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是否会产生钩状效应,能否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方法对2017年699例阳性病人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利用EASY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进行2倍稀释检测,结果有显著再进行倍比稀释检测。结果发现2例病人TP-Ab血清原倍检测结果明显低于2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倍比稀释后的结果先增高后降低,呈明显的钩状效应。结论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法)检测梅毒螺旋抗体时会产生明显的钩状效应。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检测 钩状效应
  • 简介:摘要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术中保护甲状旁腺非常重要,本文对目前新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PTH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PTH 甲状旁腺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柳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方法随机筛查柳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初检反应标本进行双孔复试,双孔复试确认为有反应标本再送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确证。结果ELISA法共检测53507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初筛有反应样本47份,初筛阳性率0.09%,确证阳性1人份,确证阳性率为0.002%。结论柳州地区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TLV常规筛查不可行,为确保受血者和血液安全,有效阻止HTLV-Ⅰ/Ⅱ通过血液传播,可使用存放14d以上的血液成分或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 标签: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柳州地区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研究。方法于本院收治的6152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抽出180例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后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HBsAg阳性率为2.8%、HBsAb阳性率为48.9%、HBeAg阳性率为1.7%、HBeAb阳性率为12.8%、HBcAb阳性率为26.7%。结论经详细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能使病患了解自身的病情,显著降低医患纠纷,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两对半定量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柳州地区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妇女的血清TORCH抗体检测水平,为当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1520例进行免费孕前优生的妇女的血清进行TORCH抗体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地区TORCH-IgG阳性率以CMV-IgG(98.03%)最高,Tox-IgG(4.41%)最低;TORCH-IgM阳性率分别为TOX-IgM(0.53%),CMV-IgM(0.92%)。结论柳州地区TORCH-IgM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其感染或与年龄无关,但仍应加强对TORCH感染的监测与预防。

  • 标签: 柳州 孕前 TORCH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规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肾病治疗的患者1647例,并取这些患者的尿液样本。依据尿液检测的结果,将这些患者按照不同的肾脏疾病进行分组,即为A组、B组和C组,将取得尿液分成两份,一份上机检测,另一份做镜检。结果A组和B组的RBC的计数明显与正常的C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3组的检测结果具有假阳性和假阴性。A组的蛋白定性结果高于B组。A组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REP)检出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的常规检测主要是利用仪器检测的方法,需要操作的人员要联合其他检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不确定的病样要及时的处理,防治假阳性或者阴性的出现,让常规的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的准确,以提高患者对于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肾脏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HIV患者中选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7例患者均行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检测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其诊断符合率情况,并观察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灵敏、特异性情况。结果经临床检验证实,所选67例患者中具有HIV抗体阳性患者49例,具有HIV抗体阴性患者18例。ELISA检测法诊断符合率、准确、灵敏、特异性较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IV检测中可应用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提高检测符合率,并且具有较高准确、灵敏、特异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抗HIV HIV核酸定量检测法 金免疫层析试验法 ELISA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方法对36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GERD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结果36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房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44%与10.00%,差异显著(P<0.05);GERD组中房性早搏、短阵房速或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7.78%及5.56%。反流食管炎的病程时限与房心律失常发生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21,P<0.05)。结论反流食管炎病史与房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反流食管炎病史年限越长,出现房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提示返流性食管炎可能是导致房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方法对36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GERD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结果36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房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44%与10.00%,差异显著(P<0.05);GERD组中房性早搏、短阵房速或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7.78%及5.56%。反流食管炎的病程时限与房心律失常发生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21,P<0.05)。结论反流食管炎病史与房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反流食管炎病史年限越长,出现房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提示返流性食管炎可能是导致房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和α-岩藻糖(AFU)肝功能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对肝转移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ALP、GGT、LDH采用速率法,检测CEA采用放射免疫法,AFU采用免疫比浊,分别检测136例肝转移瘤和114例未转移原发瘤患者血清,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转移瘤患者组血清ALP、GGT、LDH、AFU和CEA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原发瘤组(P<0.05);肝转移瘤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FU、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瘤血清ALP、GGT和LDH阳性率分别为66.18%,63.23%和60.29%;未转移原发瘤阳性率分别为6.14%,7.89%和6.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均比单项检测高。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转移瘤的阳性率为72.06%。结论血清ALP、GGT与LDH水平的测定对肝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肝转移瘤的诊断。

