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非生物有机合成场所和最早微生物群落栖息地,以蛇纹岩为母岩热液系统(简称蛇纹岩热液系统)获得了相当大关注。本文要报道对一个斯蛇纹岩热液系统一系列同位素研究,它就是位于日本白马岳地区白马八方温采(北纬36°42′,东经137°48′)。我们从该温泉两口井中采集了水样,所有水样呈强碱性而且都富含H2(201-664μmol/L)和CH4(124-201μmol/L)。虽然温度较低(50-60℃),但热力学计算表明H2有可能通过蛇纹石化反应产生。已发现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具有以下氢同位素成分:δD-H2=-700‰和-710‰,δD-CH4=-210‰和-300‰,δD-H2O=-85‰和-84‰。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甲烷碳同位素成分分别是δ13C=-34.5‰和-33.9‰。这-CH2-H2-H2O氢同位素系列表明至少有两种不同机理与甲烷生成有关。八方1号井氢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相似。重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说明八方1号井甲烷中氢不是来自分子态氢,而是直接来自水。这意味着这些甲烷不可能通过费-托式(FTT)合成而产生,而可能通过橄榄石水合反应生成。相反,八方3号井很轻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表明有生物甲烷混入。根据氢同位素系列与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对比,直接由水生成无机CH4(不存在中间产物H2)可能在蛇纹岩热液系统更为常见。橄榄石水合反应对于无机甲烷产生可能有比以前想象更重要作用。

  • 标签: 同位素分馏 热液系统 甲烷生成 氢同位素 蛇纹岩 温泉
  • 简介:通过叙述不确定度理论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中具体应用,运用不确定度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精确度各个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不确定度理论不仅适用于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优化选择,还能广泛地适用于诸如储量计算、产能评价等油气田勘探开发各个领域,不确定度理论不仅对于实验室资质认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深入研究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油气 勘探 开发 实验 不确定度
  • 简介:成熟勘探工区工业化程度高,高压线密集,地震记录中常常存在较强50Hz工业干扰,其能量极强,频带范围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范围重叠,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50Hz工业干扰压制方法基于正余弦加权逼近法,实现工业干扰自动识别与压制,即仅对存在工业干扰数据进行噪音压制,这样既能有效压制噪音,又不损伤有效信号,50Hz工业干扰得到较好压制,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工业干扰压制 地震资料 自动识别 正余弦加权逼近法
  • 简介: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储集存在岩类多、物性差异大,敏感性强,地层压力系数分布范围广、变化大等问题。为降低修井作业中压井液对储集伤害,提高修后复产效果,根据凝析气藏特征和不同开发阶段修井作业储集保护需要,相继研制了无固相有机盐、防水锁树脂、暂堵型凝胶三种压井液体系。通过实验评价,性能均满足并优于《SY/T5834-2007低固相压井液性能评价指标及测量方法》要求。累积应用62井次,气井修后总体复产率高于85%。结合压井液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确定了三种压井液体系适应范围。以地层压力系数及孔渗大小为横、纵坐标轴,建立了压井液技术界限模版,实现了压井液体系集成。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凝析气藏 压井液体系 研制应用 集成
  • 简介: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山前堆积巨厚戈壁砾石区表层调查及建模困难。通过设计浅层层析表层调查方法、层析反演解释、深井微测井标定方式,准确剖析了巨厚戈壁砾石区表层结构,提高了剖面的成像效果,为类似区域表层调查及建模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巨厚戈壁砾石 表层调查 浅层层析 静校正 微测井
  • 简介:烧油层(火驱)是燃烧地层一部分原油以提高稠油采收率最具潜力一项热采技术,但因一直缺乏对驱油机理准确描述,该技术至今仍未形成相当工业规模.通过电位法对工区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反演处理,通过温度和电阻率差异识别燃烧驱油中各区带及油气运移方向,对油田石油开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火烧驱油 电阻率模型 电位法
  • 简介:常规针对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监控及评价工作大部分由人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低、评价不全面、不能快速发现问题等不足。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人机互动实时野外地震采集质量监控技术以及使用方法,对野外地震原始资料监控评价由主观判断到客观定量评价、由不全面到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实时快速监控目的。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多块复杂山地应用实施证明,采用该技术得到分析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原始地震资料品质。

  • 标签: 地震采集 实时质量监控 复杂山地三维 资料评价
  • 简介:注低矿化度盐水(LSWI)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优点已有文献述及,但其背后机理仍不清楚。文中基于最新公开相关试验结果,从地球化学/热力学角度解释注低矿化度盐水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机理。采用两个地球化学模拟器(UTCHEM和PHREEQC)开展了模拟。对于本文所讲碳酸盐岩案例而言,促使润湿转换主要因素是岩石表面电荷变化而非溶解作用。从这些发现中并不能得出一般结论,其原因是LSWI技术在不同案例中表现各不相同。

