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儿童《紫癜肾炎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主要内容,结合个人学习理解临床实践,对儿童紫癜肾炎疾病名称、诊断标准、临床分型、肾脏病理分级、治疗策略、辅助治疗及临床随访作一解读,以期在临床更好理解实践该指南。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肾炎/诊断 标准 紫癜 过敏性/并发症 肾炎/并发症 肾炎/尿
  • 简介: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精神”说成是“地球上最美丽花朵”。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任务,就是要研究这朵“美丽花”是如何在儿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逐渐绽开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儿童心理学 培养 恩格斯 工作者
  •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作用于孕鼠后,胎鼠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及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情况;探讨DEHP所致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在睾丸下降过程中作用。方法妊娠昆明小鼠(KMmice)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DEHP实验组,每组15只。玉米油对照组DEHP实验组自妊娠第12.5天到妊娠第18.5天分别持续经口予以玉米油DEHP,用量按每日500mg/kg,正常对照组不予灌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DNA甲基化水平和3种甲基化转移酶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HP实验组DNA甲基化水平比对照组增高约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种甲基化转移酶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mt1,P〈0.05;Dnmt3a,P〈0.01;Dnmt3b,P〈0.05)。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通过影响3种甲基化转移酶表达而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抑制睾丸下降过程中多种基因表达,发生隐睾。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可能是DEHP诱发隐睾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DNA甲基化 转移酶类 二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免疫学 隐睾
  • 简介: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对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2、4表达调节及对肠组织损伤影响。方法24只10日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n=8,生理盐水1mL/kg腹腔注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n=8,LPS5mg/kg腹腔注射);肠三叶因子组(ITF组,n=8,重组肠三叶因子0.1mL/只+LPS5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h处死,留取远端回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肠组织TLR2、4mRNA表达。结果光镜下NS组肠组织结构正常,ITF组LPS组均可见间质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病变明显减轻。ITF组肠组织TLR2mRNA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增高(P〈0.01);而TLR4mRNA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肠三叶因子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mRNA表达相关。

  • 标签: 肠三叶因子 TLR 肠组织 大鼠
  • 作者: 欧连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黔江409000
  • 简介:儿童慢性湿咳嗽是临床上常见呼吸道疾病,主要指持续4周以上并伴有痰或痰声慢性咳嗽。慢性湿咳嗽患儿有气道上皮损伤、病原体感染、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增加等异常状态,可促进大量粘液分泌,形成粘液高分泌状态。气道粘液显著增加不能及时排出,这可能导致气道粘液滞留。粘液清除障碍也是儿童慢性湿咳嗽一个重要发病机制。粘液分泌量高儿童对排痰需求更高,但许多儿童呼吸防御机制受损,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纤毛振荡功能障碍,使粘液无法被推到口咽位置,导致儿童无法咳嗽或吞咽痰。痰液滞留在气道中,会加剧炎症反应,促进痰液分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促进慢性湿咳嗽发生发展。

  • 标签: 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主要病因
  • 简介:青春发育期是人生躯体发育重要阶段,营养是影响青春发育启动维持重要因素之一.无论胎儿期、婴儿期、还是幼儿期儿童期,任一阶段营养状态都有可能影响到日后青春发育维持.生命早期营养缺乏儿童,日后罹患性早熟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风险明显增高.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在婴幼儿期已经实现了生长追赶,青春期后阴毛早现、多囊卵巢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另外,膳食营养结构及饮食质量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重要因素.青春期一些特殊饮食困难问题,如神经厌食、神经贪食等可能对发育正常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最新文献报道就营养与青春期发育问题做简要评述.

