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妇科感染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治疗前为41.57±8.13ng/mL,治疗后为5.67±2.51ng/mL,对照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4±0.06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感染疾病患者选择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可有助于判断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对病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烟台市感染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现状,为开展手卫生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8月烟台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及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及照护家属(221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手卫生教育、执行现状;对部分患者及家属(62名)进行手部细菌学采样,了解其洗手效果.结果感染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61.99%接收过相关语言宣教,仅18.55%的患者及家属表示曾经看到过医务人员执行六步洗手法;50.68%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六步洗手法,且85.52%从未使用过六步洗手法,主要原因是不会操作.93.21%(206名)感染疾病患者及家属认为洗手重要.对于部分日常生活类洗手时机认知率较高(61.54%~94.51%),对医院特殊环境下的洗手时机认知率较低(36.15%~49.23%),仅36.15%家属离开医院前洗手.感染疾病患者及家属手卫生学采样不合格者(细菌菌落数〉10CFU/cm2)占83.87%.结论感染疾病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知识、行为存在不足,建议医疗机构对其开展系统规范的手卫生教育,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患者 家属 手卫生 洗手 菌落总数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染药物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52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23%;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抗感染药物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抗感染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指指标检验在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感染疾病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组,同期选取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2例成年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健康体检志愿者行直接性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分别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健康体检志愿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检验,能够助力临床妇科医师实现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准确判断,指导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助力我国现代妇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检验 妇科感染疾病 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疾病类型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50例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IM组、CAEBV组、EBV-HLH组(以下简称I组、C组、E组),选取50例不存在EB病毒感染普通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四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比较CD3+T细胞,I组升高,E组降低(p<0.05);比较CD4+T细胞,I组、C组、E组都出现降低(p<0.05),E组下降幅度最高;比较CD8+T细胞,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对比CD19+细胞,I组、C组与E组皆明显下降(p<0.05);对比CD56+细胞,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B病毒感染通过IM、CAEBV、EBV-HLH三种疾病发病机制引发疾病,三种疾病的发展与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的关系,监测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于EB病毒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的判断很有必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 患儿 疾病类型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有感染危险的口腔疾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体会。方法选择2014.9-2016.9,患有口腔疾病且有感染危险到医院就诊的24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2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程序,首先评估感染相关因素,进而制定和执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护理后,就两组患者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几率为1.6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1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有感染危险的口腔疾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能够对继发性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危险 口腔疾病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 标签: 感染性 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I与试验组II均32例,试验组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I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SOFA评分,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I患者治疗后死亡17例,死亡率为53.1%;实验组II患者治疗后死亡13例,死亡率为40.6%;实验组II的死亡率比实验组I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严重脓毒症 激素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5例新生儿感染疾病病例,对比不同时间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降钙素原水平、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患儿抗生素治疗5天后的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抗生素治疗5天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的阳性率78.82%、敏感性78.82%、特异性为83.56%,而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71.76%、敏感性71.76%、特异性为72.33%。对两种指标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新生儿感染的患儿进行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新生儿感染领域进行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30例,其中细菌感染148例作为A组、非细菌感染患者82例作为B组,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来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各项实验数据,并作对比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A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B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病情诊断时以血清降钙素原为观察指标的准确性高,可经此指标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充分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目标治疗应用于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各类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目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后体温、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用药合理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平均体温为(36.5±0.2)℃,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210.0±120.8)元,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1±0.5)d,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数据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合理性情况,观察组患儿用药合理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目标治疗方法能够使患儿体温控制更加有效,同时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还具有提高用药合理性的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儿科 呼吸道感染 目标治疗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C(白细胞)、hs-CRP(超敏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细菌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局部感染组86例,全身感染组114例;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WBC、hs-CRP、PCT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对照组间的WBC、hs-CRP、PCT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的WBC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的WBC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是细菌感染疾病的良好招标,并且联合检测WBC、hs-CRP、PCT对细菌感染疾病更具价值。

  • 标签: WBC hs-CRP PCT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1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7.0%,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40.8%、胃食管返流病54.3%、胃癌60.2%、慢性萎缩性胃炎63.5%、胃溃疡72.1%、十二指肠溃疡93.0%)。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0.1,P<0.05)。不同性别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1,P=0.180)。结论上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
  • 简介:为研究细菌的流行特征、追踪传染源,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对相关菌株进行分型,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细菌分型方法分为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两种,表型分型主要有根据菌落形态和生化特征等的生物分型、抗菌药物药敏谱分型、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基因分型包括质粒分型、核糖体分型、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图谱分析(REA)、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随机引物PCR(AP-PCR)、重复片段PCR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等,其中PFGE是分子分型技术的“金标准”,其结果重复性好,分辨率高,易于标准化,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接受。本文就PFGE技术及其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应用 基因分型 追踪传染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控制效果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观察和对比,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为96%,对照组的总体满意率为78%,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进行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选在我院医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78例,其中有30例伴真菌感染,剩余48例患者没有伴真菌感染,对比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结果真菌感染和患者应用激素、高龄、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并发症以及抗生素联用等有着相关性,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发生率,需要全面分析相应的高危因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感染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死亡率22.6%(12/53)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4.2%(1/24)、3.0%(1/33)(P<0.05),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SIRS组和对照组(P<0.05);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降钙素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感染控制的诊断能力显著强于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P<0.05);细菌感染和SIRS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0.34μg/L和<0.34μg/L,感染未控制和控制的诊断标准分别为治疗前降钙素原比值>0.73和<0.73。结论老年感染疾病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在降钙素原水平中得到良好的反映。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