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某国有企业2009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程度及其对月度盈余质量的影响。经过检验发现,该国有企业12月份的费用异常高,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程度较差,同时这种较差的配比将提高盈余的波动性,降低盈余的持续性;从这三项指标来看,呼和浩特市要好于内蒙古自治区层面,但低于全国水平。

  • 标签: 配比 盈余质量 国有企业
  • 简介:我国的出口退税体系由于政策性原因存在普遍的退税滞后现象,这对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增长会产生什么经济后果,本文以资本市场外贸上市公司为观察样本对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999年以来外贸上市公司的应收出口退税额逐年攀升,实际出口退税率和出口退税周转率逐年下阵。出口退税拖欠颧占公司流动资金的比重逐年提高,因出口退税拖欠而引起的利息负担占公司经营业绩的比例越来越大。研究结果证实出口退税速度的下降显著地阻碍了外贸公司出口业务的增长。由此揭示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已对出口增长产生不利的经济后果,退税滞后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出口退税 退税滞后 经济后果
  • 简介:连锁董事作为董事兼任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是不同公司信息传递的媒介,会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造成影响,进而引起会计政策的趋同行为。中国新会计准则下的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专业性,不属于公共信息,成为检验董事连锁网络信息传递的绝佳机会。本文同时结合董事连锁本身和个体董事居于董事网络的中心位置程度两个视角,通过考察上市公司在不同年份进行开发支出的隐性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连锁董事如何通过董事网络的信息传递机制影响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结果发现,在当年执行过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上市公司中,如果其聘任的独立董事在其他上市公司兼任内部董事或独立董事,那么目标公司将会有更大的概率也选择同样的会计政策;独立董事在其他选择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的公司兼任董事的频次越大,连锁董事对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传递效应越明显;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中的网络中心度越大,公司也越可能执行开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结论显示,由于信息传递渠道和学习效应的存在,不同公司的会计政策会因连锁董事的网络联结而逐渐趋同。

  • 标签: 董事网络 连锁董事 独立董事 会计政策 开发支出资本化
  • 简介:本文考察了在法律责任加重前后,客户重要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我国证券市场2002和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研究发现在法律责任加重以后:1、随着客户重要性的增加,审计师会更加谨慎,进而会抑制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2、相对于规模较大的事务所而言,在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客户重要性对审计师的影响仍然存在,即小事务昕的审计师为了寻租会允许客户存在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但是,客户重要性对小事务所的影响还是小于小事务所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表明事务所审计质量普遍有所提高。3、本研究也发现,审计师允许客户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方向是不对称的,审计师能够注意管理当局进行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却不能控制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出现了与围外盈余管理不一致的特有现象。

  • 标签: 客户重要性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法律责任
  • 简介:本文以中国商誉会计准则执行和上市公司高额商誉减值现象为研究背景,以2007—2012年度发生的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交易事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董事会决策权配置过程中的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集权决策降低了主并企业的并购效率,加剧了并购后续期间商誉减值概率和减值金额。其次,引入控制权制衡这一调节代理问题的外生变量后,我们发现股权制衡度对并购集权决策的低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再次,本文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加入了财务背景董事这一指标,研究表明国企董事会中的财务背景执行董事有助于降低后续期间商誉减值的概率,并以调节作用的方式缓解了国有企业集权决策对并购的不良影响,但是在民营企业中财务背景董事并未表现出上述作用。本文最后为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权力分配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同时考虑了上述公司治理问题对企业会计后果的影响,包括商誉会计准则的制定、并购定价与商誉估值的公允性问题,有助于促进并购过程中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 标签: 董事会 决策权配置 并购效率 商誉减值
  • 简介:目前,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逐步上市流通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2000年3月至2001年4月不可流通的转配股上市流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转配股上市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股价变动的相关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转配股上市这一事件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相对缺乏效率,在转配股上市后股价继续消极反应的延续时间要长于国外大宗股权交易后股价反应的延续时间;在转配股上市公告日与转配股实际上市日之间,股票价格存在明显的反弹现象;转配股上市前后股票价格的消极反应程度与市净率指标呈现明显的显著负相关性,而与转配股占流通股的比例无显著关系;公司股价的消极反应程度并不随公司业绩的提高而减小。

