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应用改良密闭式血方法以减少凝血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透析室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例,共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60例次,对其进行回顾性自身对照分析。其中改良密闭式血法30例次,纳入试验组;其余密闭式血法30例次,纳入对照组。观察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凝血发生情况,对比密闭式血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结果改良密闭式血法的凝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密闭式血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血法可有效减少透析器凝血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肝素 密闭式回血
  • 简介:摘要 :产科出血是引起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剖宫产率及术中出血率也迅速升高,输血作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由于高难度手术的大量开展,加上特殊血型供血稀缺,血源紧张,库存血供不应求,以及输异体血所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等风险,使得术中自体血输( 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OCS) 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旨在总体对产科术中自体血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及术中自体血输在产科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产科手术 产后出血 术中自体血回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管瘤临床少见,发生于消化道的尤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盲部脉管瘤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过程,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脉管瘤 回盲部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患者术中自体血液输对其自身红细胞功能形成的影响,探究其术中自体血液会输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14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 n=57 )行异体输血,讨论组患者( n=57 )行自体血液输,对比两组患者红细胞功能。 结果: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输血学前 WBC 指标、 RBC 指标、 Hb 指标、 HcT 指标以及 PLT 指标与参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组患者输血后 WBC 指标、 RBC 指标、 Hb 指标、 HcT 指标以及 PLT 指标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输血学前 RBC-C3bR 、 FEER 、 ATER 、 NTER 、 FEIR 与参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组患者红细胞 RBC-C3bR 、 FEER 、 ATER 、 NTER 、 FEIR 免疫状态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患者术中自体血液输能够稳定患者自身红细胞功能,同时此种输血方法可以降低血液实际使用量,在不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 标签: [ ] 自体血液回输 异体输血 红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速涡轮手机(简称涡轮手机)出现故障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保障临床工作,延长使用寿命,为临床成本测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2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的85支涡轮手机使用7年间的维修记录,建立故障分类系统,根据故障来源分为轴承问题(表现为转速异常、声音异常、动力不足、车针不转)、夹轴问题(表现为车针卡不住、车针取不下、车针安不上)、密封性问题(涡轮手机漏水)、光纤问题(涡轮手机头部灯不亮)、水路问题(涡轮手机头部间断出水、不出水、水喷不到车针上)和部件松动(后盖弹出)等6类。统计各类故障表现的发生频次,分析故障发生的规律和原因。结果85支涡轮手机7年间共发生142次机械故障,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轴承问题(48.59%,69/142),其次为夹轴问题(18.31%,26/142)和手机密封性问题(16.20%,23/142)。其中因轴承问题共更换轴承9次,分别为第2、3、4年各2次,第5年3次,表现均为车针不转,其余60次维修后可继续使用。故障发生频次7年间有波动增长,其中第7年增多(共50次)。轴承问题和夹轴问题从使用初期即开始出现,历年发生率均较高。水路问题、部件松动、密封性问题等在使用第4~5年以后出现或增长。结论涡轮手机部件正常和非正常磨耗是造成各类故障的根本原因。大部分部件使用3~5年开始出现故障,到第7年接近寿命。但若使用/维护方法不当,早期即会出现轴承和夹轴故障。新涡轮手机故障分类有助于明确故障来源,以便后续维修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牙科器械 高速涡轮手机 故障 保养 管腔器械
