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逻辑,亦称论理学。逻辑分为两种,一种是辩证逻辑,一种是形式逻辑。徐特立对辩证逻辑是什么,以及它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扼要的论述;对于形式逻辑的概念等问题,也作了简要的分析。对于两者的关系亦作了必要的论述。我在这里就其三方面加以剖析。(一)关于辩证逻辑。徐老说:"辩证逻辑,古希腊时代(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就存在着。希腊是哲学的摇篮,最初就发明了自然发生的辩证法,是依本来的面目不作任何附加,当作自明的东西。"

  • 标签: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辩证法思想 徐特立 逻辑学 恩格斯
  • 简介:逻辑通识课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知识,包括逻辑专业知识,不会自然地成为逻辑思维素养。与日常逻辑思维相关的是逻辑知识的传统部分,是传统的形式逻辑以传统的方式覆盖和处理的知识内容。在逻辑思维素养的构成中,相关的逻辑知识以直觉形态存在。逻辑思维素养的差异,不在于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这些知识的直觉形态的灵敏度。“逻辑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记忆”。逻辑通识课覆盖逻辑知识,但其实质部分是有效的思维训练。案例思考与分析是课程的结点,案例教学是基本方法。数理逻辑(一阶逻辑)不应当是,事实上也从来不是逻辑通识课。逻辑通识课的角色一直是由传统形式逻辑承担的。这是传统形式逻辑的历史地位。作为通识课,传统形式逻辑必须改进以取得新的形态。

  • 标签: 通识教育 逻辑通识课 逻辑思维素养
  • 简介:摘要:逻辑不是教人们怎么思维,而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提升人们的思维。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逻辑通识教育的相关内容。

  • 标签: 逻辑学 通识教育 逻辑思维能力
  • 简介:阐述了黑格以思辨的哲学为武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缺陷和四个组成部分作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黑格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又面临新的难题。

  • 标签: 黑格尔 传统形而上学 哲学批判 本体论 宇宙论
  • 简介:如何基于时代语境对法治内涵、实质及进路等相关问题进行理论诠释至关重要。法治的本质首先关切到人之自由问题,是促成行为者不仅在思维且在意志层面形成伦理普遍性的内在自觉,是衡量人能否自由的前提与保证。法治的对象是行为任性,任性就是形式自由或抽象意志,凸显的是行为者对伦理普遍性的忽视乃至忽略,是基于情感、偏好以及自然欲望的实践表征,其在实践层面的显现就是"损公肥私"与"假公济私"。法治的最终诉求在于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所依赖的并非契约式的法制之刚性功能,而应诉求于以实体性为标识的伦理教育。

  • 标签: 法治 自由 任性 伦理教育
  • 简介:黑格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针对黑格的理性国家观展开的批判,然而人们对这部著作一直存有歧义,如果不从方法论上切入这部著作在认识上就会不得要领。该著作运用了以唯物主义批判思辨主义、以"经济人"假设反对官僚政治、以个人主义否定等级存在等方法。马克思正是借助这些方法对现代国家与社会进行批判性分析,既表现出马克思理论的深刻,也显示了其理论的片面。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主义 “经济人”假设 个人主义
  • 简介:【摘要】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 黑格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 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 实上是将黑格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 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 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占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 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 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 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哲学的 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 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 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 的哲学元素存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 用。 

  • 标签: 康德黑格尔 自由观念 观念康德
  • 简介:<正>黑格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批判诡辩论的哲学家。他把诡辩论看作是一种以荒谬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思想方式,”即形而上学方法,指出“辩证法切不可与诡辩相混淆,”从而揭露了诡辩论反辩证法的内容和实质。这是黑格反对诡辩论的一个重大功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黑格对诡辩论的批判,列宁许多著作,特别是《哲学笔记》一书,常常加以摘引,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黑格批判诡辩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是值得我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批判继承的一项哲学遗产。

