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rn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积聚,分泌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或限制性κ、λ轻链(M蛋白,monoclonalprotein),临床上有广泛的骨质疏松或溶骨病变、贫血、感染、肾脏损害等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将对我国人口的健康素质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肾脏损害 浆细胞恶性肿瘤 治疗 克隆性增殖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内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后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ESWL治疗失败后行腔内钬激光碎石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合并息肉或被肉芽组织包裹,6例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89例,成功率92.7%(89/96),碎石块均在2周内排出。其中8例因术中碎石移位至肾脏,术后2周经ESWL后排出;其余7例因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镜体无法通过,改行开放手术治愈。站论内钬激光碎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ESWL失败后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探讨原、继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全部MPG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表现(包括病理半定量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MPGN仅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0.27%。继发性MPGN主要为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MPGN—L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增殖性肾炎(HBV-MPGN)、膜增殖性IgA肾病(MPGN-IgAN)及原因不明MPGN。与原发性MPGN比较,MPGN—LN、HBV-MPGN及原因不明MPGN患者的肾病综合征患病率高,MPGN-IgAN患者肾功能损伤重。前三者光镜均可见“白金耳”,免疫荧光“满堂亮”,电镜检查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而MPGN—IgAN患者的肾小球损伤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最高。结论继发性MPGN与原发性MPGN在临床及病理方面有所不同。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病理学 狼疮肾炎
  • 简介:附睾横纹肌肉瘤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我院于2014年4月10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15岁,因"右侧阴囊坠胀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附睾可及一约4.0cm×3.0cm大小卵圆形实性包块,光滑、质硬、无压痛,睾丸附睾分辨不清,肿物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

  • 标签: 附睾横纹肌肉瘤 文献复习 原发性 透光试验阴性 肿大淋巴结 阴囊坠胀
  • 简介:目的了解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SHPT)患者甲状旁腺(PT)的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SHPT患者的PT病理改变,比较不同病理改变间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血钙(Ca^2+)、血磷(P^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差异。结果在26例SHPT患者的PT病理改变中,PT弥漫性增生11例(42.3%)、结节性增生6例(23.1%)、腺瘤9例(34.6%)。PT弥漫性增生患者的透析龄(70.54±46.69)个月,血Ca^2+(2.37±0.19)mmol/L。PT结节样增生和腺瘤患者的透析龄(107.33±43.73)个月,血Ca^2+(2.67±0.23)mmol/L。PT结节样增生和腺瘤患者的透析龄、血Ca^2+明显高于PT弥漫性增生的患者(P〈0.05)。结论SHPT的PT以弥漫性增生为主;PT结节样增生和腺瘤患者的透析龄、血Ca^2+明显高于PT弥漫性增生患者。

  • 标签: 尿毒症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继发性 甲状旁腺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确诊主要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加膀胱灌注化疗为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其预后较其他前列腺癌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尿路上皮癌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肾活检是肾脏病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有利于明确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对诊断各类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所提供的组织病理学资料是其他任何方法不能获得的。随着实验病理学、免疫学技术和介入性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肾活检成为确定肾实质病变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需手段,尽管定位方法及穿刺针具不断改进,

  • 标签: 肾活检术 肾包膜下出血 介入性超声技术 改良 组织病理学 实验病理学
  • 简介: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无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肾细胞癌(1696例)的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肾肿瘤,左肾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细胞癌,1枚(2.1%)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是散发性、无转移性双肾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一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对侧肾脏的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 标签: 肾细胞癌 双侧 诊断 治疗 预后 无瘤生存率
  • 简介:小儿常复性肾病(FRNS)是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经正规泼尼松治疗初次反应后6个月内2次,或1年内3次以上复发或反复.约占小儿NS的30%~50%,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我们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旨在降低复发率,提高缓解率,减轻副作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儿科肾病住院患儿60例,均符合小儿常复发性肾病(FRNS)的诊断标准[1],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岁2例,5岁~10岁16例,11岁~14岁12例,平均年龄6.5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岁3例,5岁~10岁17例,11岁~14岁10例,平均年龄6.3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 复发性紧病 FRNS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9例尿蛋白检查阳性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项尿蛋白定量检查较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的敏感性高;肾小球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与肌酐清除率下降的关系较肾小管性蛋白尿更明显。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肾小球性蛋白尿较肾小管性蛋白尿发生率低,但伴有肾小球性蛋白尿者更易发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继发性肾损害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 混合性蛋白尿
  • 简介:患者,男,56岁。以“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2月余,加重1月”于2012年3月12日入住本院。2个月前患者发现左侧睾丸较右侧明显肿大,无疼痛及发热,未经诊治,近1个月左侧阴囊急剧肿大,并感坠胀不适。

  • 标签: 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 文献复习 侧睾丸 肿大 无痛性 患者
  • 简介: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是指广泛分布于机体内许多器官和内分泌腺中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病率低,最常见部位为消化道(75%)和肺部(10%),发生于泌尿系者较为少见[1],发生于肾脏更是罕见。2010年11月2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肾脏原发性NEC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因"左侧腰部不适20d,血尿2d"入院,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左侧腰 神经内分泌细胞 NEUROENDOCRINE 上皮性 肾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12例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12例输尿管息肉均于术前通过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分析得以明确诊断,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均为单发。息肉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4例,下段3例。息肉长1.4--11.0cm,平均6.2cm。开放手术治疗3例,输尿管镜手术9例,手术均获成功,近期无尿漏、感染,远期无输尿管狭窄、闭锁,无息肉复发及恶变。12例输尿管息肉术后病理学检查亦均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为良性肿瘤性病变,亦非癌前病变。影像学检查易于发现肿块及周围病变,活检病理可明确定性,手术干预效果良好。

  • 标签: 输尿管 息肉 诊断 治疗
  • 简介: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表现为顽固性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甲状旁腺增生、皮肤瘙痒、骨痛、骨折、心血管钙化、甚至身高下降(退缩人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双膦酸盐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对抗骨吸收、增加骨量等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变形性骨炎和恶性骨病等旧J。但由于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代谢,限制了其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本文就双膦酸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双膦酸盐类药物 血液透析患者 治疗 甲状旁腺增生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10日住院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组和非肾功能不全组,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80例患者中,3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占38.9%;分型以轻链型最多见,占48.4%;kA型占25.8%,IgG型占25.8%。非肾功能不全组以IgG型多见,占61.2%;轻链型占14.3%,IgA型占18.4%,其他类型6.1%。两组资料对比显示,肾功能不全组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不全组,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肾功能不全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免疫分型、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更为复杂,疾病更易发生进展,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其肾损害,则有望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