  • 标签: 肝转移瘤 癌胚抗原 碱性磷酸酶 &gamma -谷氨酰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 &alpha -岩藻糖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个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多种肿瘤的复发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或联合其它指标测定可为预测肿瘤复发、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C-反应蛋白 肿瘤复发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开展产前检查的80例妊高症孕妇为对象,参照产妇的妊高症等级,将其划分为轻度妊高症(轻度妊娠组)、中度(重度)妊高症中(重)度妊娠组,每组40例患者,选取同期4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健康妊娠组。对比三组孕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对比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妊娠组就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短于健康妊娠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妊娠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通过检查其凝血状态,可有效对妊娠孕妇是否患有妊高症进行判断,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妊高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孕妇产前 凝血功能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361例疑似生殖器疱疹(GH)患者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为防治HSV-2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疑似GH患者,采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SV-2D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男性占72.30%,女性占27.70%,平均年龄(39.38±13.38)岁,总阳性检出率36.29%,其中男性组阳性检出率34.87%,女性组阳性检出率4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组阳性检出率34.16%,冬季组阳性检出率38.9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HSV-2感染集中于活跃人群,男女感染比例相当,不同年龄和秋冬两季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因此,对所有高危人群及感染性伴侣要随时进行HSV-2的筛查和防治。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病毒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发展情况、斑块形态、栓子脱落情况等在脑卒中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也得到较快发展,出现了较多新型检测技术。本文主要综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新进展,其中包括混合成像,多普勒成像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技术,分析内膜-中膜厚度与病理的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情况,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脑卒中发生的相关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测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RUST联合TPPA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本院门诊接诊的梅毒患者90例,均进行TRUST联合TPPA检测。结果TRUST联合TPPA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TRUST检测、TPPA检测,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TRUST联合TPPA检测,可有效降低梅毒诊断的漏诊率。

  • 标签: TRUST TPPA 梅毒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一些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就我国医疗行业而言,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行业的发展水平。在医院检测中,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参考信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常规检测 产生影响
  • 简介:摘要根据目前实验室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做好质量监督的建议。

  • 标签: 实验室 质量监督 问题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ABCD3评分预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天内进展为急性脑梗塞(C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以发病后第7天为终点事件时间,观察TIA患者是否发生为CI,将患者分为CI组24例和非CI组7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BCD2评分、ABCD3评分以及CysC、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早期进展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上述各项指标的价值。结果101例TIA患者7天发生脑梗塞24例(23.8%)。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ysC、hs-CRP是TIA早期进展为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评估ABCD3评分AUC为0.781(95%CI0.672-0.890)。CysCAUC为0.751(95%CI0.641-0.862);CysC联合ABCD3评分AUC为0.825(95%CI0.733-0.918)。hs-CRPAUC为0.793(95%CI0.694-0.893);hs-CRP联合ABCD3评分AUC为0.848(95%CI0.766-0.931)。结论CysC、hs-CRP联合ABCD3评分能提高TIA患者短期发展为急性脑梗塞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超敏C反应蛋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3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周炎患者接受推拿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肩周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给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5.49%)优于对照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P<0.05)。结论在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推拿方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情况,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推拿 肩周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要点。方法本次分析对象为100份血液标本(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集),设为对照组。在分析不合格标本影响因素后,在采血中,另选10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根据分析出的影响因素,对观察组采取针对解决对策。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2.00%)、采血量不准确(1.00%)、标本溶血(0.00%)、标本容器选择不当(0.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析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因素后,实施针对解决对策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检测 血站 不合格标本 原因 解决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