  • 标签: 股票价格 转配股 上市流通 异常收益率 非流通股 中国
  • 简介:本文从盈余管理抑制、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比较了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7年实施前后的会计质量。研究发现,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质量在收益平滑限制、巨额亏损确认及时性、价值相关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而特殊目的盈余管理在实施前后没有显著差别。新准则会计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巨额亏损的确认上和价值相关性的改善上。资产负债表的信息价值相关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以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表观为重要特征的新准则在实施一年后达到了目的。公允价值的系统引入确实有助于提供价值更相关的信息、更及时地确认损失。经验证据还发现,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新准则实施前后,我国的盈余管理水平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施新准则后,价格相关性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好消息”和“坏消息”股票回报对盈余的解释力的改善程度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标签: 新准则 会计质量 盈余管理 损失确认及时性 价值相关性
  • 简介:对会计稳健性的债务契约解释应包括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稳健性的债务契约需求特征:后者则为稳健性的债务契约有用性。本文尝试从需求特征和有用性两方面提供稳健性的债务契约解释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以中国A股1999至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采用账面市价比法和Basu的方法度量截面会计稳健性,同时采用KhanandWatts构建的C_SCO尺尉旨标度量时间截面的稳健性,考查股东债权人冲突及其缓解与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当债务契约双方冲突较大时,公司的会计处理更加稳健:会计处理越稳健,公司越可能获得新增贷款。本文既丰富了稳健性的债务契约需求特征的经验证据,更首次直接验证了中国上市公司中稳健性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 标签: 稳健性 债务契约 需求特征 有用性 股东债权人冲突
  • 简介: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是市场预期的一个典型替代变量,其超出企业内部经营预期的部分会对企业产生压力,从而干扰经理人的决策和行为。通过构建盈利预测压力测算模型研究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压力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分析师跟踪和企业政治联系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分析师盈利预测压力与投资不足正相关,与过度投资不相关。这表明企业在面临分析师盈利预测压力时更倾向于减少投资,而不是冒险将资金用于高风险项目。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以及企业政治关联会负向调节盈利预测压力对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外部监督的增强以及资源获取渠道的拓宽能够纠正企业在盈利预测压力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 标签: 盈利预测压力 分析师跟踪 政治关联 非效率投资
  • 简介:利用2007-2011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职工特征和薪酬信息,研究在中国特有工资制度下职工特征如何影响企业薪酬支付。研究发现:企业支付给高学历职工更高薪酬,给予不同岗位职工不同的薪酬待遇;国有产权和垄断强化了学历的工资效应,并使岗位价值贡献与薪酬支付出现错配;在岗位业绩无法准确衡量的情况下,学历对岗位薪酬有交互作用。结论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错配了学历与岗位薪酬。研究从企业层面提供的有关教育工资效应的经验证据是对宏观或个人层面文献的有益补充,也拓展了普通职工薪酬类文献,有助于理解职工教育特征在职工薪酬支付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教育工资效应 职工教育背景 职工薪酬 国有股权 垄断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的关系,考察了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并重点探寻了异质的产权性质镶嵌于这一资本配置过程中所蕴涵的治理效应。以2001-2006年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总体上与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存在显著的关联性。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功效表现出一定的两面性,而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已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利益输送的渠道。本文的研究表明,大股东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可能在不同的产权特征或特定动机下展现出迥异的“光明面”与“黑暗面”。

  • 标签: 内部资本市场 掏空 支持 资本投资 投资效率
  • 简介:财务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银行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对借款人形成积极的治理效应。银行实践中是通过事前监督、事中与事后监督这样一个动态机制来实现其作用的。在区别了银行监督与债权治理、债务治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银行监督在不同阶段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银行的事前监督是有效的,这可以极大地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但事中与事后监督呈无效性特点,这说明道德风险的隐患仍然不容忽视。

