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以个体经济、公私合营和个人承包等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和价值规律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样情况下,反映到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上,会不会产生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道德意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适应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主义道德体系能不能同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和平共存,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合法的道德层次看待?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 个人主义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体系
  • 简介:"觉解"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一种深入的当代中国人的"觉解"。同时,"觉解"思想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积极的贡献。二者都体现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结合着讲有相得益彰之妙。

  • 标签: 觉解 核心价值观
  • 简介:<正>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的大潮铺天盖地而来。一则优秀广告不仅有助于商品的宣传和推销,而且是一件高层次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我们现在见到的不少广告粗假卑劣,品格低下,完全不顾及社会影响,甚至丧失起码的道德准则,污染社会环境。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商业广告的道德准则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商业广告 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 纸烟 商品 “母爱”
  • 简介: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应从三个方面切入:其一是借助制度教育功能以信用机制遏止失信行为;其二是发挥文化的陶冶作用以人文精神滋养诚信品格;其三是提升吾人伦理觉悟以公民意识唤醒信义良知。

  • 标签: 社会诚信 道德建设 信用机制 人文精神 公民意识
  • 简介:中国先哲为推进道德文化理念的践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道与天道相感”的理念在社会各阶层人士心中激起践行道德的敬畏之心与自我纠错的动机;“劝喻与垂范并行”的措施通过价值导向与行为示范引导臣民弃恶向善;“赏善与罚恶互补”的机制则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心理以得失利害激励民众自觉地检束身心;“动情与晓理相促”的方法借助情感和理性的力量促进人们接受并践行道德要求;“修德与养生紧联”的道理则顺应人类向往身心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为道德践行提供内在的心理支撑。总结这些经验,探讨其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激活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传统道德理念 践行 经验
  • 简介:老年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伦理道德特征的专业服务活动。老年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表现为对不同对象的忠诚、案主自决与专业家长主义之间、专业价值与文化传统之间、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利益与价值的多元化、多重伦理选择依据以及老年人的特点是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成因。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生命优先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原则等来应对伦理困境。

  • 标签: 老年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
  • 简介:伴随着现代高科技战争毁伤力的倍增及人类社会对生命关怀的重视,战争无人化的趋势越发明显。然而,当机器战士或生物战士全面取代人类主宰战争后,高端无人化战争也必将引发一系列伦理困境,这涉及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及战争责任伦理等多方面。本文探讨了无人化战争的兴起与根源、剖析了其面临的三大困境,并提出了化解这种伦理困境的社会调适机制,主张应尽早关注无人化战争对当代战争伦理原则的挑战。

  • 标签: 战争无人化 伦理困境 社会调适
  • 简介:伦理型领导能否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移动、上海中兴通讯、盛大游戏、浙江烟草等多家企业的207名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伦理型领导对促进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诚信公正、公益责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伦理型领导对塑造良好的伦理气氛有显著的正影响;(3)组织伦理气氛对伦理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以上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制度导向的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产品责任、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之间均担当中介角色;关爱导向伦理气氛则只在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间存在中介作用。

  • 标签: 伦理型领导 企业社会责任 组织伦理气氛
  • 简介:改善社会风气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标?愈益泛滥的不良社会风气表明,荣耻不辨,耻感消解已成群体性的现象,出现了一种“去羞耻化”(实质是“去道德化”)倾向。“耻不从枉”,知耻而后正;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关键在于“知耻”、“有耻”,在于要激发和培育“耻感”。耻感或羞耻心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的基本点,人有耻感,是保持做人尊严的自因。因此,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尊重人格,保护和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耻感,培育公民的自尊心,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标签: 社会风气 荣辱观 羞耻感
  • 简介:知荣明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性完善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以强化社会成员对荣辱观的认同为着眼点。为此,必须注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功效和个体功效的统一,以利益为手段进行价值观导向,建立与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注意教育主体的可信、教育内容的可接纳、教育目标的一致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认同,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 荣辱观 价值导向 道德认同
  • 简介: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道德,第一次依据社会主义初期的实践阐述社会主义市场伦理文化。在苏联社会主义初期实施新经济政策改革中,列宁尤为重视恢复和发展市场关系,要求学会经商、文明经商,把国民经济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结合的基础上,生产和分配坚持同个人利益结合的个人负责的价值原则,依法治市与文明治市相结合,市场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等重要市场伦理思想,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伦理建设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

  • 标签: 列宁 社会主义 市场伦理 文明经商 利益 责任
  • 简介:<正>伦理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即科学地观察、分析、研究,才能获得科学的认识。目前在社会主义道德的有关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争论,在道德生活的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本文试图从有关方法论角度分析,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的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功能 《决议》 旧社会
  • 简介:笔者有幸拜读了由田海舰、邹卫撰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以下简称《论纲》)这部新作,其理论视角、思路方法、观点理念不仅独具匠心,而且有着很强的学术、系统和时代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0年 人民出版社 独具匠心 学术性 时代性
  • 简介:社会管理方式的历史变迁是伦理道德价值日益凸显的过程,社会管理在总体上必然要体现某种伦理价值取向,伦理道德以其特有的方式规范着社会管理双方的行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管理的进行,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伦理道德在社会管理中的价值.

  • 标签: 伦理道德 社会管理 价值
  • 简介: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 标签: 政治 社会实践 联合体 政治正义 共享目的 政治认同
  • 简介:<正>在任何一部社会学思想史或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中,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提到杜尔克姆对社会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人们往往专注于这位“实证社会学先锋”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宗教社会学和社会劳动分工论,却很少有人对他的道德社会学学说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领域,从来没有一位社会学家象杜尔克姆那样,对困扰着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道德问题作过如此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对贯穿在其主要著作中的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客观和科学的评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 标签: 杜尔克姆 道德社会学 社会劳动分工 社会事实 道德规范 自杀论
  • 简介:增强针对和时效是"基础课"建设系统工程的着力点。为此,要解决好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突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针对,做好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等等。

  • 标签: “基础课” 针对性 时效性
  • 简介: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然而目前高校中的德育处于低效和边缘化的困境,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生活。道德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只有与社会生活相匹配的道德教育才是具有实效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匹配社会生活,即理念匹配、“教”“学”匹配和知行匹配。渗透式德育、价值澄清德育、体验式德育是增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匹配的有效路径。

  • 标签: 道德教育 渗透式德育 价值澄清 体验式德育
  • 简介:现代性道德合法危机标志着道德形而上学走到了黄昏,后现代主义解构了道德本体论,把个人情感、欲望、意志等合理性感性因素整合进道德人格结构与功能中去,道德回归生活本身,生活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解构了“宏大叙事”总体化道德努力,道德话语权的个体回归使每个人都能在道德的世界自由而充分的生长,过上真正属人的生活;解构了“同一”普遍化道德,摆脱道德形而上学的纠缠,在一个没有伦理的社会中进行自由的道德选择。在我国满载张力和快速节律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既要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又要汲取西方后现代主义对道德形而上学远见卓识的批评,惟有如此,我们的伦理世界更加丰富,更加成熟,从而超越现代而后现代化。

  • 标签: 后现代 道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