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致严重皮疹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胃癌患者,分析患者的诊疗经过及具体的用药情况。结果:氟尿嘧啶类药物致严重皮疹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应注意氟尿嘧啶类药物有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皮疹的风险,对氟尿嘧啶类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需提高警惕,并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胃癌 氟尿嘧啶 皮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中的应用治疗,术后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可以配合完成治疗。结论对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氟尿嘧啶 缓释植入剂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在临床上取338例应用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3.7%。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效果显著。

  • 标签: 氟尿嘧啶注射液 恶性肿瘤 应用观察
  • 简介:现将我院收治微量泵用于氟尿嘧啶持续泵人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4-2007年消化道恶性肿瘤155例,食道癌31例、胃癌61例、结肠癌63例,其中男99例,女56例,年龄33~77岁,一次连续使用72h,均选择手臂粗直的静脉并采用外周留置套管针输注。5-FU2.0/m^2注入一次性微量泵内,

  • 标签: 输注泵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针局部注射治疗甲周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2.5%氟尿嘧啶针与2%ff4多卡因针混合疣体内注射,隔周1次,共1~5次;对照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氟尿嘧啶 甲周疣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为了制备靶向型药物载体系统,采用超声乳化技术,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液体石蜡为有机分散介质,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壳聚糖(CS)进行乳化交联,制备了壳聚糖-5-氟尿嘧啶(CS-5-Fu)微球。对超声频率为40kHz时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戊二醛用量2mL,CS浓度1.0%,5-Fu浓度1.0%。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该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S-5-Fu微球外形为比较规整的球形,粒径在1~4μm之间,分布均匀,包封率为46.7%。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S-5-Fu微球在30h内的累积释药率为60.4%,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5-氟尿嘧啶 微球 制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绒毛膜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氟尿嘧啶作为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绒毛膜癌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综述氟尿嘧啶在人绒毛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氟尿嘧啶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方面,同时介绍其在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指导。

  • 标签: 氟尿嘧啶 绒毛膜癌 化疗 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筛选5-氟尿嘧啶液体栓处方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凝胶材料,海藻酸钠和PEG4000为黏度调节剂,制备5-氟尿嘧啶液体栓,考察5-氟尿嘧啶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紫外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所制2%5-氟尿嘧啶液体栓的胶凝点在(36.2±0.3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液体栓在240min累积释放率为94.50%。结论将5-氟尿嘧啶制成液体栓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延长药效时间,通过调整液体栓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液体栓剂。

  • 标签: 5-氟尿嘧啶 液体栓 胶凝温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体外释放百分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胃腺癌SGC7901/R耐药细胞株产生耐药的机制。方法:以人胃腺癌5-FU耐药细胞株SGC7901/R和其亲本细胞SGC7901为对象,MMT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RT-PCR法检测胸腺嘧啶合成酶(TS),胸腺嘧啶激酶(TK),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转录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结果:SGC7901/R耐药细胞对5-FU耐药性能确切,并对顺铂(DDP),柔红霉素(DNR)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TS,mdr-1在耐药细胞SGC7901/R中表达显著增强,TK表达减少,OPRT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无显著差别。MRP在两种细胞都没有表达。耐药细胞SGC7901/R内DNR药物蓄积浓度降低。结论:人胃腺癌5-FU耐药细胞株SGC7901/R耐药机制与嘧啶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酶TS和TK表达的改变相关,5-FU耐药细胞株具有多药耐药(MDR)的特性,这与mdr-1基因翻译的P-糖蛋白的泵功能增强有关。

