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PL教学法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生41人为实验组,采用BPL教学方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生39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期间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查房方式。在出科前对两组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等方面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查房质量的提高。

  • 标签: PBL教学 临床护理 教学查房
  • 简介:患者女,27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3年"于2014年2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患者3年前饮酒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诊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额叶出血(图1),DSA检查未发现异常(图2),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左侧肢体功能恢复接近正常。6个月后于当地医院复查DSA,未见明显异常(图3)。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治疗 栓塞性 隐匿性
  • 简介: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T2DM组)、IGT(IGT组)、IFG(IFG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0例,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TG、TC、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色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NTG)。结朵T2DM组、IGT组、IFG组FM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T2DM组NTG较IGT组、1FG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FMD与FPG、TG、TC、LDL-C呈负相关。T2DM组、IGT组、IFG组CD61和CD62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61与FP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CD62P与FP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FMD与CD61、CD62P呈负相关。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T2DM前期就已经存在,两者互相促进。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葡糖耐量试验 血糖 内皮 血管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生41人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式带教。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生39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期间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带教。在出科前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等方面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带教实习护生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

  • 标签: PBL教学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评价L-精氨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维生素C治疗组和L-精氨酸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3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结果治疗3周后,L-精氨酸治疗组N0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Lp(a)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精氨酸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皮功能.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功能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内源性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1只)和假手术组(3只),脑缺血组大鼠通过改良的4血管闭塞法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6、12、24h和3、6、12和2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VEGF表达及神经发生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海马区内源性VEGF表达主要集中于海马齿状回和门区,亚颗粒增生带可见丛集VEGF表达阳性细胞;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于缺血后第3天时较假手术组升高,于6天时达到峰值(P〈0.01)。缺血后早期海马VEGF表达多见于神经元细胞质,在缺血后期则主要见于胶质细胞质。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来源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VEGF表达可能是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上调的一个重要始动信号,胶质细胞表达的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参与了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后续过程。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海马 齿状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血管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屏障,其功能失调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作为雌激素的靶点,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雌激素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内皮细胞 雌激素类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在脑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中、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动态监测 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 标签: 动静脉瘘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重建治疗VAFAs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12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支架置入1例;多枚支架重建5例,单枚支架重建4例。未破裂组17例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3例,单纯支架置人4例;多枚支架重建7例、单枚支架重建10例。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3)临床随访8.0~97.5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无一例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预后均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2例接受造影随访3.5—34.0个月,中位时间10.3个月,14例(63.6%)治愈,4例(18.2%)稳定或好转,4例(18.2%)复发;其中破裂组8例治愈5例,未破裂组14例治愈9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结论血管重建治疗对破裂与未破裂VAFAs临床可行,安全性较高,中长期随访疗效较好;破裂VAFAs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术后需密切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椎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梭形动脉瘤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ISDN)对肺心病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肺心病病人,干预组40例,对照组10例,干预组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6h,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另有10例健康者检测血浆NO、6-KPGF1α、ET-1、TXB2水平.所有50例肺心病病人干预前及10例健康者进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检测.结果50例肺心病患者TXB2、ET-1、mPAP、TPR、CEC均高于健康人而NO、6-KPGF1α显著低于健康者.干预后血浆NO、6-KPGF1α,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ET-1、TXB2明显降低(P<0.01).肺动脉平均压、全肺阻力均有降低(P<0.01)对照组无变化.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为(12.6±1.9)个/0.9mL,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功能障碍,而ISDN对肺心病的作用、在降低肺动脉压力同时可能改善血管皮细胞功能.

  • 标签: 肺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 双硝基异山梨醇 干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肿周围区脑组织的表达.结果脑出血12h~7d血肿周围区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每个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A,曾称为光密度OD)值无显著变化.脑出血12h时,以FⅧ-RAg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平均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d后微血管密度和A值逐渐增高.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VEGF的高表达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脑出血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人造血管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率的差别等。结果人造血管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造血管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年通.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造血管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和血管皮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与阿托伐他组(56例)。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皮功能变化,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157.42±30.13)pg/ml比(129.83±27.31)pg/ml]、TNF-α[(25.41±2.67)ng/L比(21.38±2.13)ng/L]、CRP[(19.87±2.78)mg/L比(17.13±2.04)mg/L]、ICAM-1[(81.23±19.83)pg/ml比(64.31±15.46)pg/ml]、ET-1[(1.45±0.34)pg/ml比(0.87±0.23)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NO[(53.27±5.31)mmol/L比(58.72±5.46)mmol/L]水平、LVEF[(52.37±5.38)%比(63.19±5.79)%]和CO[(4.58±0.78)L/min比(5.13±0.82)L/min]增加更显著(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22%比89.29%)、心电图总有效率(66.07%比83.93%)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且可改善患者血管皮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炎症因子6 C反应蛋白质 内皮 血管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雌、雄及孕激素分别对雌、雄性大鼠肺血管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肺血管皮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大鼠VEC的增殖情况.结果(1)3×101mol/L、3×10-7mol/L17-β雌二醇(E2)可促进雌鼠肺VEC的增殖(P<0.01);3×10-9mol/L、3×10-8mol/L、3×10~7mol/L17~βE2均能促进雄鼠VEC的增殖(P<0.05),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可阻断17~βE2上述促增殖作用.(2)3×10-8mol/L、3×10-7mol/L睾酮(T)均可明显促进雄鼠VEC的增殖(P<0.05),但对雌鼠VEC增殖无促进作用.(3)E2/孕激素(P)=3/10时能促进雌鼠VEC的增殖(P<0.05).(4)E2/T=1亦可促进雌鼠VEC增殖(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雌、雄性大鼠VEC的增殖,其促增殖作用无性别差异,且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雄激素仅可促进雄性大鼠VEC增殖,单纯孕激素对雌鼠VEC增殖无明显影响.E2/T、E2/P比值的平衡对雌鼠VEC的增殖也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雄激素 孕激素 血管内皮细胞 VEC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心肌注射基因重组内皮生长因子165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81只,将0.1ml生理盐水或rAAV-hVEGF165分3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5只),心肌梗死组(25只),生理盐水组(25只),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组(16只)。注射4周后测定心肌组织VEGF含量、超声心动图参数、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心钠素水平。结果VEGF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心肌组织VEGF含量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所增加。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大鼠较其他3组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P〈0.01)。结论直接心肌注射rAAV-hVEGF165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内新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心钠素 基因疗法
  • 简介: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血管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丙烯酸正丁酯 血管内栓塞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研究表明[1],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皮损伤,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效改善血管皮功能不全,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文献报道[2],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多普勒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