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展人类是将人类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发展研究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类家参与到实践中,扮演计划制定者、决策者等角色,通过获得地方性知识,力求“自下而上”的新发展模式①。另一类是用学术的眼光,描述和分析某一特定地区的发展进程,或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发展行动比较,审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评建议㈤。本文的研究即属于此类。本文回溯了凤凰半山客地区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发展人类的角度来解读田野调查资料,着力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凤凰的人地矛盾有何特殊性;第二,人地矛盾是如何被解决的;第三,为什么凤凰没有陷入农村发展停滞的怪圈,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快,凤凰的经验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 标签: 人类学家 凤凰 解读 人地矛盾 地方性知识 分支学科
  • 简介: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 标签: 文化 土著民 人类学 反思
  • 简介:一、序长期以来风水一直吸引着西方的传教士和学者。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有些传教士以及人类家将风水视为伪科学或者奇特的习俗进行研究①。二战结束后,随着功能主义的出现,人类家从祖先崇拜等角度开始探讨风水在民间社会扮演的社会功能。1990年以来掀起全球规模的“风水热”之后,

  • 标签: 人类学家 风水 客家地区 动态性 景观 20世纪前期
  • 简介:一、社会人类空间理论与实践在社会研究领域,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和理论转向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学界被称作空间转向,代表人物有福柯、大卫·哈维、烈斐伏尔、爱德华·索亚、安东尼·吉登斯等社会学者。自此,有关空间的研究超越了哲学上的对其本体论的探讨,人们开始关注空间的社会实践,关注人们在空间中的主体性行为和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因为在以往的社会研究中,似乎很少关注空间问题。“社会经典确实探讨了空间,但探讨的方式却很不明晰,很不充分。”事实上,社会空间涵盖了丰富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其观察角度为社会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社会的角度。

  • 标签: 社会人类学 空间理论 社会研究 社会学研究 西藏 观照
  • 简介:考古与文化人类二者都以“人”为研究核心,他们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并行,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本文拟从考古对象的特点、技术与个人因素的干扰、理论分析带来的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考古的学科特点,提倡在考古资料的解读中应重视其与文化人类的互补问题。

  • 标签: 考古学 文化人类学 学科特点 互补
  • 简介: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一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 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民间信仰研究 弥漫性宗教 嵌入性
  • 简介:人类自传入中国以来所产生的学术成果多与"民族"有关。这里的"民族",既含有"民族一国家"之义,也指具体的族群,同时还关乎中国学界的民族情结。这使得人类落地中国后的调查成果,较少有普适性的科学民族志提升,而更多地凸显出以国族为核心的本土救亡。本文由"Ethnography"的汉语化追溯,通过汉语表述的"民族志"历程,反思民国以来民族情结对中国人类发展的影响。

  • 标签: 人类学 民族学 民族 民族志
  • 简介:族际通婚研究是人类、社会有关群体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专题。族群认同意为族群身份的确认。从族群认同与互动方面去考察族际通婚则既体现了人类对婚姻的关注,也表达了人类对婚姻中的人的关怀。本研究旨在人类的语境下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对族际通婚研究进行梳理。

  • 标签: 族群 族群认同 族际通婚 人类学
  • 简介:“贵州文化”在大众的心目中无疑被视为“边际文化”。这个“边际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空间位置上处于边陲地带;二是在文化上与“主流文化”相比,是处于从属的“亚文化”位置,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言。在历史上,贵州一直被“蛮夷之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等含有歧视性的话语表述着。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贵州从古至今分别受到两种力量的冲击,在封建时代因是“化外之地”,王朝的统治者一直没有放弃对贵州进行儒家思想的灌输;

  • 标签: 边际文化 文化批评 人类学 贵州
  • 简介:本文就人类民族学理论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作了简要的论述。以例证形式提出了人类民族哲学理论缺失、“田野调查”研究范式老化及我国生态人类研究重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充分证明了人类民族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理论需求和指导。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学术的一个增长点,是促进人类民族创新的新路径。

  • 标签: 人类学民族学 理论创新
  • 简介:1973年,一位学者撰文批评功能人类,得出结论说:社会形式及其类型转变的历史学研究,及对帝国主义的有体系的研究,本应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而顺理成章,人类本应是这门社会科学,但它一向未研究这些方面。

  • 标签: 人类学史 近代 社会科学 历史学研究 批评功能 社会形式
  • 简介:肇始于迪尔凯姆学派的法国人类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思想发展进程可概述如下:首先,马塞尔·莫斯和赫兹提出了"二元分类"思想;其后,列维-斯特劳斯在广泛吸收、综合社会人类和语言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以"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为核心,建构了结构主义人类。所有这些成果,对皮埃尔·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莫斯 二元分类 列维-斯特劳斯 二元对立 认知结构 布迪厄
  • 简介:梅州城里有都市人唱山歌的现象,在街角公园人们此唱彼和:“爱唱山歌这里来,这里搭有山歌台。”一派刘三姐进城的意境,山歌成为都市人类的新景观。都市为何有山歌呢?客家山歌说:“大路唔行生溜苔,山歌唔唱心唔开。”山歌关系到人类主体的心灵生活。山歌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山歌起源时。

  • 标签: 都市人类学 客家山歌 梅州 起源 歌谣 心灵生活
  • 简介:人类的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人类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可避免其他学科可能出现的“文化解释”谬误。文章分析了社会情境影响下的中国人类发展状况和人类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学科优势,从都市人类、工商人类、经济人类、教育人类、医学人类、宗教人类、历史人类、旅游人类等8个分支学科讨论了人类的研究维度,也讨论了人类参与研究中存在超域性、局部性和相对性限度,揭示了人类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城中村 农民社会 社会变迁 人类学研究
  • 简介:费孝通先生在纪念自己的老师们时,通常细写自己从师所得与反思。如今,他也成为我们所纪念的前辈。也许如他一样,我们对他开辟的学术道路的坚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犹记得,2009年我在等待工作期间偶然拾起费孝通早年为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一书所写的序言,一时冲动就去了西双版纳南边一个小镇做田野调查。很少人知道,这篇序言是费孝通一生中屈指可数的宗教研究作品之一。

  • 标签: 孝通 田汝康 宗教研究 费孝通先生 我在 学术道路
  • 简介:前言婚姻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几千年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学、社会人类等诸领域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对婚姻习俗的研究大家注重的是对婚姻问题的宏观叙述,抑或较关注“大传统”的层面,而忽视对不同区域婚姻习俗的比较研究,尤其缺乏对婚姻习俗中的“小传统”的重视,如流行于粤东客家地区使用槟榔的礼俗即为一例。

  • 标签: 历史人类学 婚姻习俗 客家地区 礼俗 槟榔 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