况等方面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选5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张口度、面部矫正情况以及口腔咬合功能的恢复情况均较为良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依据患者的不同患处部位选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做好抗感染工作,从而保证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各项口腔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思路。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3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析其超声特点和临床演变过程,探讨超声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其中28例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例超声提示脾周及腹腔内少量积液,后经剖腹探查证实为真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脾门区附近;1例提示脾脏及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3天后证实为迟发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脾上极。结论超声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有助于临床及时明确诊断,并可根据超声声像判断脾破裂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应作为外伤性脾破裂及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项目,并可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诊断 外伤 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手外伤康复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于促进手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手外伤 康复治疗 作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在 2013年 1月到 2018年 5月期间开展本次关于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治研究,期间总共选取 3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根据胰腺损伤情况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术后出现假性胰腺囊肿患者 2例, 3个月后实行囊肿空肠 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胰瘘患者 2例,通过引流与保守治疗后治愈。 1例患者出现腹腔脓肿, 1例出现肺部感染, 2例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治愈。 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会直接决定整体疗效,诊断需借助外伤史、CT与腹腔穿刺液淀粉酶检查为主,并以腹部探查作为确诊方式,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程度抉择,并以引流、止血、清创以及保护胰腺功能为治疗原则。

  • 标签: 外伤性 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14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8.76±2.14)分、护理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为(4.67±1.37)分,高于对照组(7.62±2.08)分、(3.19±1.41)分(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颅脑外伤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性回顾在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17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所选170例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被治愈,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共有6例患者医治无效,本次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治疗率分别为58.13%、38.37%、3.48%以及96.51%。结论早期清理、杜绝漏诊。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能够很好地保证口腔颌面外伤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 标签: 口腔颌面外伤 处理技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急诊整形处理。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诊治的300例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进行整形手术时,一般采取局部麻醉。术后选取生理盐水、0.1%新洁尔灭等反复清洗伤口,为患者重新消毒(防止出现伤口感染),并提出一下相应的对策。结果本次实验患者中,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大部分较快,已有217例的患者在一个月内愈合,占总数的72.3%。患者术后对自己的外观满意度高达657%,无出现畸形,极少出现伤疤和印记,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整形外科手术治疗面部外伤及伤口,对于患者面部器官功能起到了非常好的恢复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面部形态,提高患者的修复情况以及很好的防止第二次整形手术,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使用价值,值得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眼睑 眶周 软组织 急诊 整形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于急性症状颅脑外伤的临床救治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了常规的治疗,而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急救处理。他们都是在经过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此项研究的,在经过了相应的治疗之后,针对两个组别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展开有针对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105例患者中,生存下来的患者有63例,其生存率达到了60.0%,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27例患者,生存下来的患者有44例,其生存率只有34.6%,这样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有着十分明显的提升,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实有效的真正对于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急救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有极大的改善,这样的方法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 急救处理 总结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在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或CT检查证实为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肾上腺损伤的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35例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中,单侧32例,双侧3例。超声正确诊断31例,漏诊4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肾上腺损伤的范围、内部回声变化,借此监测随访损伤的转归,也可对初期声像图不典型的出血性病变作出明确诊断,特别是对危重患者、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患者行床旁检查,可作为诊断外伤性急性肾上腺损伤的一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 肾上腺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44例颅脑外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特点。结果本次研究中全部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死率为4.54%,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困难以及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并且病情的发展比较快,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并且经过合理的治疗措施后总体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小儿颅脑外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