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国内有关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策略的文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3604例患者。依从性提高措施包括教育干预(n=13)、护理干预(n=10)、行为干预(n=3)、患者父母心理干预(n=1)、品管圈模式(n=1)、电话随访(n=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干预之后能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结论: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研究结果样本量不大,随访周期较短,建议在未来研究中开展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可以提高我国抗癫痫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为合理用药提供研究证据。

  • 标签: 未成年 癫痫 用药依从性 提高策略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手术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心率水平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在手术后需进入ICU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患者 系统化 规范化 术前访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假冒伪劣医疗产品不仅无法保证用药的有效性,还可能导致一些非预期的不良反应/事件,威胁公众的健康安全。当前对药品质量的检测除了依靠药物分析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药品上市后安全性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几种不合格药品的检测方法,包括不相称测定分析,时间变化监测算法,聚类分析,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预警系统进行介绍。结果上述几种检测方法都可以从一定角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结论假冒伪劣医疗产品的检测方法尚无金标准,针对具体数据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方向和帮助。

  • 标签: 劣质 假造 标签不当 伪造 假冒 医疗产品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PCNSL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PCNS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菌清除情况以及成本—疗效比。结果2组总有效率与病菌总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疗效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但从药物成本上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明显有优势。

  • 标签: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尿培养资料,分析留尿方式与患者来源的关系,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尿培养2449份,除2份穿刺尿外,共从923份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1046株,阳性检出率为37.7%。其中,中段尿1087份,急诊病房送检量(143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尿1360份,综合ICU送检量(476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真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2%,0,75.9%,69.4%,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6.9%,34.7%,53.1%,53.1%,均高于社区获得性菌株的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5%,96.6%,8.5%,高于粪肠球菌的71.6%,68.7%,3.0%。结论医务人员应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尿培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舒他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舒他西林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月,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RCT研究,886例患者,其中儿童132例。舒他西林与阳性药物(包括头孢拉定、氨苄西林、青霉素)相比,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89,1.21)],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88,1.31)];亚组分析显示,舒他西林有效性均优于氨苄西林,和头孢类、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儿童的2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舒他西林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优于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组无差异。舒他西林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反应,大多数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他西林能有效治疗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由于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尚需开展高质量的RCT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舒他西林 呼吸道感染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中快代谢型(extensivemetabolism,EM)与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metabolism,IM)、慢代谢型(poormetabolizer,PM)基因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关CYP2C19*EM与IM+PM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或观察性试验,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标准及评价量表进行文献筛查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0软件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的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均≥7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共2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EM与IM+PM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RR=0.46,95%CI=0.19~1.13)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72,95%CI=0.34~1.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21~0.53,P〈0.05),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可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CYP2C19*IM+PM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EM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但氯吡格雷抵抗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建议在服用氯吡格雷或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先测定CYP2C19基因型突变程度,再考虑是否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 标签: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CYP2C19 低反应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开发一款适合临床药师使用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并运用此系统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32例住院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和评估随访。患者接受服务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较初发时有显著改善,而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

  • 标签: 临床药师 慢性病管理系统 BMI 血糖 血脂 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受MRI动态增强扫捕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纽曼系统护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HAMA)、抑郁(HAMD)指数进行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HAMA、HAMD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HAMA、HAMD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低于对照组的31.7%(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负性情绪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并发症也有较好控制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纽曼系统护理模式 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挖掘和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中相关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风险信号,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调取解放军ADR数据库中FQNs相关ADR报告,对涉及神经系统ADR报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比例报告比法、报告比值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4种数据挖掘方法,获取FQNs相关神经系统ADR风险信号,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风险信号。结果:研究共纳入2008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FQNs相关的有效ADR报告11988例,涉及神经系统的1322例。相关FQNs共14种,其中引发神经系统ADR频次最高的前5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出现神经系统ADR阳性信号的药物为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和芦氟沙星。结论:FQNs相关神经系统ADR的主要引发药物为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和芦氟沙星,应针对性强化临床应用中相关警戒意识并予以防范。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神经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数据挖掘
  • 简介:目的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〇=0.02727,P=0.7572)。结论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WT-1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