  • 标签: 人胃癌 癌细胞 5-氟尿嘧啶 耐药机制 检测 胸腺嘧啶合成酶
  • 简介:氟尿嘧啶是通过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而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抗癌药。对胃癌、肠癌、胰腺癌、肝癌和乳癌疗效较好,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进行静脉注射过程中,若溢于血管外而不及时处理,与其他化疗药物一样会产生强烈的局部疼痛甚至组织糜烂坏死。我科自2000年起,对应用氟尿嘧啶化疗、静脉注射过程中产生外漏的病人,及时采用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混悬液进行局部封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氟尿嘧啶 临床观察 局部封闭 血管 外漏 注射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流程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9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提供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39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9例晚期胃癌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13%(2/39)、部分缓解率为51.28%(20/39)、稳定为20.51%(8/39)、进展为23.08%(9/39),总有效率为56.41%(22/39);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炎、外周神经毒性、转氨酶升高,其中0度、I度、II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III度、IV度(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可耐受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尿嘧啶 草酸铂 晚期胃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司盘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制备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类脂囊泡.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可能影响包封的各种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表明:药物浓度为1.0g/L,Span20与胆固醇比例为4∶3,50℃超声30min,所制得的5-FU类脂囊泡的包封率可达40%以上.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所制得的类脂囊泡为球形单室结构,测得平均粒径为393nm,且分布较均匀,表明制得的囊泡粒径符合注射给药的要求.

  • 标签: 5-氟尿嘧啶 类脂囊泡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胆固醇 包封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注射用氟尿嘧啶细菌内毒素的制备和测定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从不同批次和来源中选择样品,确保多样性与代表性。样品溶解和稀释步骤保证溶液均匀且适合测定。测定方法选择鲎试剂,通过凝固判断细菌内毒素的存在。验证与数据分析确保测定结果准确性。内毒素限值的确定保障药品质量。对于新药种,进行干扰试验以验证一致性。文中提及光度法在某些情况下更具优势。该文的方法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注射用氟尿嘧啶 内毒素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顺铂与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实验犬腹壁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杂种雄性犬21只.随机分为化疗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7)。化疗组予以顺铂50mg/m2(Cisplatin.DDP)加氟尿嘧啶150mg/m2(5-fluorouracil,5-Fu);阴性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第1、3、5天经腹壁下静脉给予,每21天为一个周期,共2个周期。于第42~49天进行腹壁皮瓣手术。术后每天观察皮瓣变化.术后第30天用坐标贴纸法测量皮瓣存活面积,并将整个带蒂皮瓣取下,对皮瓣及腹壁血管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化疗组5只.阴性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共计17只实验犬存活。术后2~3d内,各组皮瓣均有不同程度肿胀。术后30d各组皮瓣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9.94±7.25)%、(91.13±6.28)%、(89.43±6.44)%,P=0.910。镜下显示各组表皮及皮下组织生长良好;各组腹壁下静脉和动脉内均未见明显的血栓形成及炎细胞浸润。结论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化疗2周期对腹壁皮瓣的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诱导化疗 皮瓣 顺铂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氟尿嘧啶山梨醇注射液的配制和含量检测。方法配制用氟尿嘧啶注射液、山梨醇注射液配制并浓缩所得。含量测定氟尿嘧啶紫外分光光度法,以0.1mol/LHCL溶液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含量测定氟尿嘧啶紫外分光光度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山梨醇对测定无干扰;

  • 标签: 氟尿嘧啶 山梨醇 注射液 紫外分分光度法
  • 简介: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5-Fu)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并用于考察5-Fu控释植入剂在小鼠肿瘤组织的分布。方法荷瘤小鼠瘤周植入分别由PLGA50/50和PLGA75/25为载体制备的5-Fu控释植入剂,RP-HPLC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肿瘤组织中5-Fu的线性范围为0.5~15.4μg·g-1,准确度为97.5%~104.0%,提取回收率为81.9%~88.3%,日内RSD均〈2.0%,日间RSD均〈7.6%。以PLGA50/50、PLGA75/25为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9、15d;Cmax分别为3.79、2.83μg·g-1;AUC分别为41.15、43.50(μg·g-1)×d。结论该分析方法可用于5-Fu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行为研究,2种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均能维持小鼠肿瘤组织中较长时间的药物分布,延长药效作用时间。

  • 标签: 5-氟尿嘧啶 控释植入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肿瘤组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