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卒中急性期,损伤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触发炎性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随后卒中可诱导免疫抑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发挥脑保护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其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在卒中后增加,进一步促进卒中后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卒中后免疫抑制相关通路可对Th细胞亚群进行调节,反馈作用于Th17细胞。

  • 标签: 卒中 免疫抑制法 TH17细胞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疑似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分析心电向量T环异常、碎裂QRS波对冠心病诊断率。结果有典型症状冠心病患者T环改变率显著高于无典型症状者(80.95%vs.49.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诊断冠心病灵敏性分别为69.47%和66.84%,诊断率分别为69.33%和64.00%;联合诊断灵敏性、准确率较高,分别可达78.18%和85.00%。ROC曲线显示,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以及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665和0.795,联合诊断诊断率较高。结论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对冠心病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联合诊断灵敏性、诊断率更高,可有效诊断冠心病及心肌缺血,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碎裂QRS波 T环改变 冠心病
  • 简介:实践指南开发工具(GuidelineDevelopmentTool,GDT)是GRADE工作组于2013年推出一款基于GRADEProfiler(GRADEpro)软件扩展在线工具。GRADEproGDT支持为系统评价创建简明汇总表(证据概要表和结果总结表),促进临床实践指南制订,并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决策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实例运用GRADEproGTD工具进行干预性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并且简单介绍了在证据分级中遇到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不一致性、不精确性、间接性、发表偏倚)。

  • 标签: GRADEpro GDT 干预性研究 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在现代社会,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脑血管壁主要成分,血管平滑肌细胞广泛地参与到血管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等疾病中。Wnt蛋白是一种保守分泌蛋白,Wnt信号通路在调节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凋亡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脑血管疾病发生重要一环。该综述聚焦于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关系,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脑血管病变中关键作用。

  • 标签: WNT蛋白质类 肌细胞 平滑肌 信号通路 脑血管疾病 综述
  • 简介:大脑中动脉(MCA)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常见部位,血管内治疗是MCA狭窄患者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及高灌注脑出血(HICH)是严重并发症,且与不良预后相关。HICH发生离不开HPS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受损、血-脑屏障结构受损以及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作用均可能参与了HICH发生、发展。结合HPS影像学征象有助于HICH诊断。虽然采用预测HPS方法评估HICH发生风险有局限性,但通过预测并防治HPS,有助于避免其进展为HICH。未来尚需更多研究以获得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狭窄 血液灌注 颅内出血 综述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比较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5项研究,累计有423例患者,其中214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显著升高,MD为5.21%(95%CI:1.69~8.73,P=0.004),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80%,P=0.0006)。经调整纳入测量指标,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来源之后,重新纳入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间未发现异质性(I^2=0%,P=0.49),此时LVEFMD变为7.31%(95%CI:5.18~9.45,P<0.00001)。同时,对导管消融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6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脑钠肽、NHYA心功能分级变化进行分析,与室率控制治疗相比,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相比,前者改善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LVEF、心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趋势更明显,但更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风险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具有颈动脉斑块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区分易损及稳定斑块,依次纳入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PECAM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67624、rs28203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具有颈动脉斑块缺血性卒中患者270例,其中189例具有易损斑块,81例具有稳定斑块。对两组患者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T是易损性斑块风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为87.3%(330/378)、79.6%(129/162;OR=1.759,95%CI:1.080~2.864,P=0.022)。对LMOD1基因SNP位点rs2820315分析显示,等位基因C是易损性斑块危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中为87.6%(331/378)、80.9%(131/162;OR=1.667,95%CI:1.014~2.738,P=0.0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95%CI:1.022~1.118,P=0.004)、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T/T基因型(OR=2.202,95%CI:1.035~4.688,P=0.041)和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C/C基因型(OR=2.199,95%CI:1.005~4.809,P=0.048)是形成易损性斑块风险因素。结论PE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67624、LM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820315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

  • 标签: 抗原 CD3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蛋白1 易损性斑块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体外膜肺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