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P75神经营养受体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既往认为其主要作为高亲和力受体的辅助受体间接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75神经营养受体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现阐述其在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以及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P75神经营养受体 视网膜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传递
  • 简介:世界各地糖尿病增加是主要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上升。2型糖尿病越来越常见是因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糖尿病更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迁移到市区,运动减少,吃得更多,不健康的食物,越来越多的人正变得肥胖成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增加一系列的眼部疾病风险,包括白内障,但是与糖尿病有关盲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在患糖尿病后的十至二十年之间发生并且当糖尿病未确诊及未治疗时发展更快。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 简介:<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在糖尿病中的发生率达50%以上,尤其是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视力下降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性者高10~15倍。如能及时及早进行激光光凝,可使机网膜病变进展速度减慢。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很快,报道也较多,但用倍频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固体激光器 新生血管 激光光凝 倍频
  • 简介:<正>今将我们近年来开展应用ERG检测120例及联合应用VEP检测50例视网膜色素变性(RP)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检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最小仅4岁,最大72岁。110例皆有夜盲史,在80例行视野检查者中,呈典型管状视野的30例,50例有不同视野改变,多数呈不规则状缩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检测 病例报告 管状视野 视野检查 结晶型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介绍了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期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回顾,重点综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 简介: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症状性)高血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肾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一般是先就诊内科而后转眼科会诊检查眼底时发现,首诊到眼科的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在门诊遇到的1例患者介绍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肾性高血压 误诊 双眼 眼科会诊 肾脏疾病
  • 简介:目的方法比较显微镜与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外路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手术的疗效。随机选取孔源性RD患者48例(48眼),分别在手术显微镜直视(A组)14例(14眼),与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B组)共34例(34眼)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释放视网膜液体后硅胶块填压及环扎,确认裂孔位于巩膜嵴上,如术中眼压过低,则玻璃体腔内注入空气或C3F8。术后定期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液体吸收情况及冷凝反应。结果两组术后随访1-6个月,A组患者术后100%视网膜裂孔闭合,视网膜完全复位,视力提高12眼,矫正视力〈0.3者4眼(33.3%),≥0.3者8眼(66.7%),另外2眼视力不提高。其中,视网膜液体吸收者缓慢者2眼(16.7%),6天后完全吸收。冷凝反应0级1眼(8.3%),Ⅰ级4眼(33.3%),Ⅱ级8眼(66.7%),Ⅲ级1眼(8.3%)。B组患者术后100%视网膜裂孔闭合,3例未复位,2次手术后成功复位,矫正视力〈0.3者12眼(35.3%),≥0.3者22眼(64.7%)。冷凝反应0级3眼(8.8%),Ⅰ级4眼(11.8%),Ⅱ级25眼(73.5%),Ⅲ级2眼(5.9%)。结论显微镜直视网膜脱离手术相对简单,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更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双目间接检眼镜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评价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区视网膜分析系统(macularedemamodule,MEM)的三个技术参数,了解其变异性及可重复性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78只眼)正常健康志愿者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区视网膜分析系统进行检查。分析扫描深度值(Z)、视网膜信号宽度值(W)、水肿指数值(E)三参数的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分析黄斑反射图、地形图、信号宽度图、水肿指数图的图像特征。结果黄斑中心0.5mm范围内视网膜扫描深度均值(Z)为1.4430848,变异系数55.6%。W值为795.27±193.53,变异系数17.6%。E值为1.13±0.35,变异系数27.8%。不同个体三参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个体变异较大。不同时间段三参数测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M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个体变异较大,但重复性好,HRT-Ⅱ检查适合黄斑疾病的个体随诊观察。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再次玻璃体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12例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患眼行再次玻璃体手术,其中下方视网膜脱离10例,黄斑裂孔复发2例。结果:12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10例3~6mo取出硅油。最佳矫正视力提高4行1例,提高3行4例,提高2行3例,提高1行3例,不提高1例。结论:再次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硅油 视网膜脱离 眼内光凝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共50只患眼的高频及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视网膜脱离患眼47只,完全性网脱11眼,部分性网脱36眼。47只患眼都可见玻璃体内异常光带,其中43眼光带内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占91%。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94%。结论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独特的诊断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彩色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索通过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观测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分布以及荧光标记的白细胞在眼底的运动情况的方法。方法:大鼠麻醉后散瞳并将其置于动物台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并照相和进行视频记录。另外,体外分离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并用CFDA(6-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进行荧光标记,之后通过尾静脉将其回输进入同窝另一只大鼠的体内,观察白细胞在眼底血管的运动情况。结果:通过HRA2能够清楚而有效的观察到大鼠视网膜4级以上血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能够观察到白细胞在眼底血管中的各种运动状态。结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RA2观测大鼠视网膜血管及白细胞运动的方法。

  • 标签: 微循环 眼底血管造影 大鼠 白细胞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治疗306例312眼(视网膜脱离28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259眼(91.8%);282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257眼)随访3-38月,平均12.7月,最终视网膜复位201眼(78.2%)。术后最终视力提高208眼(73.8%);0.05以上视力181眼(64.2%)。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5.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34.4%)、视网膜脱离(21.8%)、继发性青光眼(9.9%)和角膜病变(9.2%)。结论VR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12/2008-12临床诊断为"继发性角膜溃疡"的患者8例8眼,其中4例选择结膜瓣遮盖术,3例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keratoplasty,LKP),1例因角膜穿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P)。术后随访4-10(平均6)mo,观察视力、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角膜植片和植床情况。结果:行结膜瓣遮盖术者溃疡均治愈;行部分LKP术者植片透明,植床残留薄层瘢痕,行PKP术者植片透明,两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所有病例溃疡未见复发。结论:对于继发性角膜溃疡,应该根据不同病例的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治疗,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继发性角膜溃疡 结膜瓣遮盖术 板层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心电图改变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9-06/2011-03在我院眼科住院的113例DR患者的心电图和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R患者心电图的异常表现以ST-T改变为多见.非增殖期心电图异常25例(61.0%),增殖期59例(81.9%),组间差异显著.在心电图异常的DR患者中处于增殖期的病例比例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与心电图正常组相比,心电图异常组也伴有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的异常组与正常组间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DR作为糖尿病严重眼部并发症多伴心血管系统病变的发生和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心电图
  • 简介:网膜静脉阻塞(RVO)会出现缺血区,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是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刺激物,它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力。随着抗VEGF药物的出现,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治疗RVO黄斑水肿的一线用药。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变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早期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只是单纯控制血糖,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全身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许多全身因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此方面成果,总结必须严格控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最终通过全身综合干预以早期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思路.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链脲素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后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C3F8气体为眼内填充物.采用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28眼视力均有提高,视力达到或超过视网膜脱离术后最佳视力的有22眼,占78.57%.结论白内障摘除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并有利于对其眼底的随访.

  • 标签: 手术治疗 手术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囊外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手术 视网膜脱离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