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有效监管候机楼的卫生状况,制订合理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口岸检验检疫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方法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的10个区域进行每3小时监测一次,连续24小时的现场动态监测,并对监测结果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卫生学评价.结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卫生状况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GB9672-1996标准;对国际和国内旅客候机休息区域的温度应随气候状况进行动态调控;严格控制候机楼内开放性旅客吸烟区域的数量;要加强防恐、防生物污染意识,防止恐怖分子将PM10作为其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的载体来制造恐怖事件;综合指数法有效克服了单一指标进行卫生学评价的局限性,为国内同类研究中首次应用.

  • 标签: 候机楼 卫生状况 卫生学评价 综合指数法 机场候机楼 上海浦东
  • 简介:目的:分析机场医救中心急诊室就诊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和就诊规律,探讨机场急诊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方法:选择我中心2006--01--01到2008--12—31急诊室就诊共6815例患者病历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排列出前十位急诊疾病的构成与顺位情况。经统计处理,摸索出机场急诊就诊患者的构成梯次与病谱规律。结果:急诊就诊病历主要集中在青年人群。位居前三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创伤。患者普遍男性多于女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机场医救中心急诊室就诊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分布特点。为做好急重病的预防,做好机场医疗急救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在疾病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相应的医疗设备及物资配备,提高救治的效率,提供了基本资料。

  • 标签: 急诊医学 疾病谱 就诊规律
  • 简介:[目的]了解入境旅行者死亡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及危害因素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1998~2001年经广州机场口岸检疫出境的126例死亡人员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死亡人员中男性高于女性;50~60岁年龄组居首位,死亡原因中肿瘤占第1位(26.2%);猝死占第2位(22.2%),意外死亡占第3位(15.1%).[结论]肿瘤、猝死、意外伤害是导致入境旅行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其发生.

  • 标签: 旅行者 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继深圳宝安机场、北京首都机场之后,2002年10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成功.笔者有幸参加了整个创建过程的各项阶段性工作,并参与陪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各项卫生设施的现场检查,通过在现场检查中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所询问的问题及他们所作出的评价,笔者觉得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探究.

  • 标签: 创建卫生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世界卫生组织 现场检查
  • 简介:<正>两个“第一”同城竞技据广东省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马娅介绍,第18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博览会的展馆面积约6万平方米,层位3000多个,现场成交额达3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展会规模直逼世界第一的意大利COSMOPROF美容展。随着近年来外国参展商的不断增加,美博会“亚洲第一美展”的国际

  • 标签: 美博会 展会规模 展馆面积 中等收入家庭 层位 希文
  • 简介:随着肿瘤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肿瘤学专家的相互交流,乳腺癌的治疗已较十多年前有所进步,治疗方法也不再仅限于化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内分泌治疗也有的发展,由抗雌激素药物演化到芳香化酶抑制剂,再加上靶向治疗的应用,为预后较差的HER-2过度表达乳腺肿瘤患者提供了的治疗方案,既降低复发率,又提高生存率。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学者们发现了不少生物标记物。这些生物标记物能为肿瘤专家预知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提供帮助,

  • 标签: 治疗方法 乳腺癌 国际 HER-2过度表达 芳香化酶抑制剂 肿瘤学专家
  • 简介:为适应对海港口岸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以创建国际卫生海港作为实现新时期港口卫生控制的新目标,达到为防止疾病的国际传播提供保障,同时避免对国际交通的不必要干扰为目的.文中就创建国际卫生海港的意义、可行性、工作重点与要求及建议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卫生控制 国际 适应 创建 疾病 口岸
  • 简介:是1969年经第22次世界卫生大会修订并通过的一部世界卫生工作法律文件.经过1973年第26次和1981年的第34次世界卫生大会两次修订形成今天各成员国的执行文本.目的是为防止疾病的国际传播提供保障,同时避免对国际交通的不必要的干扰.但是,作为国际公共卫生所关注的"疾病"的出现和"老疾病"的死灰复燃,影响公共卫生的危险因素所呈现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和甄别、需要建立的预警系统及全球所采用的应对活动已经表明必须扩大的适用范围.1995年,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对进行进一步修订,在各成员国近十年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12月向各成员国提供了修订后的(草案),再次征求各成员国的意见.修订后的(草案)将于2005年世界卫生大会讨论通过,2006年1月施行.

  • 标签: 世界卫生大会 国际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体会 条例 新疾病
  • 简介:金秋的中国花城广州,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由国际华夏医药学会、香港东华三院、中国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国天津医科大学主办,中国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独家联办,中国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香港长康堂有限公司等13家学术社团、医疗机构和医药厂商参与协办的“’2003

  • 标签: 中医药现代化 学术论坛 2003国际华夏中医药新技术新管理论坛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WHO的成立和的诞生,现代传染病控制国际合作体系的基础初步形成.自1969年随着出台以来虽然修改工作一直在进行,但进展很慢.新型传染病不断爆发和有些已经灭绝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WHO深感现行的有关预警、应对能力及机制等已经不能适应传染病防治和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要求.

  • 标签: WHO 卫生 疫情信息 传染病 国际 准备
  • 简介:1992年8月陕西省爱卫会、卫生厅与民航局医学卫生中心卫生处组成“机场灭鼠技术鉴定组”。对民航西安咸阳机场灭鼠工作进行了检查.经检查评定,西安咸阳机场的灭鼠成绩已达到全国爱委会规定的灭鼠先进标准,民航局授予该机场“灭鼠先进机场”称号。陕西省委会为咸阳机场颁发了“灭鼠先进机场”奖牌。

  • 标签: 先进机场 机场称号 民航西安咸阳机场
  • 简介:国际卫生条例》(2005)扩大了国境卫生检疫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给中国卫生检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中国的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中国目前口岸卫生检疫的现状在诸多方面不适应《条例》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其学习和研究,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加以应对,以做强卫生检疫事业。

  • 标签: 《国际卫生条例》(2005) 卫生检疫 应对
  • 简介:于1951年经第四界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作为防止指定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的措施以及这些疾病的报告和通知病例要求的第一个单一国际法规.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在国际间传播,保障安全,同时又尽可能小地干扰世界交通运输和贸易.该条例于1969年被所取代,其后于1973年经修订增加了对霍乱的检疫,并于1981年做出修订,取消了对天花的国境卫生检疫.目前执行的1969年版(下称)主要针对鼠疫、霍乱和黄热病三种烈性传染病实施国境卫生检疫.

  • 标签: 国境卫生检疫 霍乱 疾病 浅析 黄热病 世界卫生大会
  • 简介:摘要  总结了上海机场美居隔离酒店医疗队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性疾病管理提供依据。主要通过构建临时隔离点医疗队管理架构,加强防护培训及督查,制定工作职责与流程,加强感染防控及心理疏导,有效控制感染,保障了医疗队工作质量安全。本次医疗队工作期间累计收治冠隔离人员660人次 ,其中密接450人次 ,次密接210人次,解离632人次,28人转为冠确诊患者,取得了隔离人员零投诉、不良事件零发生、医务人员零感染、隔离人员零交叉感染的管控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疗队 管理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州市8起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助力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8起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波及个案19例,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起为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1起为高校实验室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3起为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事件,1起为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他误差造成。结论冠疫苗接种单位疫苗污染和实验室冠核酸初筛使用快检方法误差是本次冠病毒假阳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疫情处置中新冠核酸快检方法仅作为辅助判断;核酸采样点需对可能存在疫苗污染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冠病毒相关实验室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阳性 快速核酸检测 疫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