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中国电影演员的来源有文明戏演员、戏剧演员、培训机构学员、影片公司创办者或创办者的亲友、舞蹈演员等。演员和电影制片企业之间是直接雇佣关系,一般按月计酬,待遇在50元左右至500-400元之间。实施中会有赏罚或拖欠、甚至无法兑现。演员来源多样和薪酬在制片成本中占比较低,对当前电影制片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近代中国 电影演员 来源 薪酬 成本
  • 简介:在媒介深度融合中,电视网络视频因为传播平台和接收终端不同,应相互取长补短,既竞争又合作;融合是双向的、多维度的,不是将一方的特征放弃;电视传播应理念创新,在跨屏传播、多屏收视的新常态下有更大的作为。

  • 标签: 影视传播 网络视频 跨屏传播 多屏收视 差异化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产推理片推理小说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影视创作思路。推理小说范畴很广,不仅有注重解谜的本格推理小说,还有包含解谜、悬疑、惊悚、犯罪元素的泛推理小说。在推理片中,推理更像一种万能的可添加“元素”。国产推理片中除了小部分本格推理片外,以多样化题材的泛推理片为主。国产推理片中“侦探”的形象较少,警察形象居多,且注重塑造人物。国产推理片包含多种叙事手法,其中不少高质量影片采用了“POV叙事”。不同类型片推理片之间有着良好的相性,不同类型的叠加会产生无限可能。

  • 标签: 推理片 本格推理 泛推理 侦探 POV叙事 推理加
  • 简介:北京电影学院2017届毕业联合动画短片《N先生S小姐》在极短的时长内,塑造了N先生和S小姐两位高度概念化的人物角色。短片通过性别的可视化表达和漫画式的画幅应用。表现了男女思维的差异,实现了视觉上的创新。本片着重分析动画本体的创新,这一做法体现了作者对于当下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思考,切合当下国产动画电影革新的趋势。

  • 标签: 视觉 性别差异 动画
  • 简介:“华语电影”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及理论探讨中的一个常见的概念。该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被业界、学界、媒体和官方广泛言说和探讨,显现出一定的“共识性”。“华语电影”的概念在促进产业协作、文化包容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具备了“生产性”“物质性”的意义。但该概念自从诞生以来也面临着一些学术争议。“华语电影”的概念事关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构想以及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建构问题。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环境下中国电影主体的“言说”和“想象”的产物。作为一个历史“偶发性范畴”,它体现了一种语言建构主体想象的“非物质性”和“非稳定性”特征。本文运用了雅克·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分析了该概念的“建构性”“想象性”的特质。

  • 标签: 华语电影 主体性 文化认同 语言建构
  • 简介: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市场运作,受到了彼时国民政府各种行政命令的干预。1947年上海举行的冬赈“义映”,就明显体现了这种干预对好莱坞“在地策略”的影响。在官方话语的介入下,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一起,以“义映”的名义,被迫参与了当时上海市举行的冬令救济活动。这次冬赈“义映”,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质,同时也暴露了中美电影在上海市场中的实力悬殊,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电影在市场竞争中的自我反思。

  • 标签: 好莱坞电影 冬赈“义映”官方话语 意义与影响
  • 简介:2016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供需结构深度调整期。票房增速虽大幅下降,影院和银幕数量却发展至历史最高点,并仍持续增长。影院建设虽下沉至地级市、县级市,单体影院盈利水平低、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却更加凸显,影院供需矛盾明显。影院开发趋向保守,同时影院发展迎来资本驱动下的整合期,并购渐成趋势。此外,在线付费视频发行放映窗口以及点播影院等新型影院的建设和发展在丰富后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将倒逼传统影院向差异化经营方向发展。

  • 标签: 影院 并购 在线付费视频 新型影院
  • 简介:马志丹工作室以纪录片生产为特色,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推进工作室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目前,该工作室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业务量和经济创收持续增长,作品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媒体融合对外传播也有所突破.纪录片的市场化运作空间巨大.

  • 标签: 马志丹工作室 机制革新 纪录片 创业
  •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罗马尼亚政治片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政治片是“新浪潮”创作最主要的倾向;另一方面,政治片作为罗马尼亚乃至东欧的电影传统也在该浪潮中得到了传承发展。本文在梳理新世纪之后罗马尼亚政治片叙事策略的基础上,阐述近年来产生的全新母题,并从修辞角度出发,通过国家机器和“不存在的人”等方面反思其历史伤痛及身份构架问题,以解读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片。

