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消费者对"奶粉进药店"新渠道的认知,分析其发展前景。方法调查佛山地区零售药店经营者和消费者关于"奶粉进药店"的了解程度、预期发展前景等。结果药店经营者表示,"奶粉进药店"整体利好,并看好其发展前景;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获知"奶粉进药店"信息的。结论"奶粉进药店"优势显著,但普及力度需提高,在地区的实施细则有待陆续出台,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不可盲从。

  • 标签: 奶粉进药店 政府文件 药店经营者 消费者 访谈 调查
  • 简介:目的探究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125例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68.8%)显著高于静脉给药(17.6%)和外用药(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中酮康唑、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比例最高,分别为32.0%、28.8%和19.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中,过敏反应比例最高,为29.6%,其次为消化系统24.0%.结论采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治疗时会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机体多个系统,在使用时需要提高安全性.

  • 标签: 吡咯类 抗真菌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40例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每月随机抽取20份非手术出院患者病历,收集其中1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分析540份病例,共涉及26个科室;抗菌药物共涉及2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拉氧头孢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等;22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单一用药的病例数最多,占69.33%(156/225),63例为2种药物联合使用,6例为3种药物联合应用。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病原菌检查工作,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防止和延缓临床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非手术患者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急性胰腺炎(AP)临床较为多见,其发病率位于急腹症的第3位[1,2]。其中超过80%的患者病情较轻,仅表现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一般非手术可治愈[3]。部分胰腺出现的相关炎症非可逆性或自限性,常需实施手术治疗。少数AP患者在胰腺功能与结构恢复后仍然复发,成为临床急重症[46]。本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病因及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

  • 标签: 自限性 脂血症 临床资料 临床分析 血清淀粉酶 肝功能情况
  • 简介:急性脑梗死也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基层医院对有溶栓指征的患者,要积极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避免缺血的脑组织坏死,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致残率等。

  • 标签: 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的途径。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60例采纳三七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研析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医学临床上的真伪鉴别方式。结果:经过在本组的160例患者接受三七中药治疗的进程中,根据数据显示,有尿道炎13例,痊愈者11例,痊愈率为84.6%;脑血栓12例,痊愈者10例,痊愈率为83.3%;高血脂15例,痊愈者14例,痊愈率为93.3%;冠心病32例,痊愈者28例,痊愈率为87.5%;心绞痛28例,痊愈者26例,痊愈率达92.8%;胃出血60例,痊愈者55例,痊愈率为91.6%。根据以上这些,足以说明三七具有止血、抗血栓作用,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相关方面有明显的医学疗效,而性状观察和理化方法都可以对真假三七进行鉴别。结论:中药三七在医学临床上医学疗效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低,医学使用价值高,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使用。另外,三七中药使用普遍,不乏出现假冒药品,所以应注意其真假性。

  • 标签: 中药三七 药理作用 真伪鉴别
  • 简介:外周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相比较,具有留置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已作为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化疗患者,而与此相随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导管断裂就是其中严重并发症之一。

  • 标签: 导管治疗 PICC导管 深静脉置管 留置时间 肠外营养 预防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对选用左氧氟沙星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展开调查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因左氧氟沙星而诱发各类不不良性反应病征有:荨麻疹(或皮疹)者54例,占58.82%;呕吐、恶心者22例,占23.53%,胸堵心慌者18例,占17.65%;体温升高5例,占4.90%;呼吸不畅2例,占1.96%;脸部肿胀1例,占0.98%。年龄高于60岁(包含60岁)的病例数最多,占27.45%。所患疾病以呼吸道及相关组织疾病、外创伤病的例数最多,分别是31例(30.39%),25例(24.51%)。左氧氟沙星用量超出200mg(包含200mg)的患者有87例,占85.29%;其余15例的用量不超出200mg,占14.71%。结论:为使左氧氟沙星药效得以发挥,并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医疗工作者要深入探究此药的使用特性,健全给药机制,达到科学用药目的。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用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对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对128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出现误诊3例,出现延迟诊断3例,6例患者中有1例为急性盆腔炎,2例为急性阑尾炎,1例为尿毒症,1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为腹膜炎。128例患者诊断总有效率为95.31%,128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治疗显效96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2.19%。结论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应及时进行询问病史、查体及常规针对性辅助检查,必要时请外科、妇产科会诊,以除外相关疾病。

