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西,始建于东晋,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说到金山寺,先得说几句镇江城。镇江是有名的江南古城,其风光旖旎,颇具真山真水的秀丽,金山纤奇,焦山雄秀,北固山险峻,全都立于长江之畔,古来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镇江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与去城市不远,故而誉称“城市山林”。镇江地处长江中下游,为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城中遍布文物古迹,

  • 标签: 金山寺 古城 江南 东南 历史文化 东晋
  • 简介: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论》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论为主的成实师。此论最独特的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的不同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论》中的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的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的对于空观的辨析。

  • 标签: 《成实论》 灭三心 假名心 法心 空心
  • 简介: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之""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的"悟"的过程。这样理解的"自是佛"是对佛的真相的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的看法。

  • 标签: 自心 佛心 迷心 自心是佛
  • 简介:全真教的修持理论虽多,但“降”是其要领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论由来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绎而来,道家思想是以黄老为核心的,黄帝《阴符经》中讲“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禀天地间的一点太和真气,赋诸人身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点虚灵不昧,虚白朗耀,至为纯净,无有任何杂质,故

  • 标签: 全真教 修持理论 “降心” 道家思想
  • 简介:李广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23页,267千字。本书以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佛学史为背景,对太虚大师的唯识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太虚佛学思想研究的一部全新力作。全书正文共十二章,另有引言、结语和附录。作者在对太虚思想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分别从“融贯的唯识学”、“新的唯识学”和“应用的唯识学”三个层面论述了太虚的唯识学思想。

  • 标签: 太虚大师 佛学思想 唯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 力量
  • 简介:朴老逝世了,我并不感到意外。九十多岁的老人,这两年一直住在医院里,终归是一天天往人生的尽头走去。几周前与内子谈起,已有淡淡的不祥预感。四月上旬至五月中,南行养疴,先后在南京、扬州、常熟、苏州、上海、杭州逗留,多处看朴老的字。没想到回京不久,就传来噩耗。坐落在北京南城南小栓胡同一号那所温馨的宅院,这几天一定悲戚肃穆而忙碌罢。我知道我应该却不必前去打扰,陈邦织先生也需要安宁。更没有想写悼念文字,但是,当看到报上朴老遗体

  • 标签: 中国 赵朴初 佛教 生平事迹
  • 简介:本文以宋元时期具有区域性影响的贵溪民间神祇自山神信仰为切入点,点面结合,认为这一时期,龙虎山道士采取了七八种方式利用和扶持民间信仰,具有"重视正祀神祇"、"灵活性"、"当地性"、"深度介入"等特点,对龙虎山道教在宋元时期官方地位的上升和民间影响的扩大功不可没。其"私谥"民间神祇弥补了元代在民间信仰方面官方力量的不足,但神祇加封不出于朝廷则成为明初礼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扶持当地民间信仰还有助于龙虎山协调与贵溪地方社会的关系。

  • 标签: 宋元时期 龙虎山 道士 民间信仰 自鸣山神
  • 简介:“波罗蜜多”是到彼岸。此岸即沉沦,彼岸即解脱。以而论,“有挂碍之心”即是此岸,“无挂碍之心”即是彼岸。佛法超越于世间法,不坏世间法。为了修行了生脱死,必须去掉分别之心;但是,为了生存发展、进行劳动实践,叉必须运用分别之心,这就构成了一种形式上的悖论。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就需要佛法的般若妙智。为了在人间弘扬光大佛法,使佛教所主张并孜孜以求的无挂碍、大清净心、大智慧心、大慈悲深入人心,就成了佛教信众神圣的历史使命。

  • 标签: 佛法 佛经 佛心 无挂碍心
  • 简介:现代作家施蛰存的佛教小说《黄大师》,其灵感源自白玉蟾在诗中提到黄大师的出家机缘:“底事到头鸾凤侣,不如亸脱鸳鸯社”,施氏小说误录为“惊凤侣”,两字的繁体比较接近:鸾(鬻),惊(鬻).这一字之差的疏忽背离白玉蟾词中原意,引发施氏的“揣测”与想象,创作《黄大师》.释震华信以为真,据此写入其撰述的佛教传记《续比丘尼传》,以信史流传至今.梳理《黄大师》的创作前后,可对“黄”传奇正本清源,重新认识白玉蟾、施蛰存、释震华的相关著作.

