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尔茨海默(A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基底节区和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大量缺失;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和记忆力减退,致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记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类 综述文献
  • 简介:2012年2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络大会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吴以岭、陈灏珠、杨胜利、陈可冀、陈凯先、高润霖、张运、郝希山、张伯礼、于金明等10位院士及来自美国、英国等学者近2000人参会。

  • 标签: 络病学 国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海马病理形态改变,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6只),生理盐水组(B组,MCAO后6h、12h、24h、48h、72h、5d、7d7时点,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c组,同B组),术后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Tr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改变;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形态改变。结果术后进行神经缺损评分发现,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影响,假手术组术后出现6—24h神经功能减退。与假手术组相比,在6~24h时间段盐水组神经功能下降明显(P〈0.05)。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明显好于盐水组(P〈0.05)。术后7d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同时,在依达拉奉组和盐水组中,缺血24h脑梗死体积最大;与盐水组相比,术后6—24h依达拉奉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HE染色显示术后6h在脑缺血区神经元细胞无明显改变,6h后缺血区脑组织逐渐出现肿胀与坏死;在依达拉奉组,脑水肿和神经元坏死病理损害明显较轻,在假手术组,脑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缺血性病理损害程度的作用;研究还提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海马 依达拉奉
  • 简介:目的探讨法医精神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受害人的特征。方法采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教研室性自卫能力鉴定案例登记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成人智残评定量表(AMDRS),对152例相关案例进行登记评分和统计处理。结果被害人的文化程度为文盲占53.9%,小学占42.8%。被鉴定的性受害人与被告人相识者占86.8%,发生在被害人家中(38.8%)、被告人家中(27.6%)或野外(21.1%),采取暴力、胁迫(56.6%)或诱骗(40.8%)的方式。受害时完全顺从者52.0%,受害后无所谓者78.3%。精神发育迟滞受害人的平均智商(IQ)为(40.29±11.40),SDSS的平均分数(12.84±2.65)。缺乏和无性自卫能力两组比较总智商(t=6.855,P〈0.01)、言语智商(t=6.583,P〈0.01),操作智商(t=4.878,P〈0.01),SDSS评分(t=-6.292,P〈0.01)、GAF评分(t=6.643,P〈0.01)、AMDRS评分(t=-7.397,P〈0.01)间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MR性受害人受教育程度低,易被熟人胁迫或诱骗,受害时多不知反抗,受害后多表现无所谓,智商低于正常,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智商和社会功能与性自卫能力有关,应该作为评定性自卫能力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性自卫能力 受害人
  • 简介:阿尔茨海默(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主要病因,本文就目前阿尔茨海默的主要生物指标进行综述,包括淀粉样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APOEε4与apoE蛋白、炎症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有助于预测AD的发病风险并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早期诊断 生物指标
  • 简介:阿尔茨海默(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隐袭起,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通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而死亡.阿尔茨海默病理特征包括,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FT),脑皮质细胞减少以及累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西方约有5%的人罹患此,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7%~50%.我国在60岁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的患病率为3%~5%.阿尔茨海默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的病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拟就阿尔茨海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病因学 AD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在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脑卒中病死率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前3位。近85%的脑卒中病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0%~80%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以往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形态的研究,多侧重于脑梗死面积、缺血神经元的保护及缺血半暗带区的修复等方面,很少关注造成供血区域脑梗死的供血血管本身的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颅内供血动脉的组织形态特点。以及其发生病理变化后的结构特点。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病理学 血管内治疗技术 脑梗死面积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1992年8月美国FDA批准了一项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直接导入恶性脑肿瘤的l临床治疗方案,这是最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胶质瘤进行的治疗实验,RichardStone称之为分子外科治疗[1].即通过导入外源性目的基因或效应分子至靶细胞并使之表达或用反义DNA、RNA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等分子生物手段来治疗疾病[2].1992年,Martuza首次在神经系统内用分子工程技术改变靶细胞的核酸或其他分子的结构以改变其功能.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外科治疗 脑肿瘤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神经心理学是研究高级认知功能或心理活动神经机制的一门学科,它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研究心理和认知,以脑作为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来研究脑与心理活动或认知功能的关系。传统上,它常常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的高级认知功能缺损,来推断正常状态下其心理活动或功能的神经机制。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家已经能够利用各种神经功能成像技术研究损伤脑和正常脑在从事某一特定认知加工时的实时脑区激活,为了解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的窗口。

