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外用药物因其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皮肤外用药物的研发并非易事,它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其中给药系统与药效的关系尤为紧密。本文以他克莫司为模型药物,研究了不同给药系统对皮肤滞留的影响,发现微乳的给药系统皮肤的质量是油性基质给药系统的1.85倍。

  • 标签: 非布司他 给药系统 皮肤滞留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低压重力灌注(100cm水柱)+导管引流在逆行输尿管镜碎石中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输尿管镜上镜至结石下方后放置F4导管,头端越过结石到达肾盂并保留。退镜后从导管旁再次上镜,低压重力持续灌注冲洗下进行气压弹道碎石。结果本组共5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中段17例,下段35例,输尿管石街2例,除1例输尿管口过细无法上镜而留置双J管外,其余均成功从导管旁再次上镜并达到结石下方,灌注压为100cm水柱时即可保持碎石过程中清晰视野,1例发生结石漂移至肾盏后成功碎石,碎石成功率为99.1%。术中无输尿管穿孔、粘膜撕脱发生,术后仅有轻微血尿发生,无腰痛、发热。结论低压灌注+导管引流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低压灌注 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CT低毫安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CT肾脏灌注扫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像Kv相同、ms相同、mA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肾脏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CTDIvol、DLP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CT灌注扫描成功,研究组CTDIvol、DL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毫安肾脏灌注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病人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CTlowMaperfusionimaginginrenaldiseases.MethodsFiftypatientswho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scanning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2cases)accordingtothesameimagingKv,sameMSanddifferentmA.Allpatients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imaging.TheCTDIvol,DLPandimagequalitysco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Tperfusionscanwassuccessful,CTDIvolandDLP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食8~12h,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患者检查时选取仰卧位,脚先进的体位,训练患者缓慢、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伪影与图像质量下降。右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装有碘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40ml和生理盐水20ml。1.3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28层动态容积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mm,采用动态连续volume扫描2期。研究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60mA;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120mA,注射碘海醇40ml,注射流率为4.5ml/s,对比剂注射后,进行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1.4数据采集分别记录CT计算机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1.5图像评价所有图像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3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清晰,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2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稍微模糊,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1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明显模糊,血管走行不连续、断断续续,有阶梯伪影,不能够明显区分周围组织与血管。典型图片如下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皮疹、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后血尿、皮疹等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手术 膀胱灌注 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②缺血再灌注1组(I/R1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缺血再灌注2组(I/R2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48h;④缺血后处理1组(Post1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24h:⑤缺血后处理2组(Post2组):给予缺血30ra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48h。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脑缺血,撤夹实现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给予双侧颈总动脉松夹15s/夹闭15S,如此3次,实现缺血后处理。实验结束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石蜡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1组相比,Post1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I/R2组相比,Post2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ham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1组比较,Post1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I/R2组比较,Post2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凋亡 缺血后处理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本文综述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通过概述药物治疗、冠脉介入和细胞治疗等方面的方法,探讨了它们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强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关节灌注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单侧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最后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程度、治疗效果以及膝关节功能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灌注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关节灌注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针对最一般的情况建立了Cd>Cs时的混合药膜的释放动力学模型,用拉氏变换求得了解析解,该模型可通过相应简化而获得一些特定情况的解,用5-氟脲嘧啶/EVAL混合药膜体系的释放实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Higuchi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等装填的情况下如:15.5210mg.cm^-3,这种情况我们在别处已经作过讨论^(8,9).

