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开.同样有着儒家文化传统的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常被认为是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的典型.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源于中国的特殊矛盾.要从解决中国的特殊矛盾着手,探索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途径.

  • 标签: 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 比较 特殊矛盾 社会公平
  • 简介:悔字求缺持盈──曾国藩运用《周易》的一实例杨建祥曾国藩其人,诸熟历史精通哲理。他以《周易》取象路径,揭橥天道忌盈人造忌满,晓之以悔字求缺,洞见持盈之道。这一思想是很深刻的。曾国藩写道:“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是,月...

  • 标签: 曾国藩 《周易》 持盈 《谦》 消息卦 《序卦传》
  • 简介:军国主义既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制约日本真正走向和平之路的最大障碍。16世纪日本完成国家统一时,就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19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又利用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的优势,大力推行军国主义的国策,疯狂地向外扩张。直到1945年战败前,日本军国主义始终与崇高武力的武士道、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和弘扬皇道使命的天皇制紧密结合。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大和民族心理,也给亚洲各国人民的尊严与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解构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根基,剖析大和民族的集体心理,揭示军国主义的本质,有助于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牢记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武士道 神道教 天皇制
  • 简介:当今中国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是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两“微”存在为标志的,它们构成了我们“微生活”的底色。可以说,“小时代,微生活”构成当今时代的某种标记。

  • 标签: 传统媒体 发展现状 群体 网络文化
  • 简介: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菖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故城西的“莒子墓”,时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有待考订。现藏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传世“莒太史申鼎”,可能是春秋早期的莒器,流传有序,是莒国和莒文化研究中的重器。

  • 标签: 莒国故城 莒子墓 莒太史申鼎
  • 简介: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 标签: 管仲 三苏 异同 成因
  • 简介:罗光与牟宗的先秦儒学观在基本观点上有显著的不同,集中于“宗教人文化”与“形上学之有无”两问题。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两人对先秦儒学中的道德、形上学与信仰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两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先秦儒学的复杂面貌,其结论各有得失,体现了当代台湾地区儒学研究的多元性特征,对于我们更为充分而深入地把握儒家思想的理论特质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罗光 牟宗三 先秦儒学观 “生命哲学” “道德的形上学”
  • 简介: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学者多以为是孔子的自谦。但孔子明言自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信而好古”者,其学说当是在萃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整合、提升而成,其意义相当于再创作。孔子所推尊的智、仁、勇“达德”虽非首创,但经其整理后,内涵更为深刻。章学诚“圣人学于众人”之说,适足说明孔学的源头活水是在社会生活之中。

  • 标签: 三达德 孔子 述而不作 章学诚
  • 简介: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对家《诗》的征引,表明了朱子的家《诗》学思想。朱熹对家《诗》的运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诗经》研究的状况和朱熹本人的学术追求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它传达了很具有影响力的讯息,吹响了对家《诗》关注的号角,引起了后学的广泛关注,与王应麟的《诗考》一道,影响了有清一代家《诗》学的发展。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三家《诗》 《毛诗序》
  • 简介:牟宗的“良知自我坎陷说”贯穿了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四阶段:一、“内圣”坎陷“外王”;二、“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仁心觉情”收敛“智相”;四、“无执的存有论”坎陷“执的存有论”。从以上的发展线索来看,牟宗的“良知坎陷说”具有一逐步内在化、形上化的发展趋势,而其中“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这一阶段具有关键的意义。

  • 标签: 牟宗三 良知坎陷 现代新儒学 发展现状
  • 简介:伊字点∴本为梵语,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扩展、丰富了其自身的内涵。伊字点在中国佛教界的流转中,先入天台宗、后入禅宗、华严,宗对其唯我所取,各有发明,都利用伊字点来阐扬本宗妙义,与自己学派的宗旨融会贯通,在这样的和会中,伊字点∴产生了圆满、融通、不可言说等全新的意义。宋代以后,伊字点又被儒学所吸收,发展为解释宇宙本体的方法论,并成为儒释道教融合的象征。

  • 标签: 伊字三点 天台 禅宗 华严 儒学
  • 简介:在前人对作齐"物论"、与"齐物"论两种理解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齐物我的另一重含义.合起来构成齐"物论"、齐万物与齐物我义:齐物论是对各种思想学说,进行一种哲学批判,其重点不在是非的标准,而是对争是非本身的正当性的质疑.齐万物则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看待万有的自然性与自足性,把是非转化成有无问题,具有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过度的意味.齐物我是前二者的深入,它所涉及的心物关系不是认识论而是生存论问题,本体论上化有为无,就是表现在生存论上的丧我与无为,它是导向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信念基础.齐物义是庄子哲学的基本纲领.

