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初中毕业班学生升学考前心理健康与考试前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HT量表和《考试焦虑诊断》对372名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考试焦虑测试。结果:初三学生临考前心理问题检出率17.47%,其表现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男女之间无差异。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受到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影响,具有考试焦虑症状人数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初三学生临考时具有强烈的心理焦虑反应,特别是女生,提示学校应对学生积极开展考试心理辅导。

  • 标签: 初三学生 心理素质 考试焦虑 研究 初中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了解中医大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康奈尔健康问卷(CMI)对我校826例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皮肤、泌尿生殖系、既往史、习惯方面及忧郁、敏感,、愤怒与紧张方面男女性之间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差异,(P<0.05,P<0.001)并大多是女性高于男性。结论: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女大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

  • 标签: 中医 大学生 身心健康状况 研究
  • 简介:酒店服务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然而,酒店毕竟与学校不同,实习中,从单纯的学生角色到学生与酒店员工双重角色的变化,往往使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应对,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本文结合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酒店服务实习的实际,分析了学生在酒店服务实习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提出了在实习的前、中、后整个实习过程中预防和调适学生心理障碍的做法。

  • 标签: 学生 酒店实习 心理障碍 预防 调适 旅游管理专业
  • 简介:目的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共208人进行测试,研究分析各因素间的显着差异。结果(1)男性和女性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以及学习成长能力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2)大学生与职业青年在紧张性、焦虑性、独立性、世故性以及创造性等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大学生和职业青年在16PF人格测验中部分因素和次级因素间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在性别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青年 人格特征 研究 青年 职业
  • 简介:目的:研究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人格心理学”课程作为促进目的的手段。方法:采用SCL-90和卡特尔16PF等量表作为一实验科学性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人格课程教育。结果;经过健康人格课程教育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有了提高,其中部分因素呈现积极的显著变化。结论:健康人格心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人格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我健身运动的心理训练进行研究探讨.从运动前后心理训练效应的比较和运动心理训练的体温与体能变化等方面进行实验,心理训练是在运动竞赛中始终重要的任务,同时在大学生自我健身运动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说明心理训练在大学生自我健身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情绪上。

  • 标签: 运动心理训练 大学生 健身运动 运动竞赛 体能 自我
  • 简介: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封107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占13%: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6个因素得分有顾着相关: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上述量表的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网络成瘾者 恐怖倾向 冲动倾向
  • 简介:目的比较高中年龄段学生不同性质学校的学生之间睡眠障碍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常州市某重点高中1~3年级学生510名和某技术学校1~4年级学生517名作为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中国睡眠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重点高中499份和技术学校513份,并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睡眠障碍的差异。结果在中国睡眠障碍量表的日间功能、失眠、嗜睡、运动性异样睡眠、非运动性异样睡眠五个因子和睡眠问题总分中平均每条目得分>1分者,重点高中组学生占比均高于技术学校学生;重点高中组学生的日间功能、失眠、嗜睡和睡眠问题总分的均值高于技术学校学生,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年龄段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睡眠障碍;重点高中学生的睡眠障碍情况高于技术学校学生

  • 标签: 学生 睡眠障碍 中国睡眠障碍量表
  • 简介:随着高校生源的增加,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困惑的人数也在增加。笔者通过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相应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 标签: 扩招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困惑 教育
  • 简介:应用瑞文标准测验封21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女大学生的知觉辨别,类同比较、系列比较能力优于男大学生。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系列比较和推理能力强于旅游烹饪专业的大学生。一方面与大学前教育的文理科思维训练有关,另一方面,大学教育期间的专业培养模式封于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影响。

  • 标签: 测验结果 智力 推理能力 在校大学生 瑞文标准 女大学生
  • 简介:目的决定心理卫生素质的作用。方法临场实验法。测定儿童心理卫生素质。结果探险心理卫生素质是内因。结论心理卫生素质促进心理发展。

  • 标签: 中小学生 探险心理 心理卫生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对成就需要的影响。方法使用量表对312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成就需要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自尊水平与成就需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在总的成就需要上差异最显著;在工作因素的分量表中,三种自尊水平之间都存在显着的差异。结论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对成就需要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成就需要 大学生 结论 自尊 关系研究 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父母的教养方式、职业和文化程度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父母养育方式及父母学历、职业等因素对中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参加测试的学生814人,收回有效问卷798份。结果:语文成绩平均分为91±14.15,数学为95.14±22.21。F-I、M-I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M-I与语文成绩成正相关;F-Ⅲ、M-Ⅳ与语文成绩成负相关,M-Ⅳ与数学成绩成负相关。父母的不同学历、职业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独生子女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父母对中学生的感情温暖与理解增加,可能会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过度干涉与保护、严厉惩罚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造成学生成绩不良。提示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 数学 成绩 父母 教养方式
  • 简介:目的: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探讨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4级护理本科4个班(1、2、3、4)1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3班为实验组,2、4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束后及临床实习期间,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 标签: 综合性实验 护理本科生 综合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Scale,LES),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SCL-90测试筛选的心理障碍者60人作为病例组,按1:2配比,分别选与病例同专业,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近(相差≤2)、地域相同经SCL-90测试各项指标正常的学生120人作为两个配比组,进行生活事件调查。结果病例组经历的生活事件中“学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学习困难”和“小额借贷”排在前三位,病例组经历三项以上(含三项)生活事件影响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的生活事件有“失恋”,“中额借贷”、“学习困难”和“财产损失”。结论通过探讨相关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为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价值的背景资料。

  • 标签: 生活事件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 简介:目的结合医学留学生在心内科的临床实习情况和我们的带教体会,探讨医学留学生的特点以及留学生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07级至2009级留学生共45人,观察其在北京同仁医院的临床实习情况。结果留学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的特点施教可以提高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实习效率。

  • 标签: 留学生 临床实习 带教
  • 简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影响巨大,日益成为学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角色人格理论来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试图探讨通过角色人格的调适来促进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

  • 标签: 角色人格 心理健康问题 巨大 原因 影响 调适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查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查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或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生活应激 应对方式 预测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调查与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状况。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量表。对405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情绪的稳定性高于平均值22分;②在男女之间。文科与理科之间和大一与大二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心理教育应该考虑到性别,文理科及年级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 标签: 民办高校大学生 理科 文科 心理教育 健康人格 人格特质
  • 简介:目的:调查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和态度现状及患者安全教育开展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3所医学院校727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本科生对患者安全的知识、态度及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医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为(9.43±1.65)分,家中是否有医务工作者、年级和性别是其影响因素(P〈0.05);患者安全态度得分为(63.53±21.26)分,学校和专业是其影响因素(P〈0.05);49.4%的医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患者安全教育相关内容,96.0%认为自己的患者安全知识仍须加强,74.7%最希望开展案例讨论式培训。结论:医学院校患者安全教育情况尚不容乐观,学校与医院应注意协同合作,通过案例讨论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教育。

  • 标签: 院校合作模式 医学生 患者安全 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