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颈椎矢状面平衡(cervical sagittal balance)是用于对站立位颈椎位置的一种描述,通过相应的矢状面参数评估颈椎的矢状面位置。颈椎常用的矢状面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SVA)和T1倾斜角(T1 Slope, T1S)等。颈椎矢状面平衡与脊柱整体的平衡息息相关,其矢状面参数失衡与颈椎疾病进展、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颈椎矢状面整体平衡性,尤其是颈椎手术后矢状面参数变化,能够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由于颈椎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种类繁多,已有的研究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缺少总体、全面的描述。通过系统地检索文献,筛选相关的研究,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与颈椎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综述结果显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颈椎的矢状面参数有不同的转归倾向。颈前路手术能够保持或改善颈椎的矢状面平衡,其中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具有更好的效果;颈后路手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倾向于出现失衡或代偿,术前存在矢状面失衡、高龄、合并复杂后纵韧带骨化更容易出现术后失衡或失衡加重。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术前评估,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颈椎矢状面失衡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天轨式移位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脑外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天轨位移减重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后4周后,通过BTS三维步态分析仪及Berg平衡量表评价患者平衡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在时间-距离参数及平衡的数据差距。结果:试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卒中患者使用天轨减重训练系统对步态及平衡功能有提高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天轨 步态 平衡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和常规的护理方式存在怎样的差异。方式:选取76例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出入量平衡管理法。统计首次下床时间、夜间利尿次数及住院时间,实验后让参与实验的76例患者分别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常规组住院时间(38.21±1.24)天,首次下床时间(3.31±1.64)天。夜间利尿次数(1.45±0.62)次。观察组住院时间(25.18±2.52)天,首次下床时间(2.42±1.17)天。夜间利尿次数(0.74±0.54)次。(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在老年科住院患者平衡能力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北京市某二级综合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健康宣教并督促其完成活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法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握力、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单脚闭眼站立、起立行走试验方面变化的差异。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握力(27.371±8.769)kg、SPPB总分(8.657±1.259)分、单脚闭眼站立时长(5.151±1.551)s、起立行走试验(14.031±3.666)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8、5.505、31.128、2.269;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能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四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平衡能力 弹力带 抗阻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常规针灸、平衡针法治疗方式应用在颈肩腰腿痛疾病中的效果。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间实行试验,在医院接收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列出66例作为主体对象,根据抽签法均分为样本量33例每组。常规针灸为参照组方法,平衡针法为研究组方法。观察疼痛状态、关节功能情况、生活质量分值以及整体疗效。结果:以各指标水平作为对比数据,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整体疗效96.97%(32例)、参照组72.73%(24例),数据间有差异(P<0.05)。结论:在颈肩腰腿痛疾病治疗中,采取平衡针法后,颈肩腰腿痛情况明显减轻,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利于病情预后。

  • 标签: 平衡针法 颈肩腰腿痛 常规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急诊病房专科特点,探索急诊病房不同区域护理工作负荷与人力资源的关系,评价基于护理工作负荷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的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医嘱平台为基础,调取2019年6月至12月急诊病房不同区域护理工作负荷项目,运用德尔菲法,由10名专家通过2轮问卷调查确立纳入护理项目指标,用负荷权重法确立护理项目权重,形成科室护理工作负荷计算公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病房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抢救室与观察室护理级别类(Z=8.571,P=0.010)、抢救类(Z=9.825,P=0.010)、治疗类(Z=10.182,P=0.014)、呼吸支持类(Z=6.000,P=0.019)护理单元工作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室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均低于抢救室。实施人力资源调整措施前、后半年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63‰(12/18 864)下降至0.10‰(2/19 805)(χ2=4.183,P=0.002),调整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及满意度评分均较调整前明显提高(均P<0.001)。结论急诊病房不同护理区域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工作量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抢救室与观察室,人员配备应基于多种因素进行配比。基于科室护理工作负荷测算标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满意度,为三级医院急诊病房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急诊病房 护理工作负荷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动态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CTP),探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对于中重度冠心病风险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具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临床评估为中重度冠心病风险的患者,采用第3代双源CT对入组患者进行动态负荷心肌CTP扫描。针对心肌灌注后处理图像,分别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心肌缺血诊断评估。定量评估基于美国心脏协会(AHA)17段分段法,对左心室心肌牛眼图进行心肌血流数值(MBF)定量测量。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心肌缺血诊断参考标准,基于血管水平为分析单位,通过DeLong检验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等诊断效能值。结果60例患者最终入组并完成动态负荷CTP检查,共有151支冠状动脉血管成功接受后续ICA、FFR检查和治疗,其中39例患者的58支冠状动脉血管被诊断为存在血流梗阻性病变伴相应供血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定性评估方法AUC为0.65 (95%CI 0.58~0.73),定量评估方法AUC为0.92 (95%CI 0.87~0.97)。2种评估方法诊断效能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3.8±1.2)mSv。结论动态负荷心肌CTP定量评估中重度冠心病风险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定性评估方法。采用第3代双源CT能够有效实现低剂量CTP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血流储备分数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应负荷(AL)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各指标的控制目标、研究对象干预前的P75与P80为分界点计算AL,分别为AL1-1、AL1-2、AL1-3,在上述3个指标基础上将并发症数量作为数值累加得到AL2-1、AL2-2及AL2-3。研究对象来自一项为期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对照干预试验,对照组采用三级医疗机构分级管理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你的医生”手机APP进行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为AL及HbA1C,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在6类AL及HbA1C中的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处理,以确保协变量在组间均衡分布;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探索影响AL干预效果的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管理效果。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处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纳入患者483例。6类AL中AL2-1分值最高,而AL1-3最低。相比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除对照组的AL1-3外,其余指标皆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为县乡、共同生活人数越少、糖尿病并发症数量越多、过去一年家庭年收入越低的患者AL越高(P<0.05)。并发症数量及城乡状况会影响AL干预效果。结论AL作为糖尿病综合管理效果的早期评价指标仍需更多探索研究。

