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4月,我接到令人震惊Ⅱ期乳腺癌诊断,当时我38岁,要上班还要带孩子。我接受了乳房肿瘤切除术,并经过14个月放化疗及辅助治疗以后,生活恢复了正常轨道。我喜欢自己在时尚公司工作,正在撰写关于年轻和抗击癌症书也进展顺利。

  • 标签: 癌症 幸存者 Ⅱ期乳腺癌 肿瘤切除术 辅助治疗 放化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胃癌中印戒细胞(signet-ringcell,SRC)癌预后及其化疗耐药性已有文献报道并存在争议。对此类肿瘤围手术期化疗作用仍然存在质疑。本研究意欲评估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术SRC癌预后。同时,比较非SRC癌和SRC癌预后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围手术期化疗)。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参加单位包括法国19个医疗中心。共纳入接受手术治疗1799例连续胃腺癌病例,手术方式包括胃次全切除和全胃切除术。对胃窦癌行D2淋巴结清扫,对胃上部癌行改良D2淋巴结清扫。SRC癌诊断依据为病灶中存在含黏蛋白孤立细胞群。结果共979(54.4%)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共899(50%)例患者诊断为SRC癌。较非SRC癌相比,SRC癌多发于女性、青年及营养不良患者,并ASA评分较低、肿瘤更大。非SRC及SRC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个月、26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SRC癌为胃癌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1.182)。年龄〉60岁、皮革胃、邻近脏器侵犯为SRC癌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但不是非SRC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相比于非SRC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对接受切除手术SRC癌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相比于非SRC癌,SRC癌预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围手术期化疗敏感度差。因此,在将来治疗相关研究中,非SRC癌及SRC癌应作为不同类型处理。

  • 标签: 印戒细胞癌 全胃切除术 胃窦癌 胃腺癌 预后影响因素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淋巴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数据库资料齐全570例根治性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结果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之间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是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全组570例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2.8%,其中T_1期为18%,T_2期为39.7%,T_3期为76.0%,T_4期为80.1%,进展期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78.1%,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性差异。全组患者淋巴结总体转移度15.8%,其中T_1期为2.2%,T_2期为6.4%,T_3期为26.7%,T_4期为37.7%,进展期淋巴结转移度为26.9%,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转移特点不同,随T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增高。根据T分期不同,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合理淋巴清扫范围。

  • 标签: 远端胃癌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转移度
  • 简介:乳腺癌成为越来越影响女性健康疾病已经毋庸置疑,尤其是乳腺癌复发转移和这一阶段治疗复杂性更是扑朔迷离。如何利用现阶段科技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以及新药物来挑战这一疾病,是目前乳腺癌治疗领域重要课题。

  • 标签: 阶段治疗 乳腺癌 进展期 分子生物学 女性健康 复发转移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解剖性肝段/半肝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肝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目的探讨以铂类、紫杉类为基础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乳腺癌敏感蛋白I型(BRCA—1)、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74例以铂类、紫杉类为基础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ERCC-1、BRCA-1及Survivin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1)ERCC-1表达率60.81%,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及吸烟史无关,在化疗有效患者中ERCC-1高表达率45.45%,在化疗无效患者中高表达率83.33%(P=0.001)。(2)BRCA.1表达率59.46%,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无关,与病理(0.016)及吸烟史(0.002)有关,在化疗有效患者中BRCA—1高表达率47.33%,在化疗无效患者中高表达率76.67%(P=0.016)。(3)Survivin表达率51.3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及吸烟史无关,在化疗有效患者中Survivin高表达率40.91%,在化疗无效患者中高表达率66.67%(P=0.035)。结论ERCC-1、Survivin低表达,BRCA-1高表达患者能从含铂方案化疗中获益,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因素。

