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妇科腹腔镜术后开展品管圈活动。随机抽取1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1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术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活动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腹腔镜 低血糖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疼痛管理(以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为基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疼痛管理),每组72例。结果:研究组活动时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剖宫产 疼痛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 76 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 法 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前者为参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分别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进行比对 。 结果:研究组患者 ADL 评分与 Barthel 指数的数据,与参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护理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出现率的影响。方法:血透室内部12位护理人员组成“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堵塞出现率情况以及致病因素实施统计以及研究,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相关活动。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闭塞出现率明显低于活动前,所有成员的团队精神以及人际关系等不同指标参数明显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活动期胃溃疡疗效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间到我院就诊的90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复发发生几率、Hp转阴率、用药依从性以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的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复发发生几率、Hp转阴率、用药依从性评分等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外延续性护理 活动期胃溃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进一步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从改善手部依从性为出发点,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实践成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就职于本院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参与调研的共计 34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品管圈活动,探究手部卫生依从率。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9%( 1/34),对照组为 11.8%( 4/3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手部卫生的依从率上,观察组为观察组为 91.2%,对照组则为 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从而防控院内感染,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 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率为3.33%(1/30),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16.67%(5/30);常规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率为16.67%(5/30),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33.33%(10/3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胃肠道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恢复较好,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胃乏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发生率 胃肠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开展早期活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病例入选,以动态均分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一组为观察组,行早期活动护理,对胃肠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记录胃乏力发生情况。结果:在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肛门排气、住院等所用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 3种用药方案治疗后获得的 Hp根除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 2016年 02月~ 2018年 05月收治的 300例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 A1组( 100例):采取常规疗法完成胃炎治疗; A2组( 100例):采取奥美拉唑 +胶体果胶铋胶囊完成胃炎治疗; A3组( 100例):在 A1组、 A2组基础上,添加克拉霉素药物展开治疗;就组间 Hp根除率、缓解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A3组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 Hp根除率以及缓解有效率均高于 A1组、 A2组明显( P<0.05); A3组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数据同 A1组、 A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药物结合治疗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 Hp根除率以及缓解有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并同时可获得显著安全性,最终实现 Hp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活动性慢性胃炎 Hp根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9.2~2020.2本院88例活动期UC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44例口服美沙拉秦治疗,归为对照组;另44例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归为研究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活动期UC患者实施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方案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 四联活菌 活动期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3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症,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实验组,n=67)及单纯美沙拉嗪(对照组,n=67)开展病症干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4水平及白介素-8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可优化疗效,减少炎性因子。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活动期 溃疡性 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来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各有45例的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而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