  • 标签: 性发育 营养 青春期 肥胖 宫内发育迟缓 儿童
  • 简介:近年来,全球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发病明显增加,儿童IFI亦呈增加趋势,而且在医院内感染中居重要位置。由于IFI常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患儿,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与其他许多疾病很相似,使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病死率很高。所以,IFI诊治已成为儿科当前重要问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延误治疗 INFECTIONS 组织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医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总结过敏紫癜合并睾丸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对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6-06/2011-06收治26例过敏紫癜合并睾丸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睾丸肿痛或触痛,其中双侧肿大5例,左侧肿大12例,右侧肿大9例,睾丸肿痛大多出现在过敏紫癜发病后8d左右;阴囊彩超检查显示病变侧睾丸或附睾及精索体积增大,内回声分布欠均匀,血流丰富,少数病例同时伴有少量鞘膜积液;给予综合治疗措施,疾病可顺利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过敏紫癜并发睾丸炎临床发生率较低,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综合措施,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并发症 睾丸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过程中时间依赖心率变化,探讨儿童POTS心率诊断标准。方法回顾研究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HUTT10min内最大心率≥120次/min诊断为POTS儿童105例,分析其在HUTT10min内心率变化。结果POTS儿童由平卧位变为倾斜60°体位时心率逐渐增加,在HUTT即刻心率增加24±12次/min,HUTT后3min心率增加30±14次/min,5min时增加32±13次/min,10min时增加38±12次/min。10min内HUTT最大心率增加值平均为43±10次/min。结论POTS儿童HUTT10min内心率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建议儿童POTS诊断标准中心率增加≥40次/min较为适合。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肝母细胞瘤(HB)患儿肝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94(GRP78GRP94)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5例儿童HB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EnV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P78GRP94表达。结果HB患儿肝组织中GRP78GRP9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53%vs10%,60%vs10%;均P〈0.05)。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病例GRP78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例(P〈0.05)。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病例GRP94表达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P78GRP94表达在儿童HB发生、进展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哺乳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对子代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及Smad,表达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1,25.(OH)2D3干预组对照组。受孕第7天起,以隔天灌胃方式分别给予低、中剂量及高剂量组2、10、20μg/mL1,25-(OH)2D3,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直到子代大鼠生后21d断乳为止。制备子代大鼠哮喘模型。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从mRNA蛋白水平检测TGF-β1Smad3表达变化。结果(1)各组仔鼠哮喘模型支气管炎症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炎症反应减轻,而高剂量组则加重。(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及pSmad3在低、中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在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增高(P〈0.05)。(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TGF—β1Smad3mRNA表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两者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在大鼠哮喘模型中,1,25-(OH)2D,可能通过维生素D受体信号通路,进而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标签: 哮喘 维生素D TGF-Β1 SMAD3 大鼠
  • 简介:目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I(CYP2E1)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了解NAT2、CYP2E1基因多态及其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中分布,为实现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并测序方法检测341例中国汉族儿童(年龄0—14岁,男211例,女130例)NAt2、CYP2E1重要SNPs基因型,并判定其代谢表型。结果在中国汉族儿童中,NAT27个SNPs(rs1801279、rs1041983、rs1801280、rs1799929、rs1799930、rs1208、rs179993)基因型均以野生型为主;NAT2代谢表型以快代谢型频率最高(61.3%),其次是中间/慢代谢型(34.1%)。CYP2E14个重要SNPs基因型(rs2031920、rs3813867、rs6413432、rs72559720)被命名为:CYP2E1^*5、^*6、^*2,均以野生型为主,野生型频率分别为:61.3%、60.1%、99.4%;由于CYP2E1基因型代谢表型关系还未明确,未对其进行代谢表型分型。结论NAT2基因在中国汉族儿童中分布以野生型/快代谢型为主,CYP2E1基因以野生型为主,基因型/代谢表型在中国汉族儿童中多态分布为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NAT2 CYP2E1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用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协作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MLL基因重排阳性ALL初诊患儿(MLL^+组),以我院CCLGALL-2008方案治疗且时间相近、同性别的MLL阴性初诊ALL患儿为配对条件(MLL^-组)。MLL^+组依据骨髓细胞中是否有嗜天青颗粒、核仁、空泡伪足分为阳性亚组阴性亚组。考察MLL^+MLL^-组形态特征差异;比较MLL^+组形态学阳性亚组阴性亚组临床表现无事件生存率(EFS),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骨髓细胞不典型形态特征对患儿预后预测能力。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共收治MLL^+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0.4~13岁,18例处于完全长期缓解状态,5例骨髓复发,3例确诊后放弃治疗。MLL^-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0.8~14岁。MLL^+组骨髓细胞形态与M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原染色阳性率赋分值均低于MLL^-组。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核仁、嗜天青颗粒、空泡、伪足形态特征与初诊时外周血WBC、性别、年龄无相关;6例MLL-AF4融合基因阳性者全部发现具有核仁,其他MLL重排者具有核仁比例显著低于MLL-AF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无伪足患儿第33天MRD≥10^-4比例高于有伪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有、无核仁患儿3年EFS[(55.0±15.0)%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有、无嗜天青颗粒患儿3年EFS[(41.7±22.2)%vs.(83.9±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核仁和颗粒对MLL^+组预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能力优于分别预测(AUC分别为0.833、0.7860.705),P值分别为0.023、0.0510.162。结论MLL基因重排阳性ALL患儿骨髓白血病细胞具有独特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骨髓细胞形态 MLL基因重排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以及哮喘易感基因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作用,并观察布地奈德(BUD)对上述两种物质水平干预作用。方法BALB/c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BUD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激发试验建立哮喘小鼠模型,BUD组在每次激发前30min应用生理盐水溶解BUD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OVA溶液。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IL-13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STAT6及ORMDL3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气道病理学改变较正常组BUD组明显,而BUD组气道病理学变化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BUD组IL-13水平、STAT6及ORMDL3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哮喘组IL-13水平、STAT6ORMDL3mRNA表达均高于BUD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TAT6ORMDL3mRNA在哮喘组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32)。结论STAT6ORMDL3可能参与了小鼠气道重塑过程,BUD可能通过下调STAT6ORMDL3mRNA表达,改善气道重塑。