  • 标签: ERCC-1 BRCA-1 Su~ivin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比率对于评价胃癌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到2009年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8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淋巴结比率LNR(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总数)截点值并分组,分析LNR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及其与清扫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数之间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年龄(P=0.03)、肿瘤直径(P〈O.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001),转移淋巴结(N分期)(P〈O.001)和TNM分期(P〈0.001)与LNR显著相关性nLNR与阳性淋巴结数显著相关性(r=O.88,P〈0.001),与清扫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8,P=0.40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TNM分期、LNR影响胃癌患者预后,Cox回归模型提示,肿瘤大小、TNM分期、LNR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NR可用来评价胃癌患者预后,其与清扫淋巴结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比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厚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基层医院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7例(26.9%),以平滑肌瘤多见;恶性肿瘤19例(73.1%),腺癌多见。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6例(23.1%),空肠8例(30.8%),回肠12例(46.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黄疸等。术前与术后诊断相符1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1.5%。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对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该病可能;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癌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方法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中筛选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5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CapeOX),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mFOLFOX)。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各完成3个疗程化疗后,试验组客观有效率达57.69%,优于对照组23.0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eOX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晚期结肠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 标签: 结肠肿瘤 新辅助化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氟尿嘧啶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胃癌CXCL1表达、癌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关系,以期证实CXCL1可以促进胃癌淋巴道转移。方法分析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XCL1蛋白表达,利用D2-40抗体标记癌周淋巴管内皮细胞,计算癌周淋巴管密度,分析CXCL1及癌周L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尤其是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胃癌预后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L1主要存在于细胞胞浆中。CXCL1阳性比例为41%,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均P〈0.05)。CXCL1表达阳性组有着明显较高TNM分期和较差分化程度。胃癌癌周淋巴管密度与胃癌病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性(均P〈0.05)。CXCL1阳性组(n=41)比阴性组(n=59)5年生存率要低(P=0.001),阴性组总体生存时间是40个月,阳性组总体生存时间是23.2个月。经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筛选后,能够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因子为:CXCL1、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LMVD。结论CXCL1表达与胃癌浸袭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癌 CXCL1 淋巴道转移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发病率高,具有容易复发和侵袭性强特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GBM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但其治疗欠规范。本文就目前影响老年GBM患者治疗因素及其手术、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老年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对39例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15岁;其中左踝18例,右踝21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定期复查。结果32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6(10~24)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1.2周。患者术后平均14(11~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平均84.1(72~100)分。结论对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正确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及良好行走功能基础。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其中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一系列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除了高外显率BRCA1/2、P53以及HER2基因外,越来越多中低外显率易感基因也已经被发现。这些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发现为乳腺癌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理论指导和思路。

  • 标签: 乳腺肿瘤 易感基因 遗传性疾病 预防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高尔基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作为肝脏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血清学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占位患者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AFP)水平以确定肝占位性质。同时选取PHC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进行GP73水平测定。对PHC患者,进一步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结果:肝占位组GP73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27%和85.71%,P〈0.05。PHC组、肝硬化组及健康体检组GP73数据比较:PHC组患者GP73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肝硬化组GP73血清含量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PHC组各数据分组比较分析:GP73血清含量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情况、Child分级及肝炎感染情况具有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血清标志物,GP73与AFP一样,临床检测效果良好,与AFP临床诊断上具有互补性,可用于临床肝占位性质判定、PHC诊断,并且对于PHC病情分析、恶性程度判断乃至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脏疾病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蛋白73 肿瘤标记物 临床应用
  • 简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恶性肿瘤,其相关研究较少。手术依旧是治疗基础手段,但是仍缺少足够数据来评价宽局部切除(widelocalexcision,WLE)与经腹-会阴切除(ab-dominalperineumresection,APR)与术式哪种更具有优势。临床上亦常采用干扰素和放疗等辅助疗法,但其效果仍需进行进一步评价。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直肠肛管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射频消融(RFA)治疗护理。方法对2012年至2013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不能手术74例原发性肺癌(其中鳞癌23例,腺癌48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1例)和14例转移性肺癌患者共96个病灶(其中最大直径〈3cm31个,3~5cm56个,〉5cm9个)134次RFA治疗术前准备、术中观察以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88例共134次RFA治疗中除1例患者因术中癫痫发作而中断手术行二期射频消融治疗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治疗。术中并发血气胸8例,咳嗽、痰中带血12例次,胸痛6例次;术后有24例次患者体温37.5℃~39.5℃。上述并发症经止血、控制感染、胸腔穿刺置管排气、排液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支持和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RFA治疗顺利实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肺癌 射频消融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组织因子作为凝血因子Ⅶ细胞膜表面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肿瘤高凝状态,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生长、转移。

  • 标签: 组织因子 肿瘤 血栓形成 生长 肿瘤转移
  • 简介: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上市前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客观有效性和明显生存获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已于2014年10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FDA)批准作为国家1.1类新药上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合理、有效地应用阿帕替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多学科专家学者,根据阿帕替尼上市前、后国内用药情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使用经验,共同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靶向治疗 合理应用 安全管理
  • 简介:对于肺癌治疗,很多人认为只有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方法,其实放疗也是肺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不论是早、中、晚期肺癌,放疗都是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肺癌,放疗疗效堪比手术。现有证据表明,对于早期肺癌,

  • 标签: 治疗方法 放疗 效价比 肿瘤 晚期肺癌 早期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ADC值与前列腺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s/mm^2和800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关系。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ADC值分别为(1.73±0.21)×10^-3mm^2/s和(1.34±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MRI诊断参考指标。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