  • 标签: 黑格尔 诡辩论 辩证法 列宁 真理的内容 欧洲哲学史
  • 简介:【摘要】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问题是把握市民社会理论的关键线索。黑格的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弄清楚黑格的市民社会究竟是如何运行的,运行的逻辑何如,为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打下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市民社会 黑格尔 非伦理性
  • 简介:摘要:“自由”是黑格和马克思的思想中心,黑格的自由思想给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的演进与探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参照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黑格的自由观进行批判性解剖,从而实现了自由从天国幻象到尘世根基的转变。本文在分析黑格的自由观与马克思自由观的基础上,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马克思在自由观问题上对黑格自由观的超越,系统说明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自由观的先进之处。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自由
  • 简介:文章在对目前的一些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定义作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或对立面不是应试教育;接着通过分析几则素质教育的划分、旁证逻辑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工具;最后指出逻辑理应也能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容.

  • 标签: 素质 素质教育 逻辑 概念 划分
  • 简介:摘要逻辑这门课程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但是由于逻辑被列为各个高校的公共课,学科地位远不如专业课,其应用性也很难能够体现出来,缺乏完善的内容体系,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逻辑教学的停滞不前。要想彻底地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在教学上进行创新,将逻辑的实用性真正地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 标签: 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
  • 简介:逻辑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它能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保证思维形式正确性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有着应用性的,在案件的分析中渗透着逻辑的应用,本文所论是"二难推理"、"类比推理"在分析案件中的应用。

  • 标签: 逻辑学 应用性 案件分析 二难推理 类比推理
  • 简介:摘要逻辑与哲学同根异枝,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两门学科在人类认知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学科划分日趋精细、学术派系林立、理论突破难度变大的学科发展新时期,探讨逻辑与哲学之间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各自的学科进步,同时创造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环境和条件,以期突破理论发展的瓶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 标签: 逻辑学哲学学科发展
  • 简介:普通逻辑从根本的思维方式方面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仅从学习的角度看,普遍逻辑是最简捷最完整的学习.因而,高校尤其是电大的远程教育应当普遍地开设普通逻辑课,这是我们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现代意义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 标签: 普通逻辑学 学习方法 思维能力
  • 简介:黑格的国家概念源于古希腊的、马基雅弗利的和近代契约论学派的国家概念,是上述三种国家概念的综合.“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核心涵义指个人与社会整体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结合的两种类型.“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分离,“国家”的特征是个人与社会整体达到了内在的统一.黑格对“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论述,表明了他超越近代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意向.

  • 标签: 黑格尔 国家 市民社会 家庭 古希腊 马基雅弗利
  • 简介:成熟期黑格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遮蔽了青年时期黑格与浪漫派的隐秘渊源,青年黑格不但与广义浪漫派圈子中的谢林、荷德林有着生活和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而且也大量接受了浪漫派核心人物诺瓦利斯和弗雷德里希·施莱格的许多哲学原则和概念,并把它们综合融会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性因素。德国早期浪漫派是黑格的又一秘密诞生地。

  • 标签: 青年黑格尔 接受 德国早期浪漫派
  • 简介:<正>“中介”原意是指中间人、媒介物、间接性或手段。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用“中介”作为间接性的东西或联系桥梁,黑格在使用“中介”时,笼统地来说,也可作这样的理解。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的话,在他的著作中关于“中介”的含义是有不同意思的,这里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一下黑格对于“中介”范畴的论述。

  • 标签: “中介”范畴 黑格尔 《逻辑学》 圆圈 认识论 真理
  • 简介:几乎没有几个哲学家像黑格那样关注历史,在黑格那里,历史第一次充分占据了哲学思想的舞台.由赫尔德所开创的历史哲学,中间经过席勒、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那里到达了顶峰,黑格可谓是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本文意在讨论什么是黑格所理解的历史及他的历史哲学的价值与缺陷.

  • 标签: 黑格尔 历史哲学 理性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