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卧床病人静脉(DVT)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卧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预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瘫痪肢体被动运动、肌肉按摩,加穿弹性压力袜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预防性护理方法。结果DVT发生率对照组23.3%,预防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1.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可基本控制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对脑卒中卧床病人的致命威胁。

  • 标签: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下肢静脉患者病例护理资料。结果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结论给予下肢静脉患者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及预防医疗纠纷。

  • 标签: 下肢 静脉 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最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9例下肢静脉介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措施。结果59例患者经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我科采取的各项前瞻性护理,有效地促进了下肢静脉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瞻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指导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DVT)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顾性分析病例20例,1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1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患者通过循证护理方法的指导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是护理发展的方向,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预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股骨干骨折手术前后的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手术。我科为使患者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针对不同情况精心制定个性化练习计划,并争取患者的合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肢静脉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方法对我科31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4.5%,好转率为62.8%。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对下肢静脉患者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患肢。对患者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体位护理及抗凝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等。结果经过积极临床治疗和综合护理,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肢肿胀、疼痛基本消退,痊愈出院。结论在产后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病例中,在积极临床治疗同时,护理工作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68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同时采用预防术后静脉形成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无下肢静脉病例发生,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6例(4.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的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肝胆外科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手术后静脉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名脊柱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静脉发生率,观察组最短住院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p<0.05),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静脉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脊柱外伤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患者早期气压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450例卒中患者,发病24小时后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观察其对下肢静脉预防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结论卒中患者24小时后开始预防性治疗有效。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静脉形成72例,观察下肢静脉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利用VaISaIVa试验判断邻近静脉瓣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左下肢DVT44例(占61.1%),右侧28例(占38.9%),病变部位在股总静脉24例,股浅静脉12例,股静脉10例,静脉20条,股总静脉、股浅静脉静脉广泛受累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并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是下肢静脉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患肢静脉点滴尿激酶,脐周皮下注射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结果静脉形成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患肢溶栓、抗凝治疗静脉形成疗效好。

  • 标签: 溶栓抗凝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DVT)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40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组6例病案发生DVT,对照组是18例发生DVT,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预防DVT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静脉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骨科创伤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的发生率为13.94%。多部位(≥2处)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远远高于单部位骨折患者,差异显著(χ2=8.309,P=0.004)。DVT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DVT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比非DVT患者长。结论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静脉形成发生率。DVT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史、骨折部位、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等有关系。临床医生应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DVT的发生。

  • 标签: 骨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治体会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于放化疗期间出现静脉形成患者40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2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成功,无肺栓塞发生;16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过程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9例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形成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时机,对静脉形成的高危人群及时检测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静脉形成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