  • 标签: 糖尿病 适应负荷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19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460例患者。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或单一任务训练相比,步长[MD=2.16,95%CI(0.61, 3.71),P=0.006];步频[MD=5.68, 95%CI(1.86, 9.50),P=0.004];步幅[MD=7.13,95%CI(4.86, 9.41),P<0.001];平衡功能[MD=3.79,95%CI(0.04, 7.54),P=0.05];10 m步行测试(10MWT)[MD=-2.06, 95% CI(-3.38,-0.74), P=0.002];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MD=0.77,95%CI(-1.02,2.56),P=0.40]。结论双重任务训练较单一任务训练或常规护理,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长、步频、步幅、步行能力,降低其跌倒的风险;但对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训练: 步态 平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姿势控制能力的减弱是诱发踝关节反复扭伤,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发生的重要因素。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是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姿势控制评估方法之一。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预估踝关节扭伤风险、鉴别扭伤恢复进程以及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简洁、有效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姿势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续命汤配合针灸阴阳平衡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将接受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续命汤配合针灸阴阳平衡疗法,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续命汤 针灸 阴阳平衡法 中风偏瘫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小续命汤配合针灸阴阳平衡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以及小续命汤配合针灸阴阳平衡疗法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p0.05),而治疗后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续命汤 针灸 阴阳平衡疗法 中风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筋骨平衡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本次临床研究以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临床样本,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样本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推拿治疗组,每组均38例样本,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疗效相比,推拿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其疗效优势显著,统计学结果为P<0.05,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筋骨平衡推拿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其疼痛等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筋骨平衡推拿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膳食平衡指数的营养干预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76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选进,采用随机数表发分为2组(对照、试验),均有38例。时间最初为2020.1月,最终截止日为2020.12月。给予前一组实施常规干预,后一组在前组基础上实施膳食平衡指数的营养干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膳食摄入过量(DBI-HBS)、膳食摄入不足(DBI-LBS)、膳食质量距(DBI-DQD)的膳食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存质量(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实施此种干预方式有着良好价值。

  • 标签: 膳食平衡指数 营养干预 老年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平衡冲击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收50例LIDH患者为例实施计算机分组,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25人,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平衡冲击推拿疗法,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96.00%,对照组72.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2.36±0.25)(14.20±5.61)均低于对照组患者(5.12±0.14)(28.20±7.63)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DH治疗过程中实施平衡冲击推拿疗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指数,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 标签: 平衡冲击推拿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85—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身高发育地区不平等性。方法选取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30个省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基本信息及身高数据完整的7~18岁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极端值及不合逻辑个案,共纳入1 495 182名学生。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收集各省份在调查年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平均身高值随年份变化的趋势性,采用加权线性回归分析各年度省级层面7~18岁学生平均身高与人均GDP的关联。采用身高差、身高比、不平等斜率指数(SII)和不平等相对指数(RII)衡量不同性别、年龄组身高发育的不平等性。结果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平均身高从1985年的144.9 cm上升到2014年的151.8 cm(P<0.05)。各年龄组城乡学生身高差均不断缩小(P<0.05),其中13~15岁组男生城乡身高差从1985年的5.3 cm下降到2014年的2.5 cm,7~12岁组女生城乡身高差从1985年的4.6 cm下降到2014年的2.4 cm。7~18岁汉族男、女学生平均身高与人均GDP均呈正相关(P均<0.001)。以上海和贵州分别作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省份的代表,1985—2014年上海与贵州7~12岁、13~15岁及16~18岁男生的身高差分别为6.8~9.2、8.0~12.4及6.3~8.8 cm,身高比分别稳定在1.05~1.07、1.05~1.08及1.04~1.05。同期3个年龄组男生平均身高的SII分别为4.4~6.2、4.9~6.7及2.5~4.7,RII分别稳定在1.03~1.05、1.03~1.04及1.01~1.03;同期3个年龄组女生SII分别为4.2~6.2、2.8~4.5及2.5~3.9,RII分别为1.03~1.05、1.02~1.03及1.02。结论1985—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身高发育的城乡不平等性在缩小,但社会经济不平等性持续存在且处于较稳定水平。

  • 标签: 身高 学生 国内生产总值 不平等性 趋势