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主要介绍生物信息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上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建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菌物学
  • 简介:利用HPLC法对长白山地区分布7种鹅膏属真菌成熟子实体中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芥橙黄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和橙黄鹅膏(Amanitaaff.citrina)中均含有3种毒素,其中芥橙黄鹅膏α-鹅膏毒肽含量为2395.91μg/g、β-鹅膏毒肽含量为1653.75μg/g和鬼笔毒肽含量为405.26μg/g;橙黄鹅膏分别为1121μg/g、4244μg/g和9442μg/g.芥橙黄鹅膏白色变种(Amanitasubjunquilleavar.abla)中含有β-鹅膏毒肽,其含量为614.00μg/g.其他5种鹅膏中均未检测到上述3种毒素.

  • 标签: α-鹅膏毒肽 β-鹅膏毒肽 鬼笔毒肽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鹅膏属
  • 简介:为了探讨针叶树皮生黏菌物种多样性,通过收集不同种类针叶树皮作为基物进行湿室培养,共获得40种黏菌和一变种,其中粗网筛菌(Cribrariapachydictyon)和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adospora)为中国新记录种。

  • 标签: 树皮生黏菌 湿室培养 针叶树皮
  • 简介:茵物生药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涉及菌物学、生药学、中药学等许多学科,以菌物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茵物药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指标以及引种驯化、发酵等生物工程和寻找新药源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飞速发展,茵物药研究在当今世界也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茵物生药学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将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学科得以发展.

  • 标签: 菌物生药学 菌物学 生药学 中药学
  • 简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重复性好、条带清晰随机引物分别对针叶树和阔叶树上34个散斑壳(Lophodermiumspp.)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RAPD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表现出良好一致性,从而表明RAPD技术可以较好应用于散斑壳属种内及近似种间亲缘关系分析.通过RAPD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比较和分析,明确了部分表型性状在散斑壳属近似种区分方面的重要性.

  • 标签: 散斑壳属 RAPD分析 亲缘关系
  • 简介:介绍了几种保存大型真菌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方法,用这几种方法所保存材料提取基因组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适于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之用.

  • 标签: 大型真菌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生物学 材料保存
  • 简介:对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ola.)孢子粉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粉含有丰富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561μg/g、1382μg/g、3500μg/g、101μg/g和24μg/g;同时含有8种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氨基酸,以苏氨酸含量最多,为340.18mg/100g。

  • 标签: 玉米黑粉菌 无机元素 氨基酸
  • 简介:主要对中药茯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以悬钧子皮下盘菌等总基因组DNA为皮下盘菌属(HypodermadeNot.)及其近似类群RAPD体系优化模板,对模板DNA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反应体系以及退火温度和时间、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扩增程序条件进行优化,寻找出适合此类菌物RAPD-PCR反应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扩增程序.

  • 标签: 皮下盘菌属 齿裂菌属 散斑壳属 RAPD-PCR反应条件 优化
  • 简介:通过茶树品种、叶片龄期及叶片化学成份对茶树内生真菌分布影响研究,发现:(1)在供试4个荼树品种中,黄旦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100%,而福云六号只有7.5%,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其叶片中内生真菌发生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叶片中内生真菌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多,与叶片龄期呈正相关,叶片龄期影响茶树内生真菌种群结构。(3)不同龄期叶片水浸提液对Colletotrichum、Pestalotiopsis、Guignardia三种茶树上主要内生真菌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15%茶多酚,对此3种内生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有所不同,表明茶树叶片化学成份是影响内生真菌分布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茶树 内生真菌 品种 叶片龄期 化学成份
  • 简介: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lanuginosus)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条件为:PDB液体培养基培养28h,以0.7mol/LNaCl为稳渗剂,0.15mol/L溶壁酶,30℃酶解4h。原生质体再生以0.7mol/L蔗糖作稳渗剂为最佳。

  • 标签: 嗜热真菌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 简介:分析原有食用菌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提出食用菌科学试验课程任务,陈述在食用菌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具体内容和方法,讨论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试验目的意义。

  • 标签: 试验设计 统计学方法 回归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
  • 简介:对悬钩子皮下盘菌(Hypodermarubi)15个菌株进行RAID分析,从RAPD-PCR扩增结果得知此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DPS软件,根据类平均法(UPGMA)对各菌株构建遗传距离聚类图。结果是15个菌株在遗传距离4.84水平上被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8个菌株,寄主相同菌株和采集地相同菌株分别优先聚在一起;第二类包含3个菌株,它们均采自同一地点,亲缘关系相近菌株被优先聚类;第三类包括4个菌株,也是寄主相同菌株优先聚在一起。该结果表明,寄主和采集地对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亲缘关系均产生影响,且寄主影响较大。另外,菌株间差异与寄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悬钩子皮下盘菌 遗传多样性 RAID分析
  • 简介:对蝉拟青霉进行UV诱变处理,比较诱变前菌株3L和诱变后M1、M2、M3及M4各个菌株对白粉虱致病性和菌生理特性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几丁质酶活性、孢子萌发率及生长势与致病性有密切相关性;而产孢量、蛋白质酶活性则与致病性关系不大.

  • 标签: 蝉拟青霉 诱变 致病性
  • 简介:根据GenBank上报道内生真菌Neotyphodiumcoenophialum和N.loliiNc25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FM1/R1和F3/R652,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从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中检测内生真菌N.coenophialum和N.lolii常规PCR和巢式PCR方法。

  • 标签: 高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内生真菌 分子检测
  • 简介:研究了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翘鳞伞(P.squarosa)和多脂翘鳞伞(P.squarroso-adiposa)三种鳞伞属真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和翘鳞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多脂翘鳞伞最适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多脂鳞伞和翘鳞伞最适氮源均为牛肉膏和酵母膏;而多脂翘鳞伞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三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5℃。多脂鳞伞在pH值6-8均生长良好,最适pH值7-8,偏碱性;翘鳞伞和多脂翘鳞伞最适pH值均为6-7。

  • 标签: 多脂鳞伞 翘鳞伞 多脂翘鳞伞 菌丝 生物学特性
  • 简介:通过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致病突变体B1233进一步研究,分离了被突变致病相关基因foABC1,同源性分析及保守结构预测该基因编码一类ABC转运蛋白,其功能可能同稻瘟病菌ABC转运蛋白一样,负责真菌毒素泵出,或是像其他真菌ABC转运蛋白,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能忍耐植物因防卫反应所释放植保素或抗毒素类物质。

  • 标签: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相关基因 foABC1
  • 简介:从一种墨西哥仙人掌[Opuntiamicrodasys(Lehm.)Pfeiff]肉质茎中分离获得3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3个目、3个科、14个属.同时选择2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仙人掌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抑制生长作用.

  • 标签: 仙人掌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
  • 简介:通过木霉属(Trichoderma)3菌株与双鸭山蔬菜大棚中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f.cucumerinum)、黄瓜果腐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菜豆叶枯病菌(Cladosporiumsp.)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1(TrichodermaviridePers.exGray1)可作为双鸭山蔬菜大棚中黄瓜枯萎病、黄瓜果腐病、菜豆叶枯病3种病害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该拮抗菌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绿色木霉2(Trichodermaviride2)对黄瓜果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而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Rifai)对以上3种病原菌都有抑制效果,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绿色木霉2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菜豆叶枯病菌生长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木霉 黄瓜枯萎病菌 黄瓜果腐病茵 菜豆叶枯病菌 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