  • 标签: 神经心理学 神经病学 高级认知功能 脑损伤患者 心理活动 认知功能缺损
  • 简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1998年以来手术治疗癫痫患者93例,对其中72例进行了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癫痫 病理组织学 超做结构
  • 简介: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要求。北京天坛医院在血管神经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换,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 简介:目的探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在血管神经实习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例实习医师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入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中最常见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组采用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实习医师在学习主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实习医师在血管神经学科中掌握知识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2例脊索瘤、6例脊索样脑膜瘤及2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索瘤好发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以条索状、簇状或单细胞结构漂浮在淡蓝色粘液样基质中,胞浆内可见空泡,瘤内可见液滴样细胞;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表达阳性。脊索样脑膜瘤好发于幕上,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大部分类似于脊索瘤,但可找到典型的脑膜瘤结构;瘤细胞EMA、的和波形蛋白(Vim)表达阳性,CK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几乎只发生于第三脑室和下丘脑,组织特点为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漂浮于粘液样基质中,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肿瘤细胞GFAP、Vim和CD34表达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脊索样”改变是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共同的组织特征,但三者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发病部位又各有特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对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 标签: 脊索瘤 脊索样脑膜瘤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尽管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致死率仍很高;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也只有平均12—16个月的生存期。肿瘤细胞的能量异常是肿瘤本身的10个基本特征之一,代谢的改变可能为细胞提供了增强其抵抗凋亡、促进侵袭等能力,被认为是胶质瘤发生、发展和难治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脑组织几乎以葡萄糖为唯一供能物质,因此讨论胶质瘤细胞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对胶质瘤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Warburg效应 糖酵解
  • 简介:目的探索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进修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名进修医师作为病房带教的教学对象,随机分入角色扮演法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中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2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角色扮演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进修医师在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系统诊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进修医师在血管神经学科中管理患者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血管神经病学 进修医师培训
  • 简介:认知功能障碍是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常见原因为阿尔茨海默(AD)和血管性认知损害(VCI)两大类。阿尔茨海默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毡细丝的形成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管性认知损害有多种类型,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淀粉样脑血管(CAA)、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痴呆、单纯梗死性痴呆和出血性痴呆等,其中以多发梗死性痴呆最为常见。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建立吗啡急性成瘾猫模型,研究吗啡急性成瘾猫神经电生理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病理学及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将12只家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只)、吗啡成瘾组(9只),用剂量递增法造模成功后,行大脑皮层及伏核、海马区域脑电图检测,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脑区皮质及垂体的形态变化.结果吗啡急性成瘾猫模型成功建立,脑电图监测显示吗啡急性成瘾猫脑电图生理波减少,病理波频繁出现;病理学检查显示各脑区皮质的神经元变性、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甚至坏死.结论长期使用吗啡可导致脑电图出现病理改变,脑功能损害,这种损害与脑内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吗啡依赖 脑电图 病理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18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病理学类型共10类,其中良性组(WHOⅠ级)22例,非良性组(WHOⅡ和Ⅲ级)7例。两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分析:非良性组和良性组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77.3%(16/22),两组间PR表达差异无统计意义(P=0.071);非良性组和良性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7.11±7.11)%、(3.96±4.28)%,两组间Ki-67增殖指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意义(P=0.002)。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26例,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3例。随访18例,时间1~5年,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膜瘤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不同。深入了解儿童脑膜瘤的特点,有助于完善儿童脑膜瘤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