  • 标签: 罗马尼亚“新浪潮” 政治片 历史创伤 身份构架
  • 简介:2017年3月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登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该剧以小人物陈江河的创业故事为起点,讲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一代义乌人的艰辛奋斗史。导演秉承“去浮躁,去虚火,去泡沫”的理念,用最原始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轨迹、用最生动的手法塑造出了鲜活的平民企业家形象、用最经典的情节唤醒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 标签: 电视剧 艺术创造 企业家形象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 简介:《闪光少女》题材新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产电影在"二次元"青春少女音乐喜剧这种复合类型上的空白。电影的剧作扎实而且均衡,导演和表演呈现也让人耳目一新,其不仅开拓出类型范式"复合跃进"的态势,把青春喜剧,青春音乐,音乐喜剧有机地综合为了一个整体,而且自觉地采取了在代际冲突中保持价值平衡的策略,将年轻人前沿的价值观理解为一种有价值的理想。在全球化时代彰显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电影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了传统文化当代化、年轻化的可能性,也把主流价值观对青年成长的规训更多地以相互理解的方式"愉快地"表达了出来。

  • 标签: 类型范式 二次元 青春片 代际冲突 价值平衡 传统文化
  • 简介:2006年,影坛的沉寂被一部堪称神来之笔的影片打破,这部影片便是张之亮导演的《墨攻》。中国自古便有成语日“墨守成规”,可见在先秦两汉的学术谱系中,墨家素来是以擅长防守而著称的。影片却别出心裁,将片名定为“墨攻”,这足以说明导演和编剧的选材眼光魄力。根据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阿杰尔《电影美学呈现的艺术》的观点,一部影片美学价值的实现,往往依托在对历史事实的创造性改写之上。

  • 标签: 《墨攻》 墨家 阐释 精神 电影评论家 先秦两汉
  • 简介:2017年是华语武侠片导演胡金铨(1932-1997)逝世20周年纪念。胡金铨凭借《大醉侠》(1966)、《龙门客栈》(1967)、《侠女》(1971)等影片将中国武侠电影带入国际影坛,并使之成为受人瞩目的全球类型。为纪念胡金铨电影文化遗产,上海戏剧学院特别邀请张错教授、郑佩佩女士、石隽先生、许鞍华导演等胡金铨导演的生前友好创作伙伴,就他的生平事迹创作成就展开对话。

  • 标签: 胡金铨 逝世20周年 武侠片
  • 简介:社会、政治环境电影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本文试图探讨“9·11”后美国犯罪片中出现的各种新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和社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9·11”以后,美国社会经历了伤痛、反思以及后金融危机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交替盛行,这些因素对犯罪片的题材、形式、类型融合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后“9·11”犯罪片 类型电影 意识形态
  • 简介:中国武侠片的发展史中国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史密不可分,“内力”“轻功”“意境”作为中国武侠片视觉表现的核心内容,一直都是技术部门攻坚和创新的重点。本文第一次梳理了中国武侠片中制作技术的发展简史,并着重讨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特效在中国武侠片中的应用原理和美学价值。

  • 标签: 武侠片 数字特效 美学意境
  • 简介: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大分支异军突起,并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而其中对电视剧行业的影响亦为强烈。《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醉玲珑》等电视剧的热播,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电视剧 艺术创作 网络技术
  • 简介:2016年的电影市场在创作上既延续了以往类型题材多样、注重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亦呈现出大制作中小成本作品、商业片艺术片多元共生的样貌。IP电影相较上一年的井喷式爆发在数量和影响力上皆有减弱,如何做好从IP品牌到优质故事的转换仍是核心要务。中国电影导演新力量的成长壮大已成为业内颇为重要的创作现象,2016年又有一批年轻崭新的身影跻身导演的行列,带来了极具关注度和话题性的作品。自媒体时代创作评论的关系愈发凸显,“什么才是影评该有的模样和姿态”成为岁末电影领域的焦点话题。

  • 标签: 类型创作 艺术电影 IP电影 导演新力量 影评公信力
  • 简介:传记电影《天才捕手》对《天才的编辑》进行了改编。通过考察影片原著及托马斯·沃尔夫传记、书信、小说、评论等原始资料所交织的虚构真实的网络,回到文学现场,可以经由影片的主要叙事线索之一——托马斯·沃尔夫麦克斯·珀金斯的合作改稿,审视现代主义语境中作者编辑的界限及文学标准的裁定问题。

  • 标签: 《天才捕手》《天才的编辑》托马斯·沃尔夫麦克斯·珀金斯 编辑出版 文学改编
  • 简介:电影《湄公河行动》自放映以来,好评如潮,突破10多亿元的市场票房,出乎意料,但成功背后的多重因素值得探究传播。电影好题材好理念并不意味着有好作品好市场,既要传播主旋律,又要得到观众好评,这对导演、编剧、演员投资商都是极大考验。

  • 标签: 湄公河 传播 文化融合 电影 主旋律 市场
  • 简介:大型原创现代赣剧《青山作证》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故事,传达的是一种昂扬奋进的中国精神,释放出的是强大的正能量。在服装设计制作过程中,我们服装设计制作团队始终考虑并牢牢把握了以下五个重要因素。一、作品精神和戏剧情境是首要设计因素该剧导演在阐述中指出:全剧'直面生活,直面残酷,直面死亡;没有矫饰,没有回避,没有编织;通篇充满生活的质感,

  • 标签: 作证服装设计 制作思考 服装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