  • 简介:摘要多微脑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皮质发育畸形,常引起多种症状,其中癫痫最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例多微脑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1例先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确定致痫灶,后行致痫灶切除术;1例行致痫灶扩大切除术;另1例行岛周半球离断术。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多微脑畸形。例1术后1年随访为EngleⅠ级,术后2、3年随访均为Engle Ⅲ级;例2术后3年随访为EngleⅠ级;例3术后6个月随访,无癫痫发作。初步推测外科手术对于多微脑致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肯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并且术中有输血的单胎产妇114例,根据术中输血血液来源不同将产妇分为自体组(57例)及异体组(5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检测并记录两组凝血标志物、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输血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P65 mRNA表达及P65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均出现明显升高,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均略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57),明显小于异体组的17.54%(10/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4)。结论剖宫产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并回输后对产妇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相较于异体输血,自体血液输更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炎性反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血液凝固试验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盲部炎症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分析早期CD的临床特征,为CD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发现不明原因盲部炎症病变的232例患者,对其进行>1年的前瞻性随访。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早期CD与非特异性肠炎和肠结核患者表现为腹部症状(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伴随症状(口腔溃疡、关节痛),ESR升高,CRP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粪便隐血阳性率,内镜下病灶大小、形态、累及部位,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CD相关因素。结果232例患者中,男155例,女77例;初诊年龄为(43.9±13.8)岁;随访时间(范围)为27个月(12~79个月),诊断为早期CD 29例(12.5%),肠结核45例(19.4%),非特异性肠炎105例(45.3%),未明确诊断53例(22.8%);其中29例早期CD患者均有腹部症状,在172例有腹部症状的盲部炎症病变患者中占16.9%(29/172)。早期CD患者中表现为腹痛、CRP水平升高和ESR升高的患者比例,ASCA阳性率、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率和肠壁增厚者比例均高于非特异性肠炎患者[62.1%(18/29)比33.3%(35/105)、13.8%(4/29)比0、13.8%(4/29)比1.0%(1/105)、24.1%(7/29)比1.0%(1/105)、20.7%(6/29)比3.8%(4/105)和95.7%(22/23)比0],表现为无腹部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非特异肠炎患者[0比31.4%(33/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92,Fisher确切概率法,χ2=7.162、17.826、7.497,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早期CD患者更易累及多个部位(55.2%,16/29),以深溃疡(55.2%,16/29)和长径为5~10 mm的溃疡为主(39.3%,11/28),非特异性肠炎则多局限于回肠末端(75.2%,79/105),以浅表溃疡(41.0%,43/105)和长径<5 mm的溃疡为主(69.0%,49/71)。早期CD患者中表现为无腹部症状的患者比例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肠结核组[0比15.6%(7/45)和20.7%(6/29)比68.9%(31/45)],ASCA阳性率和肠壁增厚者比例均高于肠结核组[24.1%(7/29)比0和95.7%(22/23)比1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χ2=13.713,Fisher确切概率法,χ2=6.710;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痛和ASCA阳性是早期C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5,95%CI 1.014~8.037,P=0.047;OR=10.033,95%CI 2.274~44.250,P=0.002)。结论对不明原因的盲部炎症病变患者进行>1年的前瞻性随访可有效早期识别和诊断CD。有腹部症状的盲部炎症病变是CD早期表现之一,初诊时伴有腹痛、血清ASCA阳性是早期诊断C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Crohn病 回盲部炎症 肠结核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全球有5000多万例癫痫患者,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0万,占全球疾病负担的0.5%。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主要合作伙伴共同编写第一份全球癫痫报告,呼吁各国重视癫痫,并将其作为公共卫生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10年对癫痫领域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了解我国癫痫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 标签: 癫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下丘脑错构瘤极为罕见。本文回顾性报道1例5岁下丘脑错构瘤合并灰质异位和多小脑的患儿。患儿以痴笑癫痫为主诉,伴智力发育落后;MRI发现下丘脑错构瘤、脑室旁结节型灰质异位及多小脑;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下丘脑错构瘤切除术。术后癫痫消失,智力有改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应用自体血输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 方法 对 93 例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 3000P 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输,并对患者自体血输前、输后 15min 抽血检测 pH 值及血钾、钠、氯,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 24h 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LT) 。 结果 自体血输量为 (2683±203) 。术后 24h 患者 PT 、血小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10±0.53)s 比 (12.35±0.73)s 、 (175.73±63.45)×10 9 /L 比 (230.86±85.58)×10 9 / L , P<0.05] ,自体血输后 15min 患者 pH 值、血氯与自体血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35±0.03 比 7.43±0.04 、 (107.2±5.8)mmol / L 比 (100.5±6.0)mmol / L , P<0.05] ;手术前后 APTF 及自体血输前后血钠、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大量自体血输存在导致高氯性酸中毒的趋势,也有可能导致血小板明显降低,在临床使用自体血输技术时应注意避免其发生。