  • 标签: 银行 事前监督 事中/后监督 动态治理
  • 简介:本文选择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与信息中介的审计师为研究视角,考察财务重述与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会计差错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重述对审计师审计意见决策的影响,以此为市场是否对财务重述所蕴含的重述当期信息风险存在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提供经验证据。基于2004至2006年纳入重大会计差错模型的3661个上市公司观察值和审计意见模型的3828个上市公司观察值,我们研究发现:(1)财务重述确实意味着公司具有较高的信息风险,而且财务重述的性质是其信息风险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2)审计师能够识别财务重述所蕴含的重述当期信息风险,并依据财务重述的性质进行差异化的风险反应(3)在控制信息风险后,审计师对财务重述公司的风险反应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对财务重述所蕴含的重述当期信息风险可能既包含部分理性的判断,又存在一定非理性的认知偏差。

  • 标签: 财务重述 性质 信息风险 审计师 市场认知
  • 简介:随着联系密切而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不断发展,企业意图通过联盟合作来应对挑战。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如何寻找潜在优秀的或者有特质的合作伙伴成为一大难题。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官员视察可以作为有效的质量信号和政企关系信号传递,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同时,推动企业联盟的市场行为。以2004-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官员视察对企业联盟的影响。结果表明,官员视察活动对企业联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官员视察对在制度环境越差地区的企业联盟影响更大;但官员视察对企业联盟的影响在国企、民企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官员视察 企业联盟 信号理论 制度环境 产权性质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都不为外界所知。2001年年报开始,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这一事项,本文以282家公司2000和2001年报作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关于审计费用定价,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所审计以及被审计公司ROE是否处于"保资格"区间;(2)关于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负面审计意见在2001年与审计费用显著相关,但被出具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不能从审计费的角度证实公司支付高额审计费进行审计意见类型变通之明显存在;(3)关于审计费用之变动,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的变动、审计意见由"不干净"变为"干净"、ROE的变动等3个。

  • 标签: 审计费用 审计费用变动 影响因素
  • 简介: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具备会计稳健性:较于好消息而言,上市公司更及时与充分的确认坏消息。但是我们发现这种稳健性是由于亏损公司在“洗大澡”造成的。我们运用4个稳健性指标进行检验,当没有控制亏损公司时,资料显示了一些稳健性的特征,但当控制了亏损公司后,会计盈余并没有表现出稳健性,而亏损公司却显示出了稳健性的特征。

  • 标签: 稳健性 利润操纵 亏损公司 洗大澡
  • 简介: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存在债务期限过短的融资约束问题。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是否对企业债务期限融资约束产生影响呢?以2003年—2008年的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发现,较之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所获得的银行借款期限较长;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更能缓解家族企业债务期限的约束。研究结论证实了信号传递理论。

  • 标签: 家族企业 债务期限约束:审计意见 信号显示效应 披露制约效应
  • 简介:本文考察2002-2005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所具有的稳健性特征究竟是代表较高盈余质量的真正的盈余稳健性,还是可能只是向下盈余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盈余稳健性的表象。研究发现,由于受洗大澡的盈余管理行为噪音的影响,2002-2005年上市公司总体表现出的盈余稳健性特征并不是代表较高盈余质量的真正的盈余稳健性,而可能主要是“洗大澡”盈余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盈余稳健性的表象。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ST制度等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行为将影响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结果的测定,单纯以盈余稳健性的强弱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高低的标准未必可行。

  • 标签: 盈余稳健性 盈余管理 ST制度 “洗大澡”
  • 简介:研发投入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企业的研发行为会降低当期会计盈余。在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研发强度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作用于企业研发活动的两个路径——抑制管理机会主义风险和抑制研发项目运营风险,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研发投入强度正相关,内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管理机会主义风险和研发项目运营风险,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这不仅揭示了内部控制在研发投入方面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也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研发活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标签: 研发强度 内部控制质量 管理短视 机会主义风险 项目运营风险 股权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