  • 标签: 施蛰存 佛教 《黄心大师》 白玉蟾 释震华
  • 简介:每一次到香港,都不禁要为佛教在这个国际都市不断地扎根、结果而欢喜不已;为佛教为这个东方明珠不断地奉献、添彩而赞叹不已;为佛教高僧在这块中华宝地上忘我地慈悲喜舍、不断地勇猛精进而感动不已。佛教在香港,令人生欢喜。香港有佛教,紫荆花更美丽。这正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香港有“和而不同”的海量,有高僧大德的愿力,有“诸佛菩萨的加持”,就一定有“佛种不断”的龙象,有续佛慧命的人才。

  • 标签: 世界 和谐 “和而不同” 《华严经》 国际都市 佛教
  • 简介:读了2003年第3期《台州佛教》署名隆盎,题为“伏惑事一不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一文,使我获益匪浅,钦佩不已。对一不乱鞭辟入理的诠解,扫尽了有关一不乱念佛往生的种种误解、歧见,诚为近时以修学念佛法门一盏指路明灯。

  • 标签: 佛教 教义思想 性格修养 三昧事
  • 简介:本文认为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发挥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以身体作为“身国同治”的出发点,并设计了一整套“身国同治”的规则,如崇道、尚道德、无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等,以此治身则长生,以此治国则太平。

  • 标签: 身国同治 生命政治学 身体 无为
  • 简介:以《现代佛学》命名的系列文章[载于《广东佛教》1998(2)-2000(6)]的真实旨意,是妄想以《现代佛学》取代佛陀创立的传统佛法,进而毁我佛教。文章中歪理邪见层出不穷,谤佛谤法触目惊心。《现代佛学》假冒佛法,毒汁四溅,是佛教界绝无仅有的歪理邪说。《现代佛学》的作者周泉缨(署名凡樱、常樱)狂不歇,在其文章于佛学刊物上发表期间,又上网扩散到全世界,贻识众生,流毒甚广。

  • 标签: 佛学 现代 菩提 歪理邪说 佛教 文章
  • 简介:我们经常说正信正信,这当然指信仰在先,但这信仰应该是正确的正当的。不是盲目的糊涂的。否则就成了迷信了。佛教是正信的宗教.正信的宗教有以下这些特点:

  • 标签: 佛教 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 宗教思想 迷信
  • 简介:前几天曾两度参加追思礼拜,一次的死者年龄仪为35岁,遗下幼小的一子一女,家人痛不欲生,他的妻子哭得数度昏厥,整场礼拜都被沉重的悲痛所笼罩.另一次的亡者为81岁,家人心平气和,面带微笑,追思礼拜搞得肃穆隆重.然而,在这两次完全不同气氛的丧事聚会中,我的脑海里却一直飘荡着相同的一句经文"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回家翻开圣经查看,不料下面还有一句与之相关的经文:"智慧人的,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在快乐之家."(传7:2;4)放眼至此,不禁掩卷深思.

  • 标签: 基督教 教义思想 生命价值 人格精神
  • 简介:初夏的一个清晨,天空湛蓝,阳光柔和,浙江温州大罗山山林中,花蕊吐秀,清泉淙淙,万木葱茏,天地万物都在对大自然感恩赞咏,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一行人在能显法师的带领下立脚点往弘一大师曾经驻锡的圣寿禅寺的下院——伏虎寺。

  • 标签: 佛教 伏虎寺 浙江 释能显法师 成长历程 佛法
  • 简介:世界各国的宗教都崇神,唯独中国道教才拜仙。仙——《庄子·天地篇》中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许慎的《说文解字》则释为“长生仙去”。可见,仙是中国古人运用浪漫的幻想手法所塑造出的一种肉身长存和精神自由的形象,它特别表达了有限之人对生命永恒的向往。与许多宗教岐视妇女小同,道教从阴阳和合出发,倡导男女在修道上具有平等权利,对妇女抱有一种宽容甚至尊重的态度,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女性。与此相应,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特有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就是唐末道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

  • 标签: 道教 杜光庭 宗教 和合 天地 庄子
  • 简介:2006年11月16日,苏州重元寺召开了五大宗教和谐论坛,来自苏州地区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人士,以及各地宗教局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盛世和谐与相通”的主题作了讨论,认为讲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人类的和谐,人类的和谐,应该是文明的和谐,文明的和谐,应该是宗教的和谐,宗教的和谐,

  • 标签: 宗教和谐 盛世 论坛 苏州地区 伊斯兰教 社会和谐
  • 简介:11月6日,湖州市万寿禅寺隆重举行道场山千佛院佛像开光暨法心心明禅师方丈升座大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佛协会长兼全山方丈戒忍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江浙沪皖地区有关寺院的诸山长老、法师,湖州市的各级领导,以及四众弟子三千余人参加了法会活动。这是湖州市五十年来第一次方丈升座活动。

  • 标签: 湖州市 方丈 道场 中国佛教协会 戒忍法师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