  • 标签: 碳酸盐岩油藏 地球化学 低矿化度 机理 盐水 油藏采收率
  • 简介:2008年以来,石油工业界在致密/页岩气藏生产井产量预测研究中引入了多种新经验计算方法,其中业界专家最常提及方法包括Valko提出“产量扩展指数递减法”(SEPD法)和Duong提出“裂缝性气藏产量递减法”。据称,这两种方法都可准确计算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产量与最终可采量(EUR)。然而,这两类储岩石渗透率变化都很大,致密气储岩石渗透率介于0.1—0.0001mD之间,而页岩气储岩石渗透率范围从0.1mD到0.0001mD以下。这样大渗透率范围,上述两种经验方法都能适用吗?利用上述经验方法对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致密气藏与页岩气藏生产井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中采用渗透率数据源于生产井实际生产数据和开采模拟合成数据。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研究结果、获得主要发现与方法完善建议,包括:(1)SEPD法和Duong“产量递减法”都不适用于渗透率介于0.1~0.001mD致密气藏。Duong“产量递减法”会明显高估最终可采量,而SEPD法使用开采潜力曲线确定递减参数,估算结果很可能与开采历史不相符,预测最终可采量数值偏低。(2)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SEPD算法(YM—SEPD法),改进后YM—SEPD法更易于使用而且更具通用,最重要是,它能更加可靠地进行产量预测与最终可采量估算。(3)针对岩石渗透率低于0.001mD(原文中为0.01,可能是印刷错误,译者注),提出了一种更严格、循序渐进Doung“产量递减法”工作流程。此外,对于致密气藏而言,Doung“产量递减法”只可用于开发早期、进入拟稳态(PSS)流动状态之前产量预测。(4)使用上述3种不同方法分析了西加拿大盆地不同储(Cadomin,Montnev,Notikewin,Cardium等)、不同水力压裂条件下数百口水平井,包括油井与气

  • 标签: 裂缝性气藏 产量预测 可采量 页岩气 估算 经验法
  • 简介:在对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油气资源条件研究、资源评价方法对比基础上,选用了成因法(盆地模拟法)和统计法中油气藏规模序列法、油气藏发现过程法、广义帕莱托法、年发现率法、饱和钻探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除盆地模拟法资源量相对较大以外,其它各方法计算资源量都较接近,基本上与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勘探实际吻合,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勘探程度虽高,但仍具有很好勘探潜力。研究区石炭系存在3大有利勘探方向,即低勘探程度构造圈闭、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与岩圈闭。

  • 标签: 多种方法 川东地区 石炭系 黄龙组 资源评价
  • 简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依赖地球深处和深海火山口水-岩相互作用产生氢气(H2)而得以生存。根据目前估算,全球海洋岩石圈通过水-岩反应(水合作用)所产生氢气量在1011mol/yr量级。最近在对陆上地下前寒武纪岩石裂缝咸水勘探中,人们发现了氢气富集程度类似于热液喷口和海底扩张中心环境,并提出了在溶解氢气量和水辐射离解作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然而,在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盆地一个深金矿中开展区域氢气流量外推结果显示”,前寒武纪岩石因对全强氢气生产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每年0.009×1011摩尔)。本文中我们对以往公开和新近获得前寒武纪岩石中氢气浓度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人们以往低估了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生成氢气潜力。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其他生氢反应(例如蛇纹岩化),而且缺乏有效手段对在这些环境中测量氢气生成速率进行换算,以便把前寒武纪地壳在全球大陆地壳表面积中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如果把通过辐射分解和水合反应生成氢气考虑在内,我们估计,来自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氢气生成速率可以达到(0.36~2.27)×1011mol/yr,这个数值和海洋系统氢气生成速率相当。

  • 标签: 大陆岩石圈 前寒武纪 水-岩相互作用 生物生态系统 氢气流量 水-岩反应
  • 简介:针对常规方法较难实现保边缘随机噪声压制问题,引入了一种各向异性PM方程扩散滤波算法,构建了3D形式数学离散计算公式,详细分析了扩散函数曲线与梯度门槛值之间关系.以实际地震剖面为例,并与各向同性扩散滤波方法处理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合理选择梯度门槛值和迭代次数大小,所提算法有效压制了地震噪声,保持了同相轴连续和能量变化特征以及小断层边缘特征,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的信噪比,有助于提高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质量.

