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机理,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降脂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入院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糖控制3个月后31例患者血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9例患者需加用降脂药物治疗。结论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关键,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血脂也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若经血糖控制后仍有高脂血症者应加用降脂药物治疗。

  • 标签: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患者 血糖控制 药物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跟骨骨折为足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落,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目前对于波及跟距关节且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数学者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认为通过手术可以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跟骨高度和宽度,从而减轻疼痛,减少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本院从2004至2007年采用外侧人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足部骨折 跟骨骨折 跗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的诊断与急救方法。方法本文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愈率为91.30%,1例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6例出现并发证,发生率为13.04%。结论急性胃穿孔是主要原因为胃溃疡致穿孔,及早发现治疗是关键。

  • 标签: 胃穿孔 诊断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科于 2013年 1月~ 2016年 12月收治 4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 40例患者临床痊愈 32例、显效 7例、有效 1例、无效 0例 。结论:以安定为首选治疗药物,辅助其他药物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详细询问每例患者病史 ,均行视力、裂隙灯、眼底、 33cm角膜映光眼位检查和眼球运动检查 ,红色镜片复视相定性检查。结果:收集了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 40例眼外肌麻痹患者 ,就其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论:针对眼外肌麻痹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方法,避免疾病的产生。

  • 标签: 眼外肌 肌麻痹 病因分析
  • 简介:我院外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40例,除1例合并有脑外伤抢救无效死亡以外,其他39例均行手术治疗后存活.现就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症状 诊断 治疗 外伤性脾破裂 临床分析
  • 简介:卵巢肿瘤可发生在妇女一生中任何时期,而发生在幼少女则越来越被众人关注,近年来随着对青春期卵巢肿瘤的逐步认识,幼少女卵巢肿瘤术前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回顾我院收治的青春期卵巢肿瘤40例,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

  • 标签: 青春期 卵巢肿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对药源性“双硫醒样反应”的重视。方法:对我科2018-2021年救治的40例“双硫醒样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双硫醒样反应”可发生不同性别、年龄、原发病的患者。②反应的出现与饮酒量多少和饮酒种类无关,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饮酒量成正比。③ 引起“双硫醒样反应”的主要药物是含有甲硫四氮唑活性基的头孢类、硝咪唑、呋喃类、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降糖药等。④使用上述药物后7d内饮酒,可在5~60min内出现症状。⑤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胸闷、心悸、头昏、头痛、视物模糊、呕心、呕吐、濒死感等症状。⑥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通常在15min~2h缓解。结论:使用上述药物前后饮酒能导致“双硫醒样反应”,故应在用药前1d及后7d内禁酒;医护人员应对“双硫醒样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掌握并告知患者用药期间避免饮酒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用药,饮酒,双硫醒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病症的缓解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年龄段在60岁左右的急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20位愿意接受临床护理的患者,另外再选取同年龄段的患者20位配以常规护理,通过治疗过程和最终的治疗结果来分析临床护理对急性高血压的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的治疗效果颇为明显,并发症和意外状况的出现频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的加入使得急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更加顺利,而且治疗效果也有了进步,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高血压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病症的缓解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年龄段在60岁左右的急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20位愿意接受临床护理的患者,另外再选取同年龄段的患者20位配以常规护理,通过治疗过程和最终的治疗结果来分析临床护理对急性高血压的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的治疗效果颇为明显,并发症和意外状况的出现频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的加入使得急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更加顺利,而且治疗效果也有了进步,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高血压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休克时灌流量减少是微循环障碍的特征性病变,白细胞粘着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休克的微循环灌流量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白细胞粘附的第一步,L-选择素参与了白细胞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快速滚动,实验见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表达下调及白细胞表面L-选择素显著减少,有助于微循环的通畅.细胞激活过程中L-选择素表达迅速变化.L-选择素从刺激的白细胞表面快速脱落,成为可溶性L-选择素(sL-选择素),高浓度sL-选择可抑制L-选择素介导的黏附,生理浓度时可引发20%左右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

  • 标签: 可溶性L-选择素 休克 白细胞粘附 微循环障碍 炎症反应 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为例,对其展开脑电图检查,观察其脑梗死的部位,癫痫发作的类型及时间等,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本研究中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8.60%;脑梗死部位方面,31例位于脑叶,7例位于基底节区,2例为丘脑梗死,表明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生与梗死部位有着紧密联系;早发型癫痫发病率(占62.5%)明显高于迟发型(占37.5%);此外,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的有34例,6例正常。治疗效果方面,25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仅1例死亡,其余病情好转;15例迟发型癫痫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癫痫的发生与患者脑梗死的部位有着紧密联系,皮质梗死者的癫痫发病率要高于皮层下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早发型癫痫患者时,可采取短期抗癫痫治疗的方法,对于迟发性癫痫,则实施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继发癫痫 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