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3例维吾尔及17例汉族12岁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耳聋儿童进行术后1月的听觉康复效果评估,初步探讨12岁以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在术后1月的听觉效果。方法患儿术前均完善相关听力学检查,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一月开机后采用标准评估程序,对测试对象进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分别评估患者0.5k、1.0k、2.0k、4.0kHz的助听听阈,维族患儿提高平均值分别为45.00±4.44dB、45.00±5.83dB、46.46±5.39dB、34.17±5.45dB;汉族患儿提高平均值分别为45.00±7.35dB、47.00±5.38dB、50.20±4.49dB、52.06±4.55dB。结论人工耳蜗能够帮助重度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无论是维吾尔患儿还是汉族患儿助听阈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今后维吾尔术后康复训练、听力师调节程序及制定维语词汇量表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术后 助听听阈 评价 维吾尔族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连续抽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300名蒙古健康人群进行OP患病率调查,发现OP43例,为病例组,未发生OP的257名中随机抽取86名为对照组。对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性别等17项予以比较分析。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OP的患病率为14.33%。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排除进入模型的其他作用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和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促使OP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原来的1.10倍和1.21倍(OR分别是1.10和1.2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城市居住和进食蔬菜少促使发生OP的危险性分别是农牧区居住和进食蔬菜多的3.85倍和3.82倍(OR分别是3.85和3.82,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促进发病。而男性和饮酒多促使发生OP的危险性分别是女性和饮酒少或无的0.41倍和0.11倍(OR分别是0.41和0.1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女性更易发生OP,饮酒多可阻止发病。结论增龄、体重指数增高、城市居住、进食蔬菜少和女性是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饮酒多为其保护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蒙古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锡伯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56例锡伯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mg/d)和对照组(80mg/d)各2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压、血肌苷(S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K)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160mg/d)降尿白蛋白优于小剂量缬沙坦(80mg/d),对DN患者有独立于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 尿白蛋白 血压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非组织核蛋白,可以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和受损/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两种方式进入胞外并介导炎性反应,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关于HMGB1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荧光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法用于产前筛查B链球菌(GBS)感染的检验效果。方法收集500例孕34-37周孕妇阴道肛门拭子,分别进行GBS核酸检测(PCR)及细菌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500例样本中,PCR技术检测GBS阳性43例,阳性率8.6%,细菌培养法检测GBS阳性26例,阳性率5.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测序法对照,PCR技术正确占89.5%,细菌培养法正确占10.5%,差异有显著性(P<0.05);PC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9.6%和61.0%、99.8%,二者敏感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B链球菌检测,PCR技术明显优于细菌培养法,其阳性率高、准确性大、敏感性好,检测速度更快。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细菌培养 B族链球菌 围产期 阳性率 敏感性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β1,3-转移酶(C1GALTl)基因单核苷酸位点(SNP)rs9639031、rs5882115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IgA肾病(IgAephropathy,IgA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N的90例维吾尔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90例维吾尔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的性别和年龄等相匹配。采集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法扩增C1GALT1因上2个SNP分别为rs9639031、rs5882115位点对应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rs9639031、rs5882115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分析C1GAT态性与IgAN发病的关系。结果(1)C1GALT1因SNPrs5882115中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gAN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P=0.014,等位基因P=0.005)。IgAN组DI、Ⅱ型频率(32.2%、2.2%)较对照组(14.4%、1.1%)高,对照组DE)型频率(84.4%)较IgAN组(65.6%)高。单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rs5882115多态性对IgAN患病风险可能有影响(P=0.005),携带DI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为携带DD基因型的2.874倍(OR=2.874,95%CI=1.3756.007),而携带I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亦较携带D等位基因高(OR=2.469,95%CI=1.290~4.728)。(2)C1GALT1基因rs9639031中,IgAN组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0%、42.2%、17.8%、61.1%、38.9%,对照组分别为32.2%、46.7oA、21.1%、55.6%、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GALTl基因上的SNP位点rs5882115多态性可能与维吾尔IgAN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但未发现C1GALT1基因上的SNP位点rs9639031多态性与维吾尔IgAN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 标签: IGA肾病 基因 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克苏地区维吾尔和汉族人群骨密度值的变化规律,给预防、诊断、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方法使用爱申公司生产的DEXAUNIT-2000双能量吸收骨密度仪(DEXA)对阿克苏800例维吾尔和汉族进行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检查,按5岁年龄组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骨密度和年龄有明显相关性,维汉民族相同性别和相同年龄组之间骨密度比较,发病率维吾尔高于汉族,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下降加速,男性无下降加速倾向。结论骨骼不同部位、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得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获取了阿克苏地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BMD)数据及变化特点。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新疆维吾尔族 汉族 腰椎 股骨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高速泳动蛋白B1(HMGB1)水平与2型糖尿病(DM)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1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9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3例。健康体检者234名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对血清HMGB1水平与TNF-α、hsCRP和血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UAP组血清HMGB1[(12.70±6.72)μg/L、(7.68±3.63)μg/L比(3.83±1.72)μg/L,P〈0.01]、hsCRP[(3.30±2.97)mg/L、(1.46±1.37)mg/L比(0.83±0.69)mg/L,P〈0.05]和TNF-α[(71.04±38.34)ng/L、(52.69±24.76)ng/L比(43.27±20.56)ng/L,P〈0.01]水平均明显升高。在对照组、UAP组和AMI组的亚组中,DM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高于非DM者(均P〈0.05)。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TNF-α、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CS患者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且合并DM的ACS患者HMGB1水平高于非DM患者,表明HMGB1有可能参与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糖尿病时对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更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高速泳动族蛋白B1
  • 简介:目的探讨CYP1B1基因rs1056836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25例维吾尔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60例体检的健康维吾尔女性(对照组)CYP1B1基因rs1056836位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的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1056836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结果CYP1B1基因rs1056836位点中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其在乳腺癌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2%、51.2%、5.6%和60.6%、34.4%、5.0%,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C、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8%、31.2%,对照组分别为77.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携带CC基因型维吾尔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显示初潮早、有肿瘤家族病史、未绝经妇女中携带CG、GG基因型者乳腺癌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CYP1B1基因rs1056836位点多态性与维吾尔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其突变基因型增加了维吾尔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 标签: 乳腺癌 CYP1B1 维吾尔族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