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公费医疗(以下简称公医)制度是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必要形式。切合实际的公费医疗制度,对保证享受人员以健康的体魄,投身于事业,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公费医疗制度,加强公费医疗管理.是从事这项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带着这种责任感,笔者作为管理者.于1997年3月12日-6月12日,对县直享受公医对象4130人及部分城镇居民3874人,就患病、年龄、文化结构3个方面的医疗需求情况,

  • 标签: 公费医疗制度 享受 身体健康 医疗需求 年龄 工作人员
  • 简介:眩晕患者的诊断过程始于对病史以及随后的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准确评价。这步骤通常能够识别确切的病因,或者至少可鉴别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神经放射学检查必须作为选择性诊断手段加以考虑,包括CT、MRI、MR血管造影(MRA)以及血管造影术。对于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Meniere病、外淋巴瘘、局部外伤、中毒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渗液等疾病的诊断而言,影像学技术的作用是有争议的。CT和MR可用来排除其他病理学原因和证实诊断。分辨率和增加和能够增强迷路内液的特殊MRI序列的应用,使我们能够对迷路的结构和病理学变化进行更详细地分析。T1和T2对比序列检查都是必需的。当怀疑中耳类以及在外伤后眩晕随访时,需要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很多,包括椎基底循环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小脑和脑干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缺血和多发性硬化最为常见。在这些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应该是强制性的。CT能够诊断大多数小脑出血以及小脑和脑干的急性缺血,增强的MRI已经证实是检测后颅窝病病变最为敏感的工具。弥散加权MRI能够比常规MRI更早地显示急性缺血性改变。MRA能提供类似血管造影片的颅内血管图像。有证据表明,有时可避免进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术。MRA的分辨率不如传统的血管造影术,还可能受到活动和其他伪影的影响。选择性的后循环血管造影通常对治疗决策有提示作用。

  • 标签: 神经放射学 眩晕 迷路内液 CT MR
  • 简介:半夏与水半夏,水半夏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水半夏与半夏在形状大小与颜色上虽很相似

  • 标签: 半夏水 夏鉴别 水夏
  • 简介:近年来,登革热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因素联合作用使得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40年里,这种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已大大超出了它原来的流行区--东南亚,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一些地区它表现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DHF)[1].

  • 标签: 流行特征 登革热 防治措施 亚热带地区 公共卫生问题 吸血节肢动物
  • 简介:人体为三维的立体结构,而传统的X线检查只能将其显示为二维的平面图像,致使各层面结构的影象相互重叠,如果相邻的器官或组织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则不能形成对比而构成图像。断层摄影可以解决影象的重叠问题,造影检查可使普通X线检查不能显影的结构成影,

  • 标签: CT影像 人体 三维立体结构 扫描装置
  • 简介:我院自1995~1999年共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约150例,其中发生升主动脉插管意外3例。现就其临床经过及处理报道如下。  1病例  例1:女,9岁。体重22kg。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并行循环开始动脉灌注流量(20~30)ml.kg-1.min-1,泵压高达34.66~40.00kPa,平均动脉压(MAP)2.67~4.00kPa,心脏胀满,以左心为著。经台上反复调整未能奏效,后请上级医师调整插管方向,方恢复正常体外循环,泵压立即降为16.00kPa,全过程约7~8分钟。术后给予适当高流量灌注,保持酸碱平衡,用甲基强的松龙600mg,20%甘露醇60ml加强脑保护。术后7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