  • 标签: [ ] 腹部外科手术 自体血回输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输洗涤式自体血应用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心脏搭桥手术患者50例,均于术中使用洗涤式自体血输,并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携氧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γ-干扰素及白介素-6水平为(4.29±1.25)mg/L、(11.42±3.38)pg/ml、(67.85±21.22)pg/ml,低于术前的(9.96±2.37)mg/L、(15.57±3.36)pg/ml、(95.19±21.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为(4.01±0.59)×1012/L、(138.47±26.82)×109/L、(109.48±20.15)g/L,低于术前的(4.65±0.73)×1012/L、(191.42±37.33)×109/L、(131.29±20.66)g/L,动脉血氧分压为(14.65±2.31)kPa,高于术前的(12.43±1.8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血氧饱和度、酸碱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为(1.69±0.55)g/L,低于术前的(3.16±0.8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例患者中出现1例血压下降,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输洗涤式自体血不会引起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利于加快患者恢复。

  • 标签: 心脏搭桥手术 回输洗涤式自体血 炎症介质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植术在儿童四肢恶性/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6月至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术中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植术治疗儿童四肢骨肿瘤共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12.75岁(11~14岁)。骨肉瘤6例,尤文氏肉瘤1例,反复复发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肿瘤位于股骨中下段4例,胫骨中上段2例,胫骨中段1例,肱骨中上段1例。瘤段骨切除平均长度23 cm(16~35 cm),瘤段离体后应用直线电子加速器-X线给予一次性等中心对穿照射60 Gy,灭活后植,应用钢板内固定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4个月(18~24个月),截止末次随访,均无局部复发,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12个月发现肺转移,目前带瘤存活,其余6例未发现转移。存活病例中除1例末次随访时灭活骨尚未完全愈合,其余6例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7个月(6~11个月),美国骨骼肌肉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平均24.3分(21~29分)。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内固定断裂1例,膝关节强直2例,经再次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未发生感染、植骨骨折、吸收、骨不愈合等。结论术中瘤段骨体外射线灭活植是儿童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的有效方式。

  • 标签: 体外射线灭活 儿童四肢骨肿瘤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海南省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海南省2007至2016年出生的914 520名新生儿的干血斑使用荧光斑点法进行G6PD活性筛查。初筛可疑标本召回使用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GPD)比值法进行确诊,对2016年确诊为G6PD缺乏的患儿的3 012份干血斑使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海南省10年间在914 520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36 314例,确诊了26 370例G6PD缺乏,发病率为2.88%(26 370/914 520)。以民族划分,汉族人群G6PD发病率2.80%(21 688/774 555)。黎族人群发病率3.45%(4 292/124 419),黎族和汉族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61,P=0.000)。苗族人群发病率3.31%(212/6 401),苗族和汉族发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04,P=0.013)。其他民族人群发病率为1.95%(178/9 145),与汉族发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3,P=0.000)。在3 012例G6PD确诊病例中共检出13种基因突变,其中c.1376 G>T、c.1388 G>A、c.95 A>G和c.1024 C>T突变合并约占91.74%。其中经基因测序发现16种基因型以外的2种突变,即c.86C>T和c.1311C>T。结论海南省新生儿人群G6PD发病率高,G6PD发病有民族和地域差异。海南省人群基因突变主要以c.1376G>T、c.1388G>A、c.95 A>G和c.1024 C>T为主。

  • 标签: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发病率 回顾性研究 新生儿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