  • 标签: 饱和装填量 动力学模型 5-氟脲嘧啶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平板混合药膜 控制释放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细辛脑中四氢呋喃、乙醇、甲苯的残留。方法采用SUPELCOWAX-10的毛细管石英色谱柱(30mm×0.53mm,1.0μm);载气:氮气;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柱温:60℃,保持5min,以30℃·min^-1。升温至180℃,维持1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FID)。结果四氢呋喃在0.634~211.2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n=6),最低检测限为0.190μg·mL^-1,回收率为98.8%(RSD=4.3%);乙醇在1.032~206.4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n=6),最低检测限为0.310μg·mL^-1,回收率为97.7%(RSD=3.O%);甲苯在0.604~36.24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n=6)),最低检测限为0.174μg·mL^-1,回收率为100.3%(RSD=0.7%):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细辛脑中四氢呋喃、乙醇和甲苯的残留测定。

  • 标签: 细辛脑 气相色谱法 有机溶剂残留量 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氯维地平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氯维地平原料药中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异丙醚和乙酸乙酯的残留。结果: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异丙醚和乙酸乙酯的定量限分别为15.93、2.01、15.16、5.45、7.85、1.87和0.47μg/ml,检测限分别为3.98、0.50、3.79、2.73、3.93、0.47和0.14μg/ml,线性范围分别为63.71~1019.4μg/ml(r=0.9998),64.25~1028μg/ml(r=0.9999),60.63~970μg/ml(r=0.9998),5.45~87.2μg/ml(r=0.9999),7.85~125.6μg/ml(r=0.9999),59.86~957.8μg/ml(r=0.9992),61.28~980.4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104.5%,精密度RSD为2.2%~3.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氯维地平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控制。

  • 标签: 氯维地平 气相色谱法 顶空 有机溶剂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沐舒坦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沐舒坦防治组(C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多形棱柱细胞(PMN)、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B组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出血以及PMN漫润,与A组相比,PaO2显著降低(P<0.01),BALF中PMN及MDA含量显著增(P<0.01);(2)C组与B组相比,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PaO2显著升高(P<0.01),BALF中MDA及PMN含量显著减少(P<0.01),但与A组相比,肺组织病理变化较明显,PaO2显著降低(P<0.01),BALF中PMN及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1)肾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2)沐舒坦对肾缺血再灌注后ALI有一定预防组作用。

  • 标签: 沐舒坦 大鼠 肾缺血再灌注 ALI 预防作用 病理过程
  • 简介:目的探析氧氟沙星、替硝唑腹腔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8.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盆腔炎治疗过程中,施以氟氧沙星及替硝唑腹腔灌肠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氟氧沙星 替硝唑 腹腔灌肠 盆腔炎
  •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合并肝硬化及化疗栓塞造成肝功能损害的防治。方法:对剖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55例硬化型肝癌由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每日一次,每次10ml连续2周。以未接受复方丹参灌注的25例选择标准相同的硬化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肿瘤体积缩小88%,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p<0.05;血清AFP变化,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研究组一周内改善或正常者为56%,两周内为93%,对照组一周内改善或正常为44%,两周内为68%。免疫指标lgG、IgA、IgM比治疗前更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后比较p<0.05。Cpm、SI均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CD3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D3^*/CDs^*比值有明显改善。研究组HBsAg转阴率为42.85%,对照组为4%。研究组平均生存期为18个月,对照组为11.7个月。结论:复方丹参对硬化型肝癌及化疗栓塞造成的肝功能损害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对缩小瘤体及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动脉化学栓塞 复方丹参 治疗 合并症 肝癌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杜仲多糖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片预处理组、杜仲多糖预处理组。监测各组兔血清心肌酶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水平的变化。结果杜仲多糖预处理组心肌酶、SOD、MDA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杜仲多糖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够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杜仲多糖 杜仲
  • 简介:自1986年Murry等[1]在犬心模型上证实预先给予几次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I/R)能提高心肌对随后长时间冠脉阻断所致损伤耐受力,并称此现象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P).在随后人们大量的研究中发现多次短暂I/R不仅对心脏随后长期I/R损伤有保护作用,而且对肝脏及其它器官I/R损伤同样有保护作用.IP对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腺苷、蛋白激酶C以及热休克蛋白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IP对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脏缺血 预适应 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