  • 标签: 主动脉插管 体外循环升 升主动脉
  • 简介:本实验通过脑电图观察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下的变化。动物实验分为两组,第一组经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肛温20℃后采用不同灌注流量以观察脑电图变化;第二组在两种低流量灌注下的不同时间观察脑电图变化。第一纽发现脑电图波幅在流量75ml/(kz·min)以下时变小,流量5ml/(Kg·min)时均为平坦波。第二组以25ml/(kg·mil)转流后脑电波恢复早,波幅活跃,而以5ml/(kg·min)转流与深低温停循环相似,临床上采用该方法行四联症纠治术,术前、术毕和1~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脑电图表现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 标签: 体外循环 深低温低流量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组织微循环变化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55例IgAN肾穿标本的PASM-Masson染色片,用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其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平均吸光度,红细胞面积密度,以及毛细血管床面积密度。结果在IgAN病变各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吸光度和红细胞面积密度均显著升高,毛细血管床面积密度均明显降低。结论肾单位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淤积,毛细血管床减少等病变存在于IgAN的整个过程,是IgAN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IGA肾病 微循环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手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预后。结果在56例患者61个动脉瘤中,直接手术夹闭57个,行载瘤动脉孤立术2例(均为眼动脉瘤),行动脉瘤包裹术2例(眼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本组治愈40例(71.4%),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7.1%)。结论三维DSA使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动脉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后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对3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全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死亡1例;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在一些高危患者较之体外循环更显出其优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治疗结果
  • 简介:绿色,带给人生命的启迪。但是人类认识这一真理的过程却屡经阵痛和磨难。由于人类的过失,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森林、草原、农作物的面积在急剧减少。每年全球工业产生的废气中,有大约60亿吨二氧化碳得以顺利进入大气层,巨大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日渐变暖,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全面恶化的威胁。爱惜生命,必须爱惜绿色植物。这一点正在全球形成共识。

  • 标签: 绿色植物 农作物 城市绿化 人类生存环境 全民义务植树 进入大气层
  • 简介:目的探讨毒蛇咬伤者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研究。方法对100例毒蛇咬伤者心电图(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100例正常体检者心电图(13组)对照。结果心律失常、P波改变、T波改变及窭性心动过速等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毒蛇咬伤者具有心律失常、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等特征,心电图改变往往是具有血循毒的毒蛇咬伤者。

  • 标签: 毒蛇咬伤 蛇毒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肾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5例移植肾进行MR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生化资料将其分成三组,即非排斥组22例;排斥组(急性、慢性)5例;少尿、无尿组8例。MRI观察项目:(1)移植肾大小,(2)移植肾皮髓质分辨率(四级),(3)移植肾血管能见度(四度)。结果:非排斥组,肾脏外形无增大,皮髓质分辨率Ⅱ级以上达95%,血管能见度Ⅱ度以上达95%,排斥组,急性:肾脏外形均增大,皮髓质分辩模糊均在Ⅱ级以下,血管能见度在1~0度范围;慢性:肾脏稍偏小,皮髓质分辨率及血管能见度均在Ⅱ~Ⅰ级(度)范围。少尿、无尿组,早期肾脏无增大,皮髓质分辨清楚,Ⅱ级达75%,而血管能见度差,Ⅰ度达75%。本文重点讨论少尿、无尿组的病因,MRI特征及血管能见度改变的临床意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移植肾的变化,并对其CMD和PVV级别进行判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移植肾 排斥 非排斥
  • 简介:纹理分割领域一直是非常活跃的领域,各种纹理分割算法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介绍了各类纹理特征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分割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算子的图像特征提取,基于统计方法的特征提取,基于模型方法的分割技术(分形模型,随机场模型),基于纹理结构的特征提取及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空频域特征的分割技术(小波技术)。

  • 标签: 纹理特征 灰度共现矩阵 边缘强度 边缘方向 分裂-合并 纹理边缘
  • 简介:传染病一般随感染性免疫的增强,病原体被抑制、消灭得以缓解、痊愈,甚至终生免疫。但梅毒则不尽然,具多次潜伏、复发的慢性进行性病程,且有重叠、再染的现象。近代免疫学揭示的本病免疫特征,提高对这一古老性病的认识和临床监控水平。

  • 标签: 梅毒 免疫 性病 临床意义 进行性 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