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MRIT2W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12月。中文检索词为“扩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肿瘤”和“T2加权成像”,英文文献检索词为“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ordiffusionweightedimagingorDW—MRIorDWmagneticresonanceandT2weightedimagingandprostatecancerorprostatecarcinoma”。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盲法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效应量、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AUC。结果按照检索词共获取文献129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文献存在非阈值效应(P〉0.05),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74(95%C10.67~0.80)、0.79(95%C10.68—0.87)、3.65(95%CI247—5.38)、0.34(95%C10.27~0.43)、11.63(95%CI6.97—19.39)。SROC计算AUC=0.82(95%C10.78~0.85),P=0.763。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L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且广泛运用;而T2WI联合高b值、超高b值下的DWI诊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可能更佳,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荟萃分析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态CT血管成像(CTA)及灌注成像(CTP)时护理干预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320排640层CT机对52例脑梗死患者行动态容积全脑CTA-CTP检查,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前充分的护理干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并较好地显示脑部及血管病变。结论:动态CTA-CTP检查可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精心充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影像质量,并显著提高数字减影的成功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CT在脑卒中的早期快速筛查主要通过头部平扫,头部脑血管成像(CTA) 及脑灌注(CTP)一站式完成。特点简单、快速准确、无明显副作用,易于推广,10分钟内可完成3项检查,特别适用于急诊,可快速鉴别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便于临床能在窗内快速治疗,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可使血管再通,恢复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区,减少脑神经功能受损。 结论:一站式CT扫描同时可获得CT平扫,CTA图像,CTP图像,具有检查时间短,科学准确的特点,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
  • 简介:摘要:脑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在临床中的准确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作为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两者在成像原理、技术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对其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脑血管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之后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率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狭窄情况。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率更高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而核磁共振组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有30例,大脑前动脉狭窄有4例,大脑后动脉狭窄有14例,颈内动脉狭窄有2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诊断率,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诊断脑部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自行选择。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脑血管疾病 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造影中实施价值; 方法 选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 86 例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综合组,各 43 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组间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综合组检查用时较常规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3% ,较常规组 13.96% 低( P < 0.05 ); 结论 对眼底荧光造影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检查用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眼底荧光造影 综合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3例脑胶质瘤患者行荧光素钠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备好手术用物等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监测,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3例。术后患者均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尿液呈明亮黄色,1-2天后上述症状自然消失。未发现患者视物有黄色或粉红色感觉等因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引起的并发症。结论荧光手术具有手术准确、手术全切率及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是保证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脑胶质瘤 荧光素钠 引导 手术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造影中实施价值;方法 选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86例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综合组,各4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组间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综合组检查用时较常规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较常规组13.96%低(P<0.05);结论 对眼底荧光造影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检查用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眼底荧光造影 综合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技术在小儿肾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肾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小儿肾病患儿65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经肾穿刺提取病理组织后均分为4份,行冰冻切片制备(传统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室石蜡切片制备(石蜡包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类切片经不同染色处理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石蜡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冰冻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所得小儿肾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较传统染色技术无差异性,且可有效提升染色处理效率,减少病理切片处理步骤,为患儿病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基础。

  • 标签: 小儿肾病 肾穿刺刺组织病理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方法 于2019年0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口腔黏膜病患者,均接受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得出有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3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9名口腔黏膜白斑,25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结果为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00.0%),11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84.6%),9名口腔黏膜白斑(100.0%),23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92.0%)。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的准确率为93.2%(55/5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口腔黏膜病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眼底荧光造影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20.7-2021.7经我院收治的98例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考,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0,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n=50,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低于常规组16.33%(P<0.05);干预组满意度97.96%高于常规组79.59%(P<0.05)。结论 在眼底荧光造影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眼底荧光造影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星形细胞肿瘤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半量化与动态对比剂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术前SWI及PI检查资料。测量SWI中肿瘤内磁敏感低信号区(ITSHIA)半量化数据,以及PI中肿瘤内实性部分最大相对脑血流量值(rrCBV瘤内max)和瘤周区最大相对CBV值(rrCBV瘤周max)。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肿瘤间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差异,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形态的对应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SWI中各半量化指标与PI中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相关性。结果星形细胞肿瘤rrCBV瘤内max值(rs=0.662,P0.05),却低于高级别肿瘤。星形细胞肿瘤的ITSHIA半量化指标与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星形细胞肿瘤内灌注热点区与ITSHIA不完全对应。结论星形细胞肿瘤SWI指标与PI指标密切相关,二者对于术前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二者显示肿瘤内血管生成的机制不同有关。

  • 标签: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CDFI)、磁共振(MRI)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查效果;方法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8例为阳性研究对象,并选用同期健康志愿者38例为阴性研究对象,共7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与CT血管成像检查。统计检出情况与检查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MRI阳性检出率超过90%,阴性检出率达到100%,低于或等于病理学检查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阴性检出率均高于CDFI检查与CTA检查,但与CDFI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TA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CDFI检查与MRI检查的灵敏性均超过90%;特异性均超过85%;准确性均超过80%;结论 MRI检查与CDFI检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检查中均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颈部血管狭窄患者,结合此间颈部血管狭窄患者应用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检出率、检测时间、误诊率和漏诊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 颈部血管狭窄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采用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组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将病理诊断当作金标准,统计对比T1WI结合DWI(TWI+DWI)、T2WI结合DWI(T2WI+DWI)、DCE、DCE结合DWI(DCE+DWI)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对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DWI、T2WI+DWI、DCE、DCE+DWI的诊断敏感性分别是,特异性分别是,准确性分别是。结论:DCE与DWI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更高,是最佳的诊断序列组合。

  • 标签: MR扩散加权成像 不同成像序列组合 乳腺良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眼科疾病患者加强围检查期整体护理及安全管理重要性。方法:选择临床眼科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 77例,均为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检查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 n=38例)与应用整体、全面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方案(观察组, n=39)对并发症率及检查效果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临床眼科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重视围检查期整体、全面护理及安全管理的实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具非常重要开展价值。

  • 标签: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经相关学者对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检验研究后,确认通过实时荧光 RT-PCR核酸检测可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临床诊断,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尽早与其他病毒感染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病原学 RNA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扩增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疾病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但是大规模的流感病毒的爆发,仍然困扰着我们,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爆发后难以控制,极大的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早点了检测发现流感病毒是抑制病毒传播,控制流感病毒爆发程度的最为关键的步骤。现在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胞培养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法等。但是这些常用的方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适用于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查。相反,荧光定量RT-PCR是各种检测方法中最灵敏、最有效、最准确的。所以对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的应用的研究是有很大医学价值。

  • 标签: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流感病毒 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