  • 标签: 《庄子·齐物论》 是非 生存论 本体论 有无 认识论
  • 简介:郭店竹简最早从心性论上探讨道德生活何以可能的问题,《中庸》和孟子循此路向,将人的道德需求上推到超越的形上之天,为道德生活确立了最高的理据,解决了道德的终极根源问题,建立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郭店竹简最早把刑法与礼乐并列为教化民众的手段和内容,开始了对传统儒家政治主张的重大变革,并在道德评价的层面上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合理性,这些都被荀子所承袭,并最终形成了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的礼法互补的治国模式理论。

  • 标签: 郭店竹简 心性论 道德形上学 自然人性论 礼法互补
  • 简介:<正>《易经》中有许多离奇的镜头,使现代人感到迷惑不解。古人们为什么要摄取这些镜头?这些镜头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本文试图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去寻找殷人思维的轨迹和秘密,探索殷人是以怎样的方式去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描绘出殷人视野中和心理中的真实世界。作为现代人,在作任何肯定或否定的时候,都试图从两方面作出保证。首先是逻辑的保证,主要求我们在逻辑上不能有矛盾:即前提与结论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否则就不能成立。其次,经验事实的保证,它要求我们从诸多事实中选择最有支持力的例子来保证结论的真实性,其中当然要排除支持力差的甚至对立的例子,以达到结论的可信性。这是现代人的思维趋向。这种致思趋向是以我们把周围世界当作物理世界为前提的。周围的世界

  • 标签: 两个世界 原始思维 原始人 现代人 万物有灵论 物理世界
  • 简介: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继承者和修正者被提出来的后新公共管理,在维度全面超越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一是权力重组,从强调分权到适度集权;二是结构重组,从机构裂化到主张机构协作与整合;是关系重构,从倡导民营化到主张更加重视网络化治理。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主张对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后新公共管理 超越 启示
  • 简介:易之义是马一浮先生易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先生运用易之义来解说心性论、功夫论,吸收儒家和佛家在心性论、功夫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家和佛家义理互相阐发而明晰,既展现了他强调通过功夫证悟本体的学术宗旨,又体现了圆融会通的学术特色。马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发挥了他作为一大儒的作用。

  • 标签: 三易之义 心性论 功夫论 证悟本体
  • 简介:近年来,'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农'问题的学术研究十分活跃,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几乎是诸多研究惟一援引的思想资源,其核心内容是单线发展观,但这一话语已引起人们深深的质疑.通过对支配'农'问题研究的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的批判与反思.摒弃单线的发展主义立场,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农'问题的另一种理解,并为'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必要的思想语境.

  • 标签: 发展主义 “三农”问题 农业 农村 农民 文化人类学
  • 简介:天八卦图与布尔代数侯维民笔者前文①已介绍了先天(伏羲)八卦图与布尔代数的联系。最近笔者又发现,我国古代的多种八卦图均与布尔代数有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比前文所说的内容更密切。本文先谈天(先天、中天、后天)八卦图与布尔代数的联系,这些事实可能会给中西方...

  • 标签: 布尔代数 顶点向量 先天八卦图 代数系统 方体 后天八卦
  • 简介:11月29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由湖北省美学学会、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主题为“美丽中国与人居环境建设”。来自全省各高校、艺术院所的近300名会员出席会议,讨论议题涉及环境美学的意义、环境与资源问题、身体与休闲、环境美学与都市建设、城市与思想、居住的环境伦理美学、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知性人居。

  • 标签: 人居环境建设 环境美学 湖北省 学术研讨会 代表大会 中国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演进至晚明,出现了尊重人的感性生命和个性的哲学思潮。汤显祖当时对人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以宇宙论为这一思考的逻辑起点,认为宇宙是一自然生化的过程,天地人同质同构在宇宙间产生恒动的生命效应。“生生不已”是宇宙的根本属性,寓于万物万象之间具有绝对普遍性。并以此为根据确立以生命力为本体的自然人性观。主张充分发挥人格化的生命力,创造合乎天性的人生,进入与天道合一的自然人生境界。这种人格理想使汤显祖最终关切人的个性自由这一现实问题。汤显祖的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基本精神上判然有别,而与本世纪初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思潮中思想家的一些思路大体一致。和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也有相通的迹象。

  • 标签: 生生不已 生命力 人格 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