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脂肪乳注射液是静脉高营养药物,在ICU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中广泛应用。但通过周围静脉单独注时,由于其浓度高对静脉刺激性大,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且输液时间,一般250ml的脂肪乳注射液需6~8h输完。为此,我们采用两组液体同时注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脂肪乳注射液 静脉输注 临床应用 ICU重症病人 外周 血栓性静脉炎
  • 简介:目的观察利用自体腹水浓缩回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CN-01型腹水超滤浓缩机和DY-1060一次性使用腹水浓缩仪,对47例不同病因引起、经过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后静脉回治疗,观察其尿量、血浆蛋白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腹围明显减小或腹水消失,尿量增加,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升高(P<0.01).结论经过腹水浓缩回仪对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后静脉回治疗顽固性腹水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腹水浓缩回输仪 静脉回输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腹水超滤浓缩 后静脉
  • 简介: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的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亦称抗利尿剂性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的16%,其发生为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标志.按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难治性腹水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1].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回输腹腔 腹水浓缩 难治性腹水 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障碍
  • 简介:肝硬化腹水系一常见疾病,因病情发展或诊疗不当等出现顽固性腹水(RA),又名“抗利尿性腹水”,易于发生肝肾综合症(HRS),治疗上极为困难,作者采用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后腹腔回治疗RA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腹腔回输 顽固性腹水 临床疗效观察 自体腹水浓缩 RA
  • 简介: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性。方法分析3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接受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治疗,随访3个月的疗效。结果超滤回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是治疗顽固性腹水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肝硬化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
  • 简介:1临床资料我们1998—06/2000—06共收治1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病人,其中乐果中毒8例,甲拌磷中毒1例,甲胺磷中毒2例,敌敌畏中毒3例,血清ChE〈30%(入院后第1d),临床表现均符合中间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住院期间根据宿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药物对症治疗。为进一步观察输血是否为一必要治疗措施,我们将病人分为两组:

  • 标签: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间综合征 治疗价值 输注全血 呼吸机辅助呼吸 甲拌磷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治疗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05例CHC患者被分为对照组(52例,皮下注射干扰素和口服利巴韦林)和治疗组(53例,皮下注射干扰素和口服利巴韦林,联合应用高压臭氧自体血回疗法,平均10~16次),疗程均为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合并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8.3%、28.3%和2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7%和7.7%(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肝功能、HCVRNA载量和肝硬化患者比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发热、流感样症状和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50.9%、35.8%和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1%、59.6%和55.8%(x2=5.5,P〈0.01;x2=5.9,P〈0.01和x2=5.0,P〈0.01);治疗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3.0%、83.0%和74.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8.5%、86.5%和76.3%)。结论尽管合并高代谢综合征,干扰素联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治疗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压臭氧自体血回治疗可能成为减少干扰素不良反应的辅助疗法。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 干扰素 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近年胃癌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UG1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对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对0.3087±0.0252,P〈0.01),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对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中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链非编码RNA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D1途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的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TUG1 P27 细胞周期蛋白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