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寻求共识的过程。基于国际关系共识,挖掘丝路历史记忆,在多元差异的价值体系中求同存异,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基础,也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依托"母题"和"原型"等世界性的话语形态、文化元素和叙事框架,搭建起价值传播的"共识"之基,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策略。有了这两个共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才能得到有机统一,才能伴随着"倡议"的落实实现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最大效果。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价值观 国际传播 共识
  • 简介: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电影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在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电影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 标签: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文化输出 文化冲突 文化安全
  • 简介: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路径的研究,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播基本内涵与必然性的基础上,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媒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 标签: 一带一路 当代中国价值观 现实挑战 传播路径
  • 简介:积极话语分析是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批评话分析的反拨与补充,是从解构向建构发展的话语分析。非政治性新闻为人民搭建话语平台,对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非政治性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分析来探讨非政治性新闻语篇中积极话语的现实意义以及实践途径,旨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创建和谐的环境。

  • 标签: 非政治性 新闻语篇 积极话语
  • 简介:《礼记·曲礼上》中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际问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国与国亦如是。前外交部礼宾司参赞吴德广认为“以国家元首和政府的首脑、或以国家和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国礼。”

  • 标签: 文化输出 政治传播 当代中国 国礼 礼尚往来 国家元首
  • 简介:2007年9月21日是美国著名记者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暨《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与陕西省翻译协会斯诺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车轮上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9月5日至8日在陕西西安、延安、志丹、宝鸡、凤县,即沿着当年海伦的采访路线,一路走来,追寻当年海伦陕北之行的遗迹,研讨会的发言全部安排在1500公里的旅途中。

  • 标签: 诞辰100周年 国际研讨会 斯诺 遗迹 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行漫记》
  • 简介:基于Alexa排名的网站评价为我国广电媒体网站影响力研究提供了一种量化视角及客观指标体系。本文通过选取英国BBC、美国CNN和央视国际网站为研究样本,展开对比分析和结论建构,并对我国广电媒体网站的网络推广提出对策和建议。

  • 标签: Alexa排名 广电媒体网站 启示
  • 简介:作为政治信息流通、政治主体交互的主渠道,政治传播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建构与政治实践,同样赋予了政治传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新定位、新角色。政治传播只有跳出单一、单向的国家逻辑,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深刻反思并系统优化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术的政治宣传,着力解决政治信息单向流通、回馈乏力、传受不均等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多元、系统、现代的政治传播体系,深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协商对话,积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效促进公共领域建设,才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最具优化效应的'中间点',在根本上推动以'平等对话、多元协商、社会共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

  • 标签: 协商民主 政治传播 政治宣传 公共领域 国家治理
  • 简介: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是我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次对话是《现代传播》第十次年度对话,对话人将就“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这一近年来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从政策与体制机制层面、内容层面、市场与产业层面、渠道层面、人才培养层面等方面予以解读,探析解决这一难题的理念与路径。

  • 标签: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 传播力 对话 国际 路径
  • 简介:本文以国际传播为切入点,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概念被引入之初,澳大利亚在公共外交方面的尝试和努力所呈现的特点。澳大利亚公共外交管理具有延续性、专业性、两级管理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等特点,而其实践则是多维度、与理论发展相辅相成。其管理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奠定了当今澳大利亚公共外交的重要基础。

  • 标签: 澳大利亚 公共外交 国际传播 公共外交管理 公共外交实践
  • 简介:2017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并得到多家科研机构、媒体与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近百位权威专家与学界新锐与会展开对话与争锋。论坛聚焦于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政治传播的管理规范与空间、公众舆论与政治认同建构、全球政治传播模式变革与中国实践,以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 标签: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综述 成果
  • 简介: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分析与反思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理论研究总体偏弱,能够在较长时间段内对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进行潜心开掘的研究成果更不多见。文章即是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体推进十周年的背景下讨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总的来看,中国的对外传播经历了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核心能力打造,再到护航'一带一路'的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追逐硬实力到重视软实力,由自说自话到寻求共同话语的一个转变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研究需要考虑将中国实践理论化的可能性,'新媒体跨文化传播'就是理论探索的方向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在国际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不再是媒体或媒体网站单方面的事情,而成为多元主体共同的事情;以媒体为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亦应上升为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

  • 标签: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 简介:20世纪初,'有闻必录'成为新闻从业者信奉不疑的报道原则,此后风行数十年。逻辑上讲,无论是晚清还是当下,新闻实践活动皆不可能做到'有闻'则'必录'。那么,这样一个字面上不合常理的言说,何以构成近代新闻业极具影响的职业理念?研究指出,'戊戌'之后,政权当局开始强势干预新闻界各项职业活动,从业者日益感受到政治势力的压迫。面对此景,'有闻必录'被新闻界极力呼喊,意在争取'有闻'就可以'必录'的自主性运作空间。加之彼时西方'言论自由'观的传布扩散,更使新闻界此番抗争增添了思想上的正当性基础。该时期,'有闻必录'实际上转变成了'言论自由'的操作性表达,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以'职权'对抗'政权'的行业诉求,并由此迫使清季民初的政界力量有所收敛。文章认为,'有闻必录'之奠定,彰显了近代新闻界在政治干预下展开弱势抗争的职业心态,且此种心态长期存在于民国中后期的新闻实践中。

  • 标签: 有闻必录 言论自由 弱势抗争 职业心态
  • 简介:新闻史是评述和研究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历史,其发展状况始终受到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具备史学研究的动态特征。由于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程度有限,且易受科技、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闻史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弱势地位。

  • 标签: 新闻传播 史学研究 文化史 社会历史环境 新闻史研究 政治
  • 简介: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目前学术研究热点。本文从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出发,选用电影产业价值链、技术链和文化链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三链融合视角的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为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电影产业 国际竞争力 三链融合 形成机理
  • 简介:传媒学术期刊是传媒教育发展的重要助力,是传媒学术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传媒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和扩大传媒学术影响力,进而促进人文研究的发展繁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国家学术期刊“走出去”号召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自身的发展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来提升中国传媒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国际化程度,紧跟新媒体时代传媒业界发展节拍,已成为新形势下传媒学术期刊面临的重要问题。

  • 标签: 传媒研究 学术期刊 国际化程度 期刊主编 交流平台 学术影响力
  • 简介:从2003年开始的15年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场域建构和调整的时期,到2017年,该学术研究场域基本成形。从学术场域内的惯习存在情况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场域对内存在着明显的对研究主题、研究视角等方面的路径依赖,而对场域内主要的资本权力掌握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跟随。场域构造过程中该核心学者圈的稳定性较好,但其内部的关联度却较低,对全场域的带动作用较差,该研究领域真正的学术共同体在当下还并未建成。

  • 标签: 政治传播 CSSCI 场域 理论 学术史
  • 简介: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充分发挥对外传播的优势,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条件。但是,面对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不平衡状态,从根本上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成了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推动力。为此,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就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策略。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贾涵副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17年出版。该书以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重点,从语言学、传播学等角度入手,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传播历史、传播价值等,并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主体、形式、模式、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 标签: 国际传播 汉语文化 对外传播 推进策略 传播价值 实践
  • 简介: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提高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弘扬中国精、减少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总体而言,由于在电影工业化生产能力、国际化经验、电影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文化折扣的影响,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依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以印度电影为参照系讨论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以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及国际化经验为借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后发现,发掘文化共通性,讲述直通人心好故事,提升本土化叙事能力,引发海外观众情感共鸣,以地缘文化为突破口,减少跨文化传播障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电影国际化 中国电影“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