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9月接受治疗、需进行UVC治疗的新生儿5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UVC置管,治疗组彩超引导下UVC置管。比较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比26.00%,P〈0.05);治疗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比76%,P〈0.05),而置管留置时间也高于对照组[(11.34±1.22)d比(9.37±1.34)d,P〈0.05]。结论彩超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在新生儿UVC效果较好,患儿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一次性成功置管率高,置管留置时间长。

  • 标签: 彩超 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 脐静脉置管术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牵引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创伤小,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闭合复位 髋动力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参与本次研究,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认知能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术后治疗总时间。结果在麻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显著高于对照组,且MMSE评分更高,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术后治疗总时间更短,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对老年骨科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其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骨科 血流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骨科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中选择58例进行分组麻醉,共2组,各29例。A组采取硬膜外麻醉,B组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结果对比两组麻醉后MMSE评分,提示A组效果更佳(P<0.05)。手术开始后3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B组DBP较之A组明显降低(P<0.05)。对比两组麻醉前后的SBP、HR、SpO2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较,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麻醉方法 老年 骨折手术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不同效果。 方法: 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于我院诊治的胃穿孔患者 60 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 结果: 用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后效果优于开腹修补术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胃穿孔患者选择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胃穿孔者。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以及多巴胺剂量对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4例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救治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患者予以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扩容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73,P<0.05);观察组患者6h以及12h的SVRI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4h的HR、CI、SVRI、SV以及多巴胺剂量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多巴胺可使患者达到较差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多巴胺的用药剂量,提高了治疗效果,规避了各种不良影响,短期疗效优越。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多巴胺 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即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该骨折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多发于老年群体且大部分患者均携带有髋内翻症状,患者粗隆部血运丰富而愈合效果良好,但后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固定器械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保守治疗也开始逐渐被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所取代[1,2]。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背景: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发挥、结构折叠与解折叠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蛋白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型及维持结构稳定的可能因素,但实验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分辨的局限以及蛋白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实验中提出的很多理论模型无法得以检验。分子动力学能够从原子水平上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对理论假设和(或)模型进行验证,为实验提供参考和启示;也可以预测新的结构和现象,为建立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目的:分别对采用实验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一展望。方法:以"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CS-1"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研究的相关文献,下载全文进行阅读,排除与蛋白生理机制无关的文章,最终对7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实验中主要对神经元钙传感蛋白在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中调控分泌、调控多巴胺D2受体、在肝细胞内调控腺苷A2A受体以及调控不同刺激下心肌细胞质和细胞核Ca-(2+)等方面提出相关理论模型;(2)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结构的视角,对维持蛋白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蛋白生理机制的理解,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多巴胺 肝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神经元钙传感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对照组予以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min、5min、10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SBP、DBP及HR在插管时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后1min的SBP、DBP及HR仍维持低水平,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DBP及HR在插管后1min时回升,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DBP及HR在插管后1min、5min,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1min、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应用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恢复快,可以显著减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老年手术患者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HS、PFN和Gamma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每组52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对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显著高于PFN组和G钉组(P<0.05);PF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和G钉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最好的疗效,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行股骨远端髓外定位与髓内定位截骨术后X线影像学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2例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膝骨关节炎并其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膝关节重度内、外翻和重度屈曲畸形,膝关节外畸形患者均未纳入研究。每位患者一侧用股骨远端髓内定位截骨,另一侧用股骨远端髓外定位截骨,按定位方式将其分为:髓内定位组与髓外定位组。术后,利用X线影像上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股骨力线角、股骨屈曲角作为评价依据,比较两种方法的术后结果,用配对t检验作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髓外定位组与髓内定位组在术后影像学评估中的HKA角(179.5±0.8)°vs(179.0±1.2)°(t=-0.995),股骨力线角(89.5±0.8)°vs(89.0±1.2)°(t=-0.980),股骨屈曲角(3.2±0.7)°vs(2.8±0.8)°(t=-2.0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股骨远端髓外定位截骨与股骨远端髓内定位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其HKA角、股骨力线角、股骨屈曲角的X线影像学评估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截骨术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牵引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创伤小,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闭合复位 髋动力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观察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影像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观察组又分为气管狭窄组、支气管狭窄组各20例;其中恶性狭窄38例,气道狭窄程度〉50%者30例,腔外型狭窄为20例,弥漫型狭窄22例,偏心性狭窄37例。应用螺旋CT机采集感兴趣区DICOM数据,利用医学影像3D重建软件建立气道几何模型;将肺功能数据施加到几何模型出入口边界后,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气道气流动力学模拟,记录感兴趣区气流动力学截面积、流速、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参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气流动力学研究模型成功建立。气管、支气管狭窄组狭窄处流速分别为(1764±1484)cm/s、(156±57)cm/s,流量分别为(1565±963)mL/s、(310±99)mL/s,均高于同组气管、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P〈0.05或P〈0.01);支气管狭窄组患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为(82±35)cm/s及(79±32)mL/s,分别小于健侧支气管入口流速(211±83)cm/s及流量(184±68)mL/s(P值均〈0.01);在15例偏心性气管狭窄患者中,和原发病变同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分别为(464±246)cm/s及(526±283)mL/s,高于病变对侧支气管入口流速(308±209)cm/s及流量(359±255)mL/s(P值均〈0.05)。对照组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入口分别与气管、支气管中段流速及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病理性改变。气管狭窄引起狭窄处气体流速、流量增加,且偏心性狭窄影响两侧支气管气流;支气管狭窄则引起患侧进入气流减少。计算机气流动

  • 标签: 气管狭窄 肺功能试验 肺量测定法 计算机模拟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 简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很大程度上与术后下肢力线的优良率有关。目前,临床上有多种TKA术中下肢对线的方法,其中经典的机械力学对线(mechanical-alignment,MA)仍然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TKA下肢对线的主要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MA并非能完全恢复正常人下肢的对线。运动力学对线(kinematical-alignment,KA)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TKA对线技术,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不同于MA的术后下肢力学表现。本文就KA的相关研究,做一研究进展综述。

  • 标签: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运动力学对线 机械力学对线
  • 简介:目的探讨中青年健康男性血压水平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和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空军总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中青年男性志愿者182例,年龄23~46岁,平均(28.73±5.47)岁;体质量指数(BMI)19.49~29.22kg/m2,平均(23.52±2.04)kg/m2;右侧臂围23.6~36.2cm,平均(28.8±2.3)cm。采用A-PULSECASPro?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仪检测并记录志愿者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脉率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等指标。采用CompanionⅢ经颅多普勒仪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抗指数的指标,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正常高值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②在中青年健康男性中,颅内血管血流速度与肱动脉收缩压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和阻抗指数与肱动脉收缩压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③在中青年健康男性中,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压水平在140mmHg以下无任何其他伴随疾病的中青年人,血压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参数间无显著直线相关关系;与正常血压相比正常高值血压并没有引起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

  • 标签: 中青年健康男性 肱动脉收缩压 中心动脉收缩压 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化教育策略在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心房内定位操作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评估,总分为100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插管插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6.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健康宣教在心电图引导PICC心房内定位操作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集束化健康宣教 PICC 心电图 心房定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查看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3例肝硬化患者参与研究,另选择该时段内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3例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对两组成员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测定指标主要包括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结果经过对比,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显著大于健康志愿者(P<0.05),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显著大于健康志愿者(P<0.05),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速和脾静脉血流速显著小于健康志愿者(P<0.05)。结论对肝硬化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诊断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 门静脉 脾静脉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