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虎口挛缩是手外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因多为虎口处的严重外伤,一旦出现将严重影响拇指外展、内收及捏持功能,从而影响全手的功能。从1998年8月~2006年9月我们应用前臂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虎口挛缩开大后的创面6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虎口挛缩 前臂桡侧 远端蒂皮瓣 治疗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足踝包括前足底部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移位修复。瓣面积最大32×12cm,最小16X8cm。结果13例中得到远期随访10例,术后瓣外观色泽均正常,足外侧缘皮肤感觉早期减退,术后3-6个月全部或部分恢复。而移位的瓣厚薄适宜,质地及功能良好,6个月后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由于旋转点的演变,轴点下移,使踝关节包括前足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均能获得有效的覆盖,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经钢板内固定在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部队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复位经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过程、骨痂生成以及术后半年踝关节的功能(Mazur)1。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骨痂生成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前者Mazur评分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骨痂生成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更好的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小切口复位经皮经皮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真皮(耐克)和转位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一共纳入80例实验对象,均是2020.01月至2022.01月来我院诊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利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转位瓣修复术,40例)与研究组(耐克人工真皮修复术,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指感觉、外形美观以及关节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转位瓣修复术,耐克人工真皮修复术用于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胫骨内侧锁定钢板内与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外替代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作者所在科室2017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开放性骨折,n=22)和对照组(闭合性骨折,n=36),观察组采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锁定钢板内与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可替代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锁定钢板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试仪在小儿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急诊接收的3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传统试及快速试仪测试,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应用效果。结果传统试结果阳性率为2.33%,阴性率为97.67%,快速试仪测试结果阳性率为3.00%,阴性率为97.00%,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试用时(21.94±1.24)min,快速试仪测试用时(5.05±0.12)min,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快速试仪在小儿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较优,准确度较高,可明显缩短试时间,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快速皮试仪 小儿 急诊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应用拇指背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拇指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报道较多,而应用其修复拇指Ⅳ度烧伤创面的报道较少见。2003年6月-2008年9月,笔者应用远端蒂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神经营养血管瓣(以下简称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瓣)修复拇指Ⅳ度烧伤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拇指背侧 皮瓣修复 烧伤创面 Ⅳ度 拇指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瓣移植术后瓣臃肿微创整形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的120例瓣臃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均采用一次性去除瓣内所有脂肪及筋膜组织,皮下置负压管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瓣若为关节部位,行石膏固定制动。结果本组120例均一期完成瓣整形术。有1例患者瓣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另119例患者术后瓣血运良好,外观满意,感觉功能早期恢复。术后4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3年),患者对外观均满意,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瓣移植术后瓣臃肿,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瓣臃肿 吸脂术 微创 整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二期经肾镜治疗经肾镜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患有肾结石的患者 98 例,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采用一期经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采用二期经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结石去除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结石去除率高于参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 )。 结论 在治疗经肾镜术后残石患者时,采用二期经肾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而且能够提高结石去除率,该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二期经皮肾镜 经皮肾镜术 残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在瓣移植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64例瓣移植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采用常规观察法,研究组采用自制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瓣成活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护士对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瓣成活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从科室随机抽取9名护士,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士对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情况进行观察。9名护士均认为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直观观察瓣颜色、对瓣颜色认知统一、瓣颜色指引指导性强;有8名护士认为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结论:在瓣移植术后应用自制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有效提升血管危险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且可以有效提升术后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制皮瓣 血液循环 观察尺 皮瓣移植术
  • 简介:目的总结用瓣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瓣移植术患者的瓣类型、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瓣修复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受伤7d内手术组和受伤7d后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25例患者中,348例行手术治疗占90.2%,其中209例行不同类型瓣移植共248例次,包括远位带蒂瓣202例次占81.5%、局部瓣19例次占7.7%、游离瓣12例次占4.8%、其他类型组织瓣15例次占6.0%。5例因瓣撕脱或坏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8例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或补植小片后愈合。其余瓣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次修复,功能及外观较满意。受伤7d内手术组(170例次)和受伤7d后手术组(78例次)患者,瓣成活率分别为98.8%(168/170)及96.2%(75/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18/170)及12.8%(10/78),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1、0.27,P值均大于0.05)。结论可用于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瓣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和设计瓣、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术后正确观察与处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微型游离瓣是常以指、跖动脉为吻合血管,瓣宽度不超过4cm的一类的小瓣,其血管直径比其他游离瓣细小、手术操作更为精细,难度较大。但是,如果选用合适,往往会有出奇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2月到1998年12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游离皮瓣 临床应用 吻合血管 血管直径 手术操作 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游离小腿穿支瓣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012年9月至2016年4月,对17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17例患者游离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8.9个月。所有患者创面一期愈合,游离瓣质地良好,修复足行走无明显影响,患者对疗效满意。按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评定,结果为79-100分,平均87.5分。结论:采用游离小腿穿支瓣修复足部创面具有损伤小,瓣更加接近受区,不适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创面 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混合自体微粒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以移植面积扩张比为5:1的自体微粒为对照组(10只),两种不同厚度异体皮制备的微粒与同样扩张比的自体微粒混合移植为实验组,其中实验1组异体微粒皮厚度为0.3mm(10只),实验2组0.6mm(6只).比较移植后2、3、4周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组织学差异.结果创面愈合率:移植后2周实验1组大鼠(94.58±3.99)%和实验2组(95.28±1.93)%均高于对照组(88.28±6.85)%(P<0.05),移植后3周实验2组(94.55±3.47)%高于实验1组(89.51±4.70)%及对照组(88.51±5.59)%(P<0.05),移植后4周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创面收缩率:实验1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2组各时相点均低于实验1组及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移植后2周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移植后4周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异体微粒混合自体微粒移植,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混合移植等量异体微粒时增加其真皮厚度,能够减轻创面的收缩程度.

  • 标签: 异体皮 制备 微粒皮混合自体微粒皮移植 创面愈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破伤风抗毒素试液不同配置方法对试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12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即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3组采用不同配置方法配置试液,即生理盐水与破伤风抗毒素不同抽取顺序以及针头死腔内药液是否忽略等3种方法。比较分析3组试结果。结果甲组试结果与乙组、丙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乙组与丙组试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破伤风抗毒素试液采用不同配置方法配置后,会影响患者的试结果,所以需对破伤风抗毒素试液进行严格配置,以确保获得正确的试液浓度,并获得准确的试结果。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 不同配置方法 皮试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