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150例,其中绝经后女性42例。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绝经后女性慢血流组(n=18),绝经后女性对照组(n=24)。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白细胞计数(6.220±1.800×109/L比5.203±1.490×109/L,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6.680±1.701×109/L比3.765±1.583×109/L,P<0.05)、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表明,LVMI(OR1.028,95%CI1.002~1.055,P=0.037)、白细胞计数(OR1.501,95%CI0.011~2.229,P=0.044)。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能参与了绝经女性SCF的发生发展。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绝经女性SCF患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绝经后女性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随机采集的32例健康体检患者空腹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液进行分析,将其分为溶血组和正常组。结果组血清内指标比较其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K+和总胆固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甘油三酯、葡萄糖、肌酐和血尿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K+和总胆固醇具有影响。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8例原发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1.02±5.68)mL,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7.02±0.77)h;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溃疡面、皮炎及色素恢复良好,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5.3%。结论采用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隐静脉曲张效果显著,患者康复良好,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方法推广使用。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原发大隐静脉曲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学分析我院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接受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静脉给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91例,占75.8%,口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有16例,1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毒性反应和二重感染。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加强管理,重视病例调查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才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从中药处方在调剂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来分析和探讨药品名称、炮制要求、药物用量等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因素的不规范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调剂不规范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 标签: 中药处方 调剂 规范化 应付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在产前患有B族溶血性链球带菌现象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20名孕妇,于孕17~19周后在阴道下段及肛周取样,种植于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中,再进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地培养,最后实施PCR检测方法。其中有60例为GBS阴性者为对照组,剩余60例GBS阳性者为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随访观察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和早产等情况。结果①对照组GBS阴性孕妇阴道炎发生率为56.66%,而阳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为33.33%,组经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GBS的带菌率为6.3。结论GBS带菌增加了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和宫内感染等情况,所以妊娠中晚期孕妇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好的影响。

  • 标签: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抢救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过程中反跳现象的原因。引起基层医院和社区临床医生的重视,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年来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反跳15例病历资料。结果死亡3例,12例治疗中阿托品化,生命体征平稳后出现反跳,重新追加解救药品后治愈出院。平均治疗1至7天。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中反跳现象出现的认识,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及药物使用规范,学会观察治疗效果指标,以减少死亡率和反跳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急性有机磷 中毒 反跳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及干预措施。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360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5年1月-12月期间入院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十天后测定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挑选阿司匹林敏感者、半反应、抵抗者,随机将其分A(90例)、B(90例)、C(90例)三组,其余90例患者划分到D组,继续接受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其随访时间为6个月,A组接受氯吡格雷药物治疗,B组加服用氯吡格雷,C组和D组则继续给予阿司匹林药物,观察并记录其心血管事件。结果和换药前比较,A组血小板AA诱导聚集率明显要高,血小板聚集率ADP诱导出现明显性降低(P<0.05);B组患者ADP诱导和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都明显性降低(P<0.05)。和B、D组进行对比,A、C组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率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状况可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药物联合使用,此方式可将其抵抗现象改善,降低发生缺血性事件的可能性。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心血管事件 二级预防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腰池引流术是指通过从腰部蛛网膜下腔内置入引流管,引流脑脊液的一种方法。其适应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积血、脑脊液呈血性者,脑室内积血,各种脑脊液耳鼻漏、切口漏,颅内感染等。

  • 标签: 腰大池 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间治疗的80例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点式剥脱术组(A组)、传统抽剥术组(B组)。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2年复发率等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情恢复好,2年复发率低。结论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隐静脉曲张的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抽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对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时间短,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交通支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套扎环切及缝合器切除种包皮环切法的优缺点比较。方法统计2016—2017年套扎环切及缝合器切除包皮患者63例,分为A组(套扎组)28例、B组(缝合器)组35例。分别就手术时间,术后切缘情况,切口完全愈合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套扎组取环后切缘异常情况及发生率明显高于缝合器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较长;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综合比较,缝合器法在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套扎法。但对于包皮有明显炎性增厚者,不推荐使用吻合器法手术。

  • 标签: 环切术 优缺点
  • 简介:摘要建立了实用的肌酐酶法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将比色测定终点法改为点法,使其适合自动分析,并节省工具酶。本法的线性为0~2749Μmmol/L,精密度手工操作,批内CV<3%,总CV<5%。三种分析仪的批内CV在0.34%~1.44%间,回收率99.66%~100.9%。本法(Y)和BM的试剂(X)比较Y=0.973X+10.33Μmol/L,r=0.9995。

  • 标签: 肌酐 酶法 两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与普通显微镜在白带镜检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分别从每位患者阴道壁和子宫后穹隆取白带标本各一份,并做好标记,用普通显微镜对份标本进行检查,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份标本混合后进行镜检。结果共检测200人,收集标本400份,普通显微镜共检出真菌孢子27例(13.5%),滴虫3例(1.5%),P0为Ⅲ0/Ⅳ0的有109例(54.5%);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出真菌孢子42例(21.0%),滴虫4例(2.0%),P0为Ⅲ0/Ⅳ0的有135例(67.5%)。疑为支原体或衣原体10(5.0%),疑为细菌性阴道炎者52(26.0%)。普通显微镜与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比较,在真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妇女白带的检查中具有比普通显微镜更全面、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带 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改善妇女产后出血医护质量和医护措施。方法将我院妇产科100例产后出血妇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医护措施,并进行结果总结、分析与探讨。结论鉴于产后出血的严重性,加大对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医护力度,提高医护质量,改进医护措施,是确保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生命健康,防止其他并发症出现,促进妇女产后身体恢复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产后出血 预防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位结扎点式抽剥术(HLPS)治疗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手术注意事项。方法以30例采用HLPS手术治疗的隐静脉曲张患者作研究对象,分析手术疗效、术后1年复发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痊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手术后1月,具有腿部酸胀、下肢溃疡、曲张团块症状的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0.0%、3.3%和6.7%,明显低于手术前100.0%、40.0%和60.0%(P<0.05);围术期内,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术后随访1年,本组20例痊愈病例均未见复发情况。结论采用HLPS术式治疗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HLPS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曲张静脉缝扎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使创伤降到更低。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