  • 标签: 急性腹痛 急腹症 消化内科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北京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5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构成比,以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抗菌药物种类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却逐年下降;4年中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变化较小,销售金额大的品种相对固定,说明临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相对集中,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较多;绝大多数抗菌药物DDC持平或下调,同时使用频度高的药品相对来说DDC值较低。结论:北京医院对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和分级管理体现了有效性、安全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 标签: 抗菌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共40例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其各项指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减少炎症,改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肺炎 乌司他丁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及消毒状况,为改进托幼机构的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应用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某地区托幼机构的消毒情况予以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所调查的托幼机构均制定了隔离、卫生消毒制度,大多数开展每日晨检,然而保健室感染管理较薄弱,且配餐间防鼠害、防蚊蝇以及洗手消毒设施不甚齐全;大多数托幼机构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玩具、毛巾和环境消毒,以消毒碗柜清洗餐具与饮水杯,但消毒器械索证不全,消毒剂往往过期,其中私营机构的不合理消毒现象比较突出。结论所调查托幼机构中的私营机构缺乏基本的消毒设施,应强化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等知识培训,提升监管力度。

  • 标签: 托幼机构 传染病 预防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安全用药需求。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护士女性193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临床护士对安全用药的需求。对调查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教育背景导致了护士了解药物属性常用途经首选为“向别人请教”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无论教育程度的高低,在了解药物属性方面采取了向别人请教的方法,提示我们应注重主动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关注度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士在“新药及时解读”和“继续教育培训”等需要的业务支持中差异显著P﹤0.05;需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措施“修订用药流程”、“建立配液中心”、“药师配药”、“了解药品名称的知识”等需求差异显著P﹤0.05。结论掌握护士对安全用药的需求,给予有效的措施十分必要。

  • 标签: 护士 安全用药 需求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PTBD)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3例PTBD术后胆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首次出血时间、出血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患者首次出血时间1-2天,胆道造影提示肿瘤组织出血,经保守治愈。15例疑似血管损伤患者首次出血时间6.9±2.7天,均行胆道造影、针道造影或血管造影检查。其中,肝动脉分支出血10例,均行动脉栓塞一期治愈9例,1例术后再出血并肝左叶脓肿形成。2例门静脉出血及3例出血部位不明患者经调整引流管,保守治愈。余5例患者胆道出血考虑与瘤组织出血及凝血障碍有关,首次出血时间40天-11月,3例经胆道支架置入、PTBD或ERCP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PTBD术后胆道出血首次出血时间与出血原因相关,选择合理的介入造影不仅可明确出血部位,亦可施行有效治疗。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胆道出血,介入放射学
  • 简介:目的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通过处方点评,分析存在或潜在的用药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医院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处方点评方法过于简单;药师审核处方存在局限性;不合理处方判定标准模糊;处方点评制度不够完善。结论处方点评应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改变将处方审核置于处方流程末端的做法,完善计算机系统和处方点评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处方点评 现存问题 整改措施
  • 简介:目的初步了解探讨醒后脑卒中(WU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WUS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84例,按照WUS定义对所有入组患者分为WUS组和非醒后脑卒中(NWUS)组,登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和发病2周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比较WUS与NWUS的临床特点、脑血管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的异同。结果WUS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高于NWUS组(22.0%vs7.0%,P〈0.05),WUS组入院时NHISS评分高于NWUS组(7[4,9]vs5[3,8],P〈0.05)。发病2周时mRS评分,WUS组高于NWUS组(3[2,4]vs2[2,4],P〈0.05)。结论WUS患者有病前TIA发作史比例相对较高,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NWUS无明显差异;WUS早期病情相对较重,更易发生出血转化,短期预后较差。

  • 标签: 醒后脑卒中 睡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新技术在医学疾病治疗中的需求日益显著,不断开展并推广医疗新技术是提升医疗水平、发展医学事业的重要推动力1。医疗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为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疗人员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医疗创新实践的标配,是患者疾病治疗的维护性举措2。本文主要阐述医疗新技术的相关准入及问题分析,旨在完善临床新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提升相关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可行性。

  • 标签: 药学新技术 技术准入 追踪管理 制约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