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消化内镜中心开展大量胆胰疾病治疗,进行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X光机是必不可少设备;大部分ERCP病例X线动态视频信号图像,是高分辨率非标注视频,普通录像设备不能直接将ERCPX线动态视频信号采集录制下来,只能将单幅图片保存或胶片打印下来;大型会议交流、临床教学或医疗鉴定,往往动态视频资料比单纯图片更有说服力。ERCP病人动态视频资料保存一直是个难点,本文以飞利浦数字化ERCP专用X射线成像系统EasyDiagnostEleva为例,将动态视频信号源进行分析,采用北京嘉恒图自公司生产的视频采集卡M30-B,解决了非标准动态视频信号的转换,利用硬盘录像机或DVD刻录机完整清晰刻录保存X线动态视频图像,很好地满足了临床需要和视频示教,为病例会诊提供了丰富动态视频影像资料。

  • 标签: X线 视频采集卡 视频转换 信号干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系统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阐述该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与评价方法,包括方案设计、临床评价指标、样本量确定、临床评价标准、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以期推断试验器械在受试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技术审查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T灌注成像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8例胰腺癌患者为样本,并纳入同期28例健康者,分别纳入病变组、健康组,各样本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入选,入选后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结果,同时对比平扫以及灌注状态下的成片质量。结果:检查落实后统计各组达峰时间以及灌注起始时间,此类指标在病变组、健康组间无意义,P>0.05。血容量、patalk血流容积、血流量等指标检验后在病变组低于健康组,渗透性等指标检验后在病变组高于健康组,P

  • 标签: CT灌注成像 使用价值 腹部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方法:选取于2020年10月年至2023年10月的18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特殊标记分为浸润性乳腺癌,简称为浸润组,以及非浸润性乳腺癌,简称为非浸润组,两组各90例,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最大流速与阻力指数、超声特征表现。结果:浸润组最大流速与阻力指数均高于非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组内部微钙化、边缘毛刺、形态不规则和后方回声衰减发生均高于非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进行乳腺癌病理诊断的价值较高,可以清晰反应血流分布状况、阻力指数等情况,可以帮助医生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多普勒超声成像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HR-V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XX院4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情况分为急性脑梗组(n=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n=20),40例患者均接受HR-VWI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组患者斑块分布在腹侧壁、上侧壁人数分别为7例、9例多于短暂脑缺血组3例、5例,短暂脑缺血组患者斑块分布在背侧壁、下侧壁人数分别为8例、6例;急性脑梗组患者血管重构率为95.00%高于短暂脑缺血组55.00%(P<0.05)。结论:HR-V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能有效的将患者的斑块位置、血管重建情况显示出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针对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胆管手术中的优质护理进行了探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WBC和NE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 胆管手术 围手术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以透析用水为分析对象,应用原子荧光法对透析用水中的砷、硒、锑、汞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应用原子荧光法对透析用水中砷、硒、锑、汞元素进行测定时,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可行性高且检测结果准确度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透析用水 原子荧光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核抗体的前带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抗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据LIA对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IIF对各特异性抗核抗体的检出率,可见抗dsDNA检出例数44例,检出率65.00%;抗Jo-1检出例数18例,检出率33.30%;抗M2检出例数26例,检出率80.80%;抗PCNA检出例数10例,检出率50.50%;抗PM-Sc1检出例数7例,检出率42.90%;抗Sm例数16例,检出率68.80%;抗SS-A检出例数104例,检出率74.00%;抗SS-B检出例数28例,检出率89.30%;抗U1-nRNP检出例数42例,检出率73.80%;抗P蛋白检出例数22例,检出率95.50%;抗核小体检出例数21例,检出率95.20%;抗着丝点检出例数19例,检出率94.70%;抗组蛋白检出36例,检出率66.70%(P<0.05)。IIF不同稀释倍数和与LIA结果相关性分析,LIA阳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1000为主,占64.30%,而LIA阴性患者的IIF稀释倍数则以低滴度的1:100为主,占50.5%。结论:临床上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查,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抗核抗体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的作用。方法:以58例(眼58只)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样本,各样本均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入院,均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检查完成后观察视力、阻塞位置以及图像特征。结果:检查后观察视力情况,有25.86%的患者视力>0.5,有27.59%的患者视力在0.2-0.5之间,有46.55%的患者视力不足0.2。观察各患者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位置,有31.03%的患者是中央静脉,有68.97%的患者是分支静脉。在分支静脉中,有3.45%的下侧静脉,有6.90%的黄斑分支静脉,有32.76%的颞上分支静脉,有10.34%的上侧静脉,有13.79%的颞下分支静脉,有1.72%的鼻上肢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相关检查中,可观察到病变位置存在较多出血灶,视网膜脉络荧光受到一定程度的得阻挡。视网膜毛细管血管处于闭塞状态,此处不存在关注,有充盈迟缓的情况。造影后期在染色作用下能观察到弥漫性强荧光,而在黄斑附近则能观察到荧光渗漏的情况,渗漏荧光形态以花瓣样为主。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在相关检查中,初始造影阶段,能观察到静脉处于迂回扩张状态,缺血患者存在无灌注的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静脉方能得到充盈。分支静脉管位置可观察到荧光素渗漏情况,附近组织被染色。结论:荧光素眼底造影可推广,能观察到眼底图像特征,判断视网膜阻塞位置,并能清楚的了解到视力损伤情况。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临床分析 应用价值 荧光素眼底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PCR和玻片凝集法在沙门菌血清分型中的匹配率和时效,寻找公共卫生检测中更适用更高效的沙门氏菌分型方法。  方法 对黔西南州内食品风险和致病菌检测的58株沙门氏菌, 同时采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PCR法对其进行血清分型。 结果  58株沙门氏菌经两种分型方法鉴定的匹配率为100%,分型所属的25种血清型除黄金海岸和胥伐成格隆沙门氏菌外,其余23种均为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附录B所列血清型。 结论 实时荧光PCR 法能更快速更便捷对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

  • 标签: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玻片凝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DNA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PCR检验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乙肝病毒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患者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患者实施荧光定量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观察患者DNA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结果:研究证实,100例患者中,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有53例,患者阳性率53.00%,CT数值平均为(30.60±2.48),而阴性样本曲线水平无改变。乙肝病毒患者DNA白细胞计数为(6.49±2.45)×10 /L,阴性患者检出结果为(6.71±2.41)×10 /L,患者检验数值无差异(P>0.05)。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阳性率为50.00%,与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DNA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PCR检验效果较好,可以更为准确的检测阳性患者,且检测准确性要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极大程度上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乙肝病毒DNA检测 实时荧光PCR检验 价值分析
  • 简介:血管内超声成像通过安装在导管前端的微型超声探头从对血管内部对管腔横截面成像,近来被认为是冠脉血管检查的新“金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血管内超声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探头的现有产品与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换能器 冠脉造影 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