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对经济地域(区域)及其类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对经济地域的概念、类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试图为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参与区域经济实践作出一点努力与尝试

  • 标签: 经济地域类型 区域经济学 区域政策
  • 简介:区域经济合作以其非凡的绩效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往往成为旅游产业的密集地带.文章在分析我国省际毗邻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空间矛盾的现实特征以及对区域空间矛盾进行调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了旅游经济空间矛盾调控的相应切入点,其中主要包括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产品,共铸品牌形象、联手开拓市场,协调旅游规划、优化空间结构以及健全协调机制、调节利益冲突等.

  • 标签: 省际毗邻地区 旅游产业 空间矛盾 调控机制
  • 简介: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组合)是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但能得到高回报的经济领域.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仅为30%,与先进海洋国家70-80%的贡献率尚有巨大的差距,显然不能适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经济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有关问题,提出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调整我国现有的海洋产业结构,大力研究解决新兴和未来海洋产业中高新技术的'瓶颈'制约问题,发展海洋高新技术需要建立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加速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并制定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对策等.

  • 标签: 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 高新技术 对策
  • 简介:循环经济思想与饭店的能耗管理具有战略相融性.文章探讨了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饭店能耗管理的战略指导价值,分析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饭店能耗管理范式以及运作原则.文章认为,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的饭店能耗管理范式将在成长动力、竞争方式、污染治理方式和经营形态等四个方面发生改变.文章在指出传统饭店能耗管理方式的种种与循环经济思想背离的现象之后提出,饭店在能耗管理中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应该注重从技术、管理和二者综合的方向上进行.

  • 标签: 饭店管理 能耗管理 循环经济
  • 简介: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又是我国环境脆弱贫困地带之一。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库区移民的过程,移民对经济开发的贡献,库区经济开发的层次和经济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指出移民的经济开发既有导致环境恶化的一面,又可优化环境。从而为库区移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历史背景

  • 标签: 明清 丹江口库区 移民 经济开发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旅游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这一局势,迅速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以适应变化的趋势。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知识经济引发的旅游企业的变化趋势和相应对策。

  • 标签: 知识经济 旅游企业 新趋势
  • 简介: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全省各级旅游和相关部门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的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的工作方针,密切协作,狠抓落实,着力加强安全管理和市场秩序整顿,突出打造我省文明、秩序的旅游形象。使“十一”黄金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新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七天时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4.2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40%;旅游收入达28.2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93%。旅游收入排名前五位的是:太原市9.01亿元、晋中市4.14亿元、长治市266亿元、晋城市2.63亿元、临汾市2.609亿元。旅游接待人数排名前五位的是:晋中市154.30万人次、太原市138.50万人次、运城市76.83万人次、忻州市59.48万人次、晋城市58.00万人次。

  • 标签: “十一”黄金周 旅游经济 市场秩序整顿 旅游接待人数 同期增长 旅游收入
  • 简介:本文分析了梧州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阐述了梧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及空间战略;提出了梧州市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注意的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外向型经济 发展战略 空间战略 梯度转换
  • 简介:<正>我国旅游饭店是指能够接待境外宾客,为他们的旅行提供住宿、饮食、购物、娱乐和其他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性的社会主义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际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全面的发展。回顾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1年,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初创阶段。我国的旅游饭店起初几乎都是以以前的政府高级招待所转变而来的。招待所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招待为主,以完成接待任务为目的的经验管理。1978年以后,闭关自守的大门开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逐渐起步。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改革,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外国旅游者及华侨进入我

  • 标签: 旅游饭店 经济转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主制度 旅游饭店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简介: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出现和社会技术系统与电信的联系,传统的生产布局的“接近市场”将越来越会被“联系市场”所代替。本文从分析东北亚经济圈各国经济合作特征和前景所导致的对电信网络的需求出发,探讨区内诸国类型不一的通信障碍和通信网络构建的地区间的等级体系。研究中特意关注了大的信息设备制造跨国公司(INCs)的全球战略对ICTs采用的影响,最后就东北亚各国积极发展ICTs和通信网络的过程中我国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电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作以论证

  • 标签: ICTS 通信网络 东北亚经济圈
  • 简介: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将使旅游资源处于低效率或过度利用状态,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旅游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具体表现为旅游开发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和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其根源主要是旅游资源产权模糊和虚置、旅游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及经营者对资源成本与损耗的忽略。弱化或内化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可尝试在国家干预、制度创新、产权改革、资源核算和价值评估等方面采取措施。

  • 标签: 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 旅游资源成本 旅游资源开发
  • 简介:文章通过对经济带概念的分析,构建经济带的形成和演进理论,认为经济带有等级、层次之分,其时空演进的理论为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证长春-吉林经济带的存在性,分析其结构、功能及空间联系形式.作者认为,长春-吉林经济带目前是一个弱经济带,其扩散效应较弱,随着其扩散效应的增强,长春-吉林经济带将能够从整体上带动和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 标签: 长春—吉林经济带 空间结构 集聚和扩散 吉林省
  • 简介: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包括55项基本指标,并提出了改进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 标签: 知识经济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 简介: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广东东江流域地域文化类型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文化地理特点。指出流域内发育着个性鲜明的三大文化景观,同时,这三大地域文化类型加上与之相邻的潮汕平原文化又聚合且集中体现在中游文化区——惠府文化之中,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共生现象;最后进一步就文化共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 标签: 文化区 文化共生 东江流域 区域经济
  • 简介:本文以地域文化观点,历史地论证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若干相近之点;根据东北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论述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与可能;随着地区经济的大规模合作,必然加强其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从而将产生巨大的文化地理效应,并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更具地域性的文化圈。

  • 标签: 东北亚地区 文化地理效应 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