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伊通堑位于吉林省中部,属佳-伊堑的南段,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其西北缘为主控断裂,而东南缘为补偿极性断层.主控深大断裂和狭长的盆地分布使得该地堑的构造和沉积比较复杂,发育有多个小的断陷盆地.莫里青断陷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含油气二级断陷盆地,其沉积盖层主要为古近系,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水下扇沉积体系.油气主要分布双阳组不同的沉积体系中.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岩相组合、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结构上均有较大的区别.水下扇的内扇、中扇和外扇随着时间的变化平面上的分布有很大变化,而西北边缘的扇三角洲一直保持不变.本区水下扇的形成与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控盆断裂的长期活动使得双阳组二段沉积时期发育大量的水下扇,而物源供给规模决定着水下扇的时空分布形态,直接物源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间接物源形成的扇体较小.

  • 标签: 吉林 伊通地堑 莫里青断陷 郯庐断裂 湖泊水下扇 沉积特征
  • 简介:通过对扬子台北缘寒武系剖面实测以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斜坡沉积特征。斜坡区岩石类型丰富,包括砾屑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硅岩和页岩等,沉积构造丰富,沉积厚度远大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断裂带在宏观上控制了扬子台北缘寒武纪古地理分区,台地区、斜坡-深海盆地区的古地理位置寒武纪的不同地质时期基本保持不变。寒武纪持续拉伸的构造环境造成斜坡区持续下降拗陷,从而为沉积物的堆积提供了足够大的可容空间,同时来自台地区的沉积物补给充足,导致了斜坡区相对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而言具有巨厚的沉积层。

  • 标签: 寒武纪 扬子地台北缘 斜坡 同沉积断裂 沉积特征
  • 简介:西藏荣玛地区尼俄玛山下二叠统曲组发育一套重力流沉积组合,根据其岩性、沉积构造和含化石特征等,该套沉积体系识别出了9种岩石类型、5种岩石组合类型,并分别将其划归内扇主水道—水道间、中扇分支水道—天然堤—水道间、外扇朵叶体—末端水道及深水玄武岩和泥岩4种微相组合类型,以及海底扇和深海盆地2种沉积相类型,证明研究区曲组属于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这一结论与前人认为曲组属于滨浅海相的认识完全不同,说明南羌塘盆地下二叠统曲区域上存在明显的相变,即西部日土一带的滨浅海沉积向东到改则—尼玛一带逐渐变为半深海—深海沉积;证明南羌塘盆地早二叠世古特提斯洋进入演化成熟期,但羌塘地块从冈瓦纳北缘的裂解、脱离时间东西向并不一致,东部早于西部;曲组大套深水黑色泥页岩及砂岩为代表的重力流沉积的广泛发育,说明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 标签: 岩石类型 岩石组合 曲地组 下二叠统 西藏荣玛地区
  • 简介:下切谷是陆上一种常见的侵蚀地貌,古今均十分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发育的下切谷,无论是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堑发育的典型下切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的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下切谷所侵蚀地层的岩性是影响下切谷发育模式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了:(1)下切谷的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下切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下切谷伴生的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中下切谷的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的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 标签: 北海盆地 维京地堑 下切谷 主控因素 陆棚坡度 基准面变化
  • 简介:磁性矿物及其转化现象碳酸盐岩中十分常见。在其沉积演化各个阶段形成的磁性矿物,分别携带了它们形成时的古环境信息,是沉积古地理学和环境磁学的直接研究对象。磁性矿物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受到地磁场的磁化作用,致使其获得了原生剩磁。鉴于对这类磁性矿物的准确鉴定及其所携带的原生剩磁成分的准确辨识,是获得可靠古地磁资料和建立地块极移曲线、编制非当今界限的古地理图与进行古地理重建的前提,从而成为古地磁学和大地构造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后生阶段形成的磁性矿物,通常由原有的磁性矿物转化而成,这种转化作用常起因于构造运动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和流体活动。由于在其转化过程中,地磁场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所以新生磁性矿物就携带上新的剩磁(重磁化剩磁),因而它们也应该是古地磁学和大地构造古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如果在进行古地磁研究时,增加与构造事件和热事件相关样品的采集,加强磁性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那么就可以为进行古地理重建,提供更加可靠和更加丰富的古地磁资料。由此表明,古地理学这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球科学,发展到巳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的今天,有必要关注磁性矿物与古地理研究之间的密切联系。

  • 标签: 碳酸盐岩 磁性矿物 古地理 构造古地理学 沉积古地理学 古地磁学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年10月出版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年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类、地质学类和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和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地质学类期刊排名中,《古地理学报》排到了第18化,特向各位作者、评审专家、读者通报,并对大家多年来的支持表示感谢!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业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利用物理测井曲线分析古气候变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取心井涩中6井多种气候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涩中6井GR曲线古气候反演模式,将该模式引进到盆地东部唯一贯穿第四系的钻孔——达参1井,利用该井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曲线,建立了盆地东部地区2.85MaBP以来的时间标尺,据此讨论了盆地东部地区2.85M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此外还与盆地西部大浪滩ZK336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盆地气候变化大阶段上明显受到天文轨道周期的控制,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柴达木盆地同时包含了高原隆升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信息,是古环境变迁的良好的信息载体;自然伽马曲线是反映内陆干旱盆地气候与环境变化良好的代用指标。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古气候变化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7年10月出版的(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1.311,全国1723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53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500名中的地学和石油类部分期刊的序次和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排序表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2010年11月出版的《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9年的影响因子为1.508,全国194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居第35位。兹将总排序表中影响因子前500名中的地学和石油类部分期刊的序次和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排序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石油类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2004年10月出版的《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古地理学报》2003年的影响因子为0.978,全国1576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72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400名中的地学和石油类部分期刊的序次与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全国科技期刊 古地理 因子全国
  • 简介: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的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本文介绍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及旋回频率曲线的方法原理基础上,利用旋回频率曲线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的幕式聚煤作用,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聚煤作用幕。识别出了不同时期聚煤作用幕的聚煤范围。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期次的聚煤作用幕,得出了不同期聚煤作用幕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6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的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的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的变化。

  • 标签: 旋回频率曲线 幕式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二叠世 贵州 西南地区
  • 简介: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成都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 简介:文中描述了产自广西桂林地区下石炭统黄金组下部的颅形贝属一新种,桂林颅形贝(Cranaenagui—linensis)。新种以平直的前结合缘和背壳上发育中槽为特征。4枚标本上发现保存有放射状的彩色条带,表明该种当时生活在温暖海域的浅水环境。对该属70个种的地质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早泥盆世欧美大陆西北缘的老世界区,之后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北美地区为中心,经历了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和早石炭世2次比较明显的辐射演化、迁移扩散高峰和晚泥盆世晚期的1次严重衰退。第1次高峰是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该属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巅峰,生物地理分布范围扩大到欧美大陆之外的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华南板块等;第2次高峰是早石炭世,该属的生物多样性虽不及前一次,但获得了最广泛的地理分布,不仅在北方大陆有分布,而且已进入到冈瓦纳大陆边缘。晚泥盆世晚期该属的1次严重衰退显然与F/F灭绝事件有关。早石炭世之后,该属进入衰退阶段,最终二叠纪初灭绝。

  • 标签: 颅形贝属 腕足动物 彩色斑纹 黄金组 石炭纪 泥盆纪
  • 简介: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年10月湖北省荆州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荆州市 湖北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