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使得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利用的问题突显出来。当下对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大体都可归属为机械论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背离了运河遗产的系统性,导致对运河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破坏。中国大运河是复杂的他组织巨系统,其保护与利用需要系统思维特别是协同学理论的指导。其协同路径为:协同观念,树立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共生共荣理念;协同组织,形成运河遗产保护的集体性有序行为;协同利益,确保运河遗产发展的可持续性;协同舆论,培养民众的运河情结;协同发展,促进运河城市的经济活力。最终使运河遗产在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不断传承发展。

  • 标签: 中国大运河 世界遗产 保护与利用 协同路径
  • 简介: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无形智力成果愈发重视,但在保护智力劳动、产品等方面缺乏法律意识,加之受义务本位理念约束,形成现阶段公法保护较为完善,私法难以满足当前实际要求。因此,本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及发展面临困境,为其私权保护体系构建提出相关建议,力争使私法更完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私权 保护
  • 简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不仅组成元素众多,而且具有多级层次性,且与外在的社会、经济、自然等环境处于动态开放中,本质上是一个他组织复杂系统。当下对大运河遗产的管理方式是以属地为界的条块式分割管理,此种管理方式具有地段明确,责任清晰的优势,但内在的缺陷是对大运河遗产系统的人为分割,从根本上破坏了遗产的完整性、原真性,易出现“九龙治水”的困局。文章在分析其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协同学理论对大运河遗产保护指导的可行性,并在分析协同保护机制的基础上,从观念、制度、组织、行动四个层面指出形成协同保护模式的方向。

  • 标签: 大运河遗产 复杂系统 分段保护 协同保护机制
  • 简介:文章研讨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它们是:属于遗产类型的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文化和自然遗产),mixedheritage(复合遗产),staticheritage(静态遗产),livingheritage(活态遗产),serialheritage(系列遗产),heritageroute(遗产线路),linearheritage(线形遗产),culturallandscape(文化景观)及其派生术语,heritagesite与heritageplace(遗产地);属于遗产价值标准的outstandinganduniversalvalue(突出的普世价值);属于遗产保护原则的authen—ticity(原真性),integrity(原整性),setting(环景),environment(环境);属于遗产保护方法的recon-struction(重建)及其相关术语,preservation(保存),conservation(保护)及其属下的伞型术语。

  • 标签: 遗产科学 概念性术语 译解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出现变化,传统“档案式保护”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与新时期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对“档案式保护”方法进行重构,制定更加科学的保护方案,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 标签: &ldquo 互联网+&rdquo 非物质文化遗产 &ldquo 档案式保护&rdquo
  • 简介:本文在基于系统工程学理论研究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的数学方法,构建了木构建筑遗产单体的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为确定是否对一处建筑遗产进行修复,修复的方法及具体措施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依据。

  • 标签: 系统工程学 完整性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