  • 标签: 哮喘 STAT6 ORMDL3 气道重塑 小鼠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X线检查,评估单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前倾角变化,探讨股骨近端横断面上塑形性相关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SeverinMckay优标准,回顾分析2005-2008年作者收治58例单侧髋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均接受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截骨;手术年龄3-15岁,平均(6.11±2.99)岁,随访时间3.4-6.4年,平均(4.74±0.88)年,随访结束时年龄8.2-18.9岁,平均(10.8±2.82)岁。术后通过骨盆前后位平片及侧位片,测量股骨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股骨头骺板一股骨颈角,并按Ogata方法测量股骨近端前倾角。随访结束时测量双髋内外旋活动范围。将非手术侧设为对照组。通过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术后前倾角演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股骨前倾角塑形能力相关影响因素;髋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髋脱位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存在塑形能力,术后前倾角矫正为21.3±2.13,术后1年逐渐改善至22.9±1.23,随访结束时前倾角为24.7±1.16。②多种因素影响前倾角塑形,手术时年龄(β=-0.545,P〈0.05)术后髋臼指数(β=0.349,P〈0.01)与前倾角塑形呈显著相关,术中去旋转截骨度数(β=-0.050,P〉0.05)术后颈干角(届=0.039,P〉0.05)与之相关较弱。股骨颈一骺板角以及中心边缘角与股骨前倾角塑形无明显相关关系。③随访结束时,双侧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脱位在行一期联合去旋转截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有一定塑形能力,且与手术年龄术中去旋转角度有密切关系,这为髋脱位术前个体化设�

  • 标签: 髋脱位 旋转 股骨 截骨术
  • 简介:目的腹型过敏紫癜是儿童常见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腹型过敏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也逐渐得到大家重视,丁撄教授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腹型过敏紫癜过程中灵活运用黄连紫草,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腹型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旋杆菌 黄连 紫草 儿童
  • 简介: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改名为发育髋关节脱位或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先天性畸形,分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脱位三种类型。我国发病率报告为0.9‰-39‰,男女发病比例为1:5-7,甚至更高。早期诊断并未普及,儿童骨科医师甚至成人骨科医师都在治疗,但治疗方法各异,并发症较多,一直是儿童骨科医生研究热点。一、早期诊断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诊治 小儿矫形外科 髋关节半脱位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等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筛查病例5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发生率髋关节发育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GrafⅡb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单侧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Graf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单侧发病病例,但与临床隐匿髋关节发育不良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超声检查 婴儿
  • 简介:龚四堂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炎症肠病(IBD)诊治研究基地主办"2016儿童炎症肠病国际高峰论坛"于6月12-13日在上海召开。值此非常荣幸地接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邀请,与加拿大SickKids儿童医院AleixoMuise教授、ThomasWalters教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MichealRosen教授本次高峰论坛主席黄瑛教授一起讨论儿童IBD相关热点问题。

  • 标签: 儿童炎症性肠病 儿童医院 沙利度胺 黄瑛 那提 国际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