  • 标签: 3D各向异性PM方程 边缘保持 地震噪声压制 梯度门槛
  • 简介:以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方法为基础,结合Aspenplus对考虑积碳情形下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对CO2/CH4比(0.5~3)、反应温度(573~1473K)和压力(1~25个大气压)对平衡转化率、产物组分和积碳影响进行了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费托合成中生产合成气最适宜操作条件为温度高于1173K、CO2/CH4比为1,此时2摩尔反应物可以生成约4摩尔合成气(H2/CO=1),且仅生成极少量碳,可以忽略不计。尽管高于973K温度可以抑制积碳形成,但此时生成水量也增加了,当CO2/CH4比较高(2或3)时更是如此。生成水量增多可能是由RWGS反应引起,CO摩尔数增加、H2摩尔数减少以及CO2转化率逐渐增大就是最好证据。为了找到甲烷CO2重整真实情况与热力学平衡状态间区别,本文将模拟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分布与文献中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要使乙烯、乙烷、甲醇和二甲醚产率达到较高水平,就必须向反应系统中加入有活性和选择催化刑。受甲烷分解和CO歧化反应影响,较高压力减轻了温度对反应物转化率影响、增加了积碳量,并减少了CO和H2产率。对利用等量CH4和CO2进行甲烷加氧二氧化碳重整分析结果表明,要想使反应物转化率和合成气产率都在90%以上,需要操作温度和进料比分别为1073K和CO2:CH4:O2=1:1:0.1。H2/CO比值始终保持为1,同时产水产率最大限低地减少且不会形成积碳。

  • 标签: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热力学分析 积碳 CO2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 H2/CO
  • 简介:为了比较广域电磁法(WFEM)和大地电磁法(MT)勘探效果,在中国南方某页岩气区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WFEM相对MT具有工作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以及地形适应好等优点,但MT相对WFEM具有探测深度大这一不可比拟优势.

  • 标签: 广域电磁法 大地电磁法 页岩气勘探 对比试验
  • 简介:1、引言单一化合物驱、碱水驱、表面活性剂驱以及聚合物驱可以组合使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介绍了双组分结合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碱性聚合物(AP)和碱性表面活性剂(AS)。本章我们将介绍三组分结合碱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AP)。我们将重点关注ASP使用中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采出乳状液、结垢和层析分离。

  • 标签: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碱性 现场应用 实例 中国 表面活性剂驱
  • 简介:与油混相是三次采油过程中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扫孔隙内石油主要优点之一。在储规模上,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还可提高波及效率。但是,尽管在自1980年代以来二十多个先导试验项目中都曾考虑采用混相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但只有很少几个实验室研究项目真正以热力学状态下二氧化碳形成泡沫为研究对象。确实,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性质和粘度高于普通气体,这对多孔介质中其泡沫品质有影响,如流度降低因子(MRF)和有油存在时特性。我们提供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发泡剂不能有效提高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度控制能力,但配置得当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实现相对较高MRF。基于这些发现,我们研究了泡沫对岩心驱替试验中混相驱效率影响。反过来,我们也评估了二氧化碳与油混相对泡沫MRF影响。我们方法基于不同配方不同含油饱和度多岩心驱替试验。另外,我们还在油藏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进行了物理一化学测量,如表面张力测算和泡沫稳定性监测。这一组试验表明,多孔介质成功驱扫需在MRF最大化和乳化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找平衡。本文基于二氧化碳相热力学性质,为二氧化碳泡沫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解释提供了新思路,为读者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岩心驱替结果时必须考虑气体性质提供了依据。这有助于理解各种文献中看上去互相矛盾结果,特别是MRF值随压力变化和油存在时变化。

  • 标签: 超临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泡沫 表面活性剂溶液 含油饱和度 多孔介质 岩心驱替试验
  • 简介: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分析凝缩段识别及如何指导致密砂岩气勘探。分析认为:1凝缩段是最大湖泛面时沉积产物,岩主要为质纯暗色泥岩或黑色页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对应于△logR高值段,地震上为强连续反射,为高位体系域下超面;2须三与须五段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特点,而非源内成藏,可形成经济型致密气资源,而凝缩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能力强,与之紧密接触规模储集砂体最具勘探潜力。综合研究指出,寻找致密砂岩气勘探"甜点区"首先寻找凝缩段,其上直接接触规模储集砂体就是最有利勘探区。

  • 标签: 四川盆地 须三段和须五段 凝缩段 致密砂岩气 △logR 近源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