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界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研究,尚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内涵,学界目前主要有'单主体说''双主体说''三主体说''四主体说''五主体说'等几种不同观点,已有成果为继续深化本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总体而言尚属于起步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整体性研究,需要在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概念内涵作出进一步界定基础上,兼顾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个人与群体,对其做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具体分析。同时,在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中,注意遵循历史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内涵区分 层级构成 研究原则
  • 简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是由其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实现形态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过程,是在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过程,最重要,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振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出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形态 出发点
  • 简介: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尽管成果丰富,但是从中国语境来看也暴露出不可忽视问题。立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放眼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视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范式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阐明它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普遍性和特殊性,澄清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间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迫切任务。这样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语境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和大众成功实践表明没有中共惊人教育智慧,是不可能在一个充斥愚昧和贫穷国度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共马克思主义大众教育智慧体现在其以高超教育智能,将杰出教育思维能力转化为以教育认识性智慧、教育实践性智慧和教育情感智慧来解决大众实际教育问题,从而实现了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掌握人民群众,并化为武器批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武器 教育智慧
  • 简介:肯定性全球研究强调全球资本主义积极方面,而批判全球研究则使用'帝国'和'新帝国主义'之类概念来分析全球经济消极方面。然而,批判全球研究总是缺乏精确理论上'帝国主义'概念。将'新帝国主义'概念与作为列宁权威性研究成果经典帝国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最近几十年经验数据研究表明,列宁方法仍然是普遍正确。这些方法对现实适用性,巩固了最近全球资本主义研究工作理论基础。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列宁 经验数据 新变化
  • 简介:从概念史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在中国得以生成社会政治语境、跨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在不同文本中原初指涉与语义流转、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源流考证与语义形塑等纳入研究视野。目前,学者们研究忽视了同时代相关联概念探讨以及概念变迁背后思想沿革,且对跨文化语境中语义流变关注较少。借鉴概念史理论与方法,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应拓展研究视域,关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转换研究视角,激活非精英群体言说中“概念”;透析概念背后行动指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借鉴。

  • 标签: 概念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概念 源流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存在着“不到位”、“错位”和“缺位”三个突出问题。“不到位”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尚未很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错位”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缺位”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进程。解决对策是:要澄清认识问题,转变七种旧有观念;要探索有效方式,用“三”解决“三位”问题,即用大众化解决“不到位”问题,用现代化解决“错位”问题,用国际化解决“缺位”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位”问题 对策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是非得失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可能性三种论点(中国人学到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标准只能是实践结果,而不是文本。中国革命建设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但反对以文本为标准不是轻视文本和文本研究,对文本误读也会造成恶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 检验标准 文本 实践
  • 简介:党的建设科学是一个不断验证和修正过程,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验证其科学程度内在依据。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一个自我统一和自我发展过程,也是发展中达成一种状态,可体现为认知、情感、意识三个层次。要验证和衡量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情况如何,就要立足这三个层次,构建出一整套评价标准体系。在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定性指标采取赋值方法,实现考评从定性向定量转化。

  • 标签: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党员身份自我认同
  • 简介: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和'四'干部要求与标准,在党干部工作史上具有承上启下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新'问题,也解决了'好'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内涵,'四有'新人是党培养好干部前提条件,'四'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律准则。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深刻政治思想意蕴,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其中,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四'干部科学标准深刻理论品质。'四有'和'四'对当前干部人才科学培养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干部“四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该学科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类型、专业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分类统计分析可知,从事该专业教学和研究相关教师及研究人员在知识背景上具有一定程度共通性,研究方向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基本经验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进程等方面。然而,该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术传统尚未形成,学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科建设上尤其不能简单地诠释党历史理论和创新理论,更不能与党史、党建学科雷同,混淆学术研究与一般性宣传关系。事实上,该学科基本研究取向是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该学科知识基础包括: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近代世界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科 中国化 博士点
  • 简介:主体生成及其能动性发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指导中国实践以及同中国实际结合深度和广度。学界目前对该问题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尚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俞吾金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已有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去提出和追问“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代之以“匿名主体”方式开展相关问题讨论,这一定程度上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问题前提性反思不够。靳书君也指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体研究 述评 国内 能动性 化学科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需要一定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必须通过正确途径,采取一定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关键环节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提出,基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并传播。回答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必须回答"中马"(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与"马中"(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中,"中马"是"马中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乎逻辑发展,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中马"与"马中"推进到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马中"与"中马"。"马中"即马克思主义"中国","中马"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中马"是"马中"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要最终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马中"与"中马",即马克思主义大众、民族、时代。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检验和发展,通过"马中"与"中马"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大众马克思主义、民族马克思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中马"是"马中"落脚点。

  • 标签: “中马化” “马中化” “马化中” “中化马” “化马中” “化中马”
  • 简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不断增强社会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接受和认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是党在新时期面临一个重大战略课题。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大众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理论成果在各族群众中认同和接受状况。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一个民族成分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较多区域。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重大战略课题 民族问题 接受状况 宗教问题 信息传播技术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本中国、时代、大众(合称'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建设基础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理论自信固本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基础性文化工程。MEGA文本'三'理论基础,包括MEGA文本语言转换、文本传播规律和文本方法论等问题。当前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全方位对接文本转换,提升MEGA文本'三'能力水平;二是改革经典文本生产体制,构建MEGA文本'三'社会合力;三是跟踪利用文本成果,优化MEGA文本'三'发展过程。

  • 标签: MEGA文本 编译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纵观《大众哲学》末期版本与前期版本,可以明显发现它们在章节结构、论述体系、表达方式、用例选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笔者从这一现实出发,试图通过对该书末期版本和前期版本做出比较研究,探寻艾思奇作出改动原因,得出在该历史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面临时代新任务,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和时代提供借鉴。

  • 标签: 大众哲学 版本比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