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人之初,性本善。生命降临人世间,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十年寒窗千锤百炼,"人人皆可成圣贤"。人之初,本恶。与初始动机南辕北辙,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抵御不住人世间的种种诱惑,撒播"龙图腾",收获"遍地鸡毛""画虎不成反类犬"。心灵是生存时间中的钟摆,总在善恶两极间,摇荡徜徉徘徊瞻前顾后。中国的史学家,书写历史直如编写戏剧唱本:或圣贤化或妖魔化,两极化臧否人物,曹操阴白的脸上涂抹黑斑,关羽亮红的脸上点缀碎金,赞则捧为"十全完人",贬则予以"全盘否定"。我们重新解读历史人物,不仅要把云端上道貌岸然的圣贤回归凡人,也要把地狱里青面獠牙的奸侫还原凡人。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并发明了一个专用名词:"注错环境"。生存环境对人而言,"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我们听多了"降错门第""生不逢时"的感叹。墨子在看过染坊的变色后发出感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人的生存环境就是一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颜色会随着身处环境的熏陶及与周边各色人等的交往,成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西游记》中有一个颇具象征的情节:为鉴别真作假时假亦真的"真假美猴王",借助了阎王爷阴曹地府的"照妖镜"。它寓意着生命的躯壳无论怎样乔装打扮,都有"灵魂出窍"毫发毕现的一刻,都要面临上苍的"末日审判"。本系列选取被后世绑定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反面典型——李鸿章、和珅、严蒿、蔡京、秦桧、李林甫、桑弘羊、李斯等,还原他们设身处地的历史场景,解读他们成为各自面目的生存境遇……借你一面"照妖镜",从官场的众生相中,观照我们似曾相识而�

  • 标签: 真假美猴王 生存环境 朱者赤 反面典型 专用名词 生存境遇
  • 简介:2011年8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希利斯·米勒(HillisMiller,1928-)的新著《社区的解体: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TheConflagrationofCommunity:FictionBeforeandAfterAuschwitz)。

  • 标签: 奥斯维辛 小说 社区 大学出版社 历史 述评
  • 简介:黄仁宇,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50年退伍。其后,他赴美国留学,以57岁高龄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成为史学界少见的半路出家的史学家。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不但在学术领域内自成一体,更以深厚的历史功底、宏大的视野以及充满魅力的笔调,先后撰写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史学著作,

  • 标签: 大历史观 中国传统文化 黄仁宇 南开大学 博士学位 学术领域
  • 简介:内容提要:对德国历史罪责问题的反思不再是罪责追问问题,而是德国人在新历史语境下如何实现认同感的问题。施林克的作品融合历史书写与现实关怀,在小说中设计不同类型代际人物形象,借以阐述德国代际之间罪责感传承以及其中的衍变,从而在通俗小说中言说严肃的历史命题。本文以德国家庭/代际小说类型框架为基础,选取《朗读者》、《销声匿迹》和《回归》为分析对象,阐述施林克如何以文学的特有气质实现既克服历史包袱同时又保存历史记忆的双重效应。

  • 标签: 施林克 代际小说 德国新身份构建
  • 简介: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运用了弗莱等人的原型理论,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反映当代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使作品获得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原型作为历史在当下再现的一种有效方式,成为人们回归历史的一条通达途径。本文采用原型批评与叙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占有》一书的情节原型和结构原型进行分析和归纳,抽绎出《占有》与叙事文学的整体经验相吻合的诸多共性,求证《占有》与叙事传统的源流关系及其所体现的承继意识,揭示作品所表现的人类历史的循环和文学传统的延续,以期把握《占有》所承载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价值。

  • 标签: 拜厄特 《占有》 神话原型 历史循环 小说 文学评论
  • 简介:不得不说,20世纪的中国实在过于沉重,沉重得几乎令人心碎、窒息;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及作家的运命实在过于坎坷,坎坷得几乎令人眩晕、惊悚。回望和记录这一历程的跌宕起伏与蜿蜒曲折,不仅要借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的本真面目,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脉当下和预想未来。

  • 标签: 还原历史 中国知识分子 晚年 茅盾 反思 20世纪
  • 简介:土耳其裔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擅长以历史化的视角,分析当代后殖民理论中存在的非历史化倾向及其造成的混乱。据此,德里克指出,后殖民话语中的同一个概念背后往往含有批判意识和意识形态两种完全相反的内涵。早期后殖民话语和当代后殖民理论由于其内在的悖论,在“解殖”这一目标上,已经丧失有效

  • 标签: 阿里夫·德里克 历史化 后殖民理论 意识形态
  • 简介:上人外人内天,不定不乱,舍法而渊泊,无心而云动,色空无碍,不物物也。默语无际,不言言也。故吾徒得神交焉。玄关大启,德海群泳。时雨既降,春物具美。序于诗者,人百其言。

  • 标签: 王维 历史
  • 简介:"当代"常常与"现代"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或后代现,甚至形成了当代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概念,发现当代至少包含我们时代、当代共存、生命存在和超越现代等方面的涵义。

  • 标签: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 简介:君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以一定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反映现实主义主题,塑造了当代德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小侏儒形象,以其"底层视角"回顾和反思历史,观察和揭示当前问题.格拉斯在空虚庸常的小市民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中思索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问题,并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发展趋势表示了忧虑.

  • 标签: 君特·格拉斯 《铁皮鼓》 小说 当代 德国文学 空虚
  • 简介:2009年10月,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Mantel)凭借历史小说《狼厅》(WolfHall)荣获布克奖(ManBookerPrize),此后又接连收获四项文学大奖。时隔三年后的2012年10月,曼特尔携新作《提堂》(BringuptheBodies)再次摘得布克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奖的英国作家,而且再现夺奖狂潮:2012年英国国家图书奖之英国年度作家、2012年科斯塔长篇小说奖、2012年科斯塔年度图书奖和2013年大卫科恩奖。

  • 标签: 历史人物 希拉里 国家图书奖 英国作家 解读 篇章
  • 简介:曹禺秉持着"以剧写诗"的创作思想在《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四个作品里建构起"戏剧诗"本体世界。作品一方面试图揭示生存之谜,一方面指向对人生归宿的诗意探寻。"戏剧诗"本体在《蜕变》等作品中遭遇消解。《蜕变》和《明朗的天》继承但变形了四大剧的戏剧结构;而曹禺的诗才在《家》《胆剑篇》和《王昭君》中则衍化成为抒情性语言。"戏剧诗"本体的建构和消解造成曹禺建国前后创作成就的巨大落差。

  • 标签: 戏剧诗 建构 消解
  • 简介:格雷厄姆·斯维夫特是当代英国文坛上一位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感悟和见解的小说家。他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的考察,思考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方面的问题,并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代英国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其复杂的叙述方式涉及到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之间的种种关系,揭示了小说通过想象和虚构表现人类生活经验的本质。他的小说几乎都是英国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面貌的写照。这里文本与历史语境相互交织、密切结合共同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

  • 标签: 斯维夫特 编史元小说 文本 意识
  • 简介:托尼·莫里森2003年发表的作品《爱》,对于我们认识其创作的近期发展,思考其创作的走向,都非常重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述时间、故事时间,我们可以看出莫里森对历史的反思指向了黑人内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指出多种声音之间的互相弥补、对应关系,正是作家身份认同策略的体现。由此,积极的黑人女性形象才得以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才得以表达。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爱》 叙述声音 女性主体意识
  • 简介:象任何领域个别而又伟大的人物一样,普希金善于对历史、对古代文化进行饱含哲理的思考。他把握历史的立足点是现在,因此,他没有沉迷在史料的海洋中津津乐道于考证,而是总能跃出历史的事象,将过去贯通于现在,用历史解决当代的问题,进而找到对未来的决断,对未来的责...

  • 标签: 普希金 历史主义 俄国历史 俄国文化 达吉雅娜 《叶甫盖尼·奥涅金》
  • 简介:在西方白人中心权力话语下,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生存发展创业的历史是一部被压抑和隐没的历史.赵健秀在中,通过对早期华人参与建造横跨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隐性叙事"的重新书写,颠覆和消解了白人中心权力话语下生产出的所谓白人创造了铁路史上丰功伟绩的历史,彰显了被隐没的华人建设美国的光荣业绩,弘扬了华人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重建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

  • 标签: 赵健秀 | 权力话语 福柯 弗洛伊德
  • 简介: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文化中尤其在德国文化中就充斥着反犹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和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构成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因此,它成为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经典之作。

  • 标签: 强迫症 大屠杀 生物人 德国人 历史叙事 德国文化
  • 简介:<正>一、题旨要求重新改写苏联文学史的呼声,在苏联评论界越来越高。然而我认为,苏联文学历史发展的事实依旧证实着西蒙诺夫在廿几年前针对当时情况所提出的下述见解的真理性。他说:“有这样一些作家,如果不读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某些国家的当代文学得出明确的概念。我们就有几位这样的作家。肖洛霍夫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有人问我:在这些作家当中你认为谁名列第一?我个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散文界中是肖洛霍夫。”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存在于矛盾之中。我想,同样可以对西蒙诺夫的话作出这样的补充:如果有人问:是哪一位作家在苏联文学中争议最多、最热烈、最持久?我想也应该毫不迟疑

  • 标签: 肖洛霍夫 苏联文学史 葛利高里 作家 当代文学 高尔基
  • 简介:《朗读者》叙说了十五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成长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 标签: 《朗读者》 成长小说 历